不可否認,電影的進步,其實是因為技術的進步。科技讓電影有了更多種可能性,讓凡人有更多的工具,在這個二維的銀幕上,建構各種基於幻想的三維世界。因此,電影的世界裡,除了跟我們所見到的現實生活相似的景觀外,也去了外星球,出現了大怪獸,有了擬真的洪水,甚至讓外星生物炸毀整個紐約,毀滅整個地球......。
在3D放映技術出現之前,我們一直都以為,電影就是銀幕那景框裡的世界。故事說的好,我們自然就會忽略景框的存在,故事說的好,那無形的四道邊界就怎麼甩都甩不掉,我在這兒看著你在那兒瞎演著,其實要隨時走出戲院都行。還有一種狀況,有時候,故事是好的,我們正沈醉在電影的世界當中,無奈隔壁的大叔拿起手機:「喂喂喂,我在看電影啊!......超人啊!挺好看的!就跟外星人打來打去嘛!......好啦好啦我等等打給你。」然後我們就像屁股被現實的吸塵器一吸,咻一聲就回到了現實世界,氣憤地簡直想對著講手機的人大罵「操你媽,給我把手機關機!」(別驚訝,我真的有朋友這樣做了,幹的好啊!)
電影理論,講到觀眾這邊,一定會說到上面這一塊。電影是把人帶進去,讓人忘記景框,而景框,永遠佔有絕對的重要性,不論在繪畫、戲劇,一直到電視、電影,這景框代表了現實與虛構的界線,裡頭的人只要一跑出來(在2D的電影裡只要看著鏡頭,視線就已經跑出景框了),這個虛構世界就被打碎了!......這可真是會嚇死人的!......只少一開始的時候是。
電影內部的技術革新,帶領著敘事方法前進,然後技術一日千里,我們看到了更多不同的題材。電影終於變成了我們口中的「聲光饗宴」!(有聲有光當然沒錯,台灣戲院被迫開放外食後果真一堆人帶著饗宴進場)雖然,這些都是好萊塢電影。科技似乎實現了電影人的一大夢想,銀幕裡,我們在也沒有達不到的地方,沒有說不出的故事(但絕對還有說不好的故事)。電影萬歲,這對大多數人而言,比踏上月球的那一步還重要......。
然後呢?
這個問號,應該在某一群人的腦子裡「呃......」了很久。銀幕裡的科技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但是科技還是得要繼續進步的,不要問為什麼,當你的手機從3GS換到iPhone 5,或是銀河筆記一代接著一代越換越大台,你都沒問為什麼了,那電影製作的科技,為什麼問為什麼要一直進步呢?反正,有一天,3D出現了!它告訴你:啊!以後變形金剛就會在你身邊變身,哈利波特就會跟你一起其著掃把,湯姆克魯斯會領著你一起爬摩天樓......而「這一切都像身歷其境喔!」
電影人們,不再安於把觀眾帶進景框內,或許也是因為現代的觀眾越來越懶,腦筋根本不想動,於是,他們只好「假裝」把銀幕裡的東西帶到景框外。
咦,等等,我們剛剛不是才說過,電影要是打破景框,就打碎了那個虛構世界,那是會嚇死人的嗎?
3D的出現,讓很多愛看電影的影迷反感,也就是因為上面的原因,因為大部分的3D電影,都企圖把電影裡的東西帶到景框外面來,而一旦這個想法出現,那「景框」不就會一直在那兒了嗎?3D電影,其實從來沒有必要做成3D,因為我們都知道,銀幕裡的人事物,是不可能走出景框到現實世界裡的。而這種作法,其實只是不停地在干擾觀影罷了!不過,成功的案例依然在,那就是台灣電影的神主牌李安導演所拍攝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那是一部先用故事把人帶進景框內,然後在那世界裡把一切變得更為立體。所以在看這片時,我壓根忘記自己是戴著3D眼鏡,我已經進到了那個奇幻世界中,跟著影中人與理查帕克一起在汪洋裡奮鬥......而這不也是這部片在技術層面大受好評的主因?
重點永遠先是故事,然後才是技術。故事不好,啥都不成,故事好了,技術不好就硬把觀眾踢回現實世界,還是不成。
3D到底算不算電影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也許有人愛有人恨,但當馬丁史柯西斯拍攝「雨果的奇幻冒險」,以3D拍攝電影史初期的魔術師梅里葉的故事後,就知道不管自己喜不喜歡,我們絕對無法否認,它的確已經在電影發展上佔有一席之地。而李安所拍攝的少年Pi,只是證實了這個說法。不是恭維,但「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確是3D的一個里程碑......至少他讓3D真正有他存在的必要與應該存在的方法。
然後,許多人依然不斷地企圖用3D技術把怪物帶出景框,也逐漸開始有越來越多人對3D大失所望,電影人們心中的那聲「呃......」又浮現了!「該有什麼方式,讓觀眾感覺到我們有推陳出新呢?」
於是好了!這下4DX出現了!
4DX是什麼?除了銀幕上的二維,加上玩弄視覺所造成的帶出景框的第三維,現在又加了第四維:也就是你的感知。當電影裡有花香,你也會聞到花香;當電影裡人正在飆車,你也會感受到跟乘坐雲霄飛車般的顛簸;當電影裡人在打架,你的椅背也會推出兩三拳,碰碰碰碰你也被打了!當電影裡的人正站在冰原,陣陣冷風吹來,冷氣氣溫也會調低,並且徐徐吹來幾陣風......。
就是這樣了!有人怕觀眾幻想力不夠,於是告訴你:來,你現在就是要有這種感覺!
上週末我買了票去觀賞「鋼鐵英雄」的4DX版,效果當然很好,體驗當然全新,跟我們小時候在科博館裡看到的完全不同,那是更先進完備的技術與設備。但是,我依然相當無法專注在故事裡,每當我沈醉在那個世界時(當然這種機會不多,而且在怎麼樣我也戴著一副3D眼鏡),就開始有人會在我耳邊吹風,或是友人在我椅背上打拳,我瞬時被拉回現實世界,發現自己正在看電影,真是又氣又好笑,但同時也相當扼腕;而我心中也一直有個問號:為什麼要有人告訴我,看電影時該有什麼感受呢?電影拍的好,我看著他們倆在打架,我就能知道他有多痛,而這絕對不是我椅背上的幾拳按摩全能比擬的;而汽車落入水下,讓人緊張的永遠不是那水霧,而是令人恐慌的窒息感,難不成要派個人來掐我嗎?不停搖動的座椅,讓我緊抓著扶把深怕被摔下來,當然這是誇張了,但我也慶幸觀影前沒吃喝太飽,否則暈電影嘔吐從此之後應該是有可能的......。
的確,電影的敘事,已經發展到一個程度,看來短期內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就是如何把前輩所開發出來的敘事模式加以重新運用,看能否堆砌出新的景象。然而,以往由技術帶領著敘事的模式,也逐漸減緩,過多的技術添加,就像一個素雅的女子,原本清秀美麗的一張臉,堆上了過多的化妝品,全然讓人無法喜歡,又忽略了原本她是多美的一個女孩。我做在電影院裡,分心,懊悔,不是因為我花的那高昂票價,而是為了觀眾原來已經被動至此,不肯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不願打開自己的心房去感動,而要人什麼都拿到他面前來!
脖子餅,原來已經在電影院裡出現了!
不過,當我分心看著現場搖晃的座椅,還有上頭那些因為特殊效果而開心大笑的觀眾們,我才發現:「哎呀,我真是想太多了!」
其實,我不是來看電影的!我這500元的票價,是拿來玩遊樂場的!
在4DX之前,電影是故事與聲光的組合;從4DX開始,電影院開始也能待任遊樂園的角色。目前4DX還剛開始,人們還在嚐新,還能說服自己是在看電影,但長遠下來,觀眾終於會理解,自己進戲院的目的:我是要思考,還是要聲光饗宴,還是,我只是想坐坐雲霄飛車?
不要因為4DX的出現,而模糊了自己對於電影的定義。因為,你看的不是一場電影,至少愛電影的人永遠都會相信:真正的電影,是存在於二維景框中,那個以好故事的方式建構出的虛幻世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