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h-movie-poster-8  

 

好吧!海報真的很醜,你沒想過,怎麼雷神索爾會跑去演這麼老派的電影?這是什麼?賽車片?台灣有人在看賽車嗎?賽車的人不都很潮嗎?怎麼這海報像是從電影公司倉庫裡挖出來的老DVD海報呢?

 

海報會影響到一個人對一部片的觀感,所以海報的確很重要,偏偏,這部片試完片之後口碑爆棚,突然之間,海報變得不是這麼重要了。

 

這海報,左邊的是雷神索爾,右邊的是之前在《再見列寧》裡萌到出汁的丹尼爾布爾......老了之後又上特殊化妝的模樣。

 

兩個人物,一看就知道是兩種個性,一個代表自由,另一個代表紀律,這是一個兩個看似針鋒相對、實而惺惺相惜的故事。

 

好吧,我有朋友說,我這篇文章比雷神還雷,所以如果你要看下去的話,要有心理準備了。

 

 

看完的當天我自己跑去嗑了一個單人麻辣鍋,一句話突然浮現在腦海:「自由是寂寞的同義詞。」

 

我們總愛說自由,有了自由,就好像天下無敵。不過天底下真正相信自由就是一切的人有多少?這些崇仰絕對自由的人,究竟是真的只要自由,還是被迫只能追求自由,不得而知了。不過,自由與寂寞,真是一線之隔。這從《決戰終點線》的結局可以看得出來。


這部口碑爆棚的電影,是由相當老牌的好萊塢導演朗霍華執導。老導演拍的電影,其實還是老派的,這個「老派」到底算是貶還是褒,要看你從哪裡來定義。他的電影不追求好萊塢現在最流行的聲光特效,反而以清楚的結構,穩紮穩打,不炫技不賣弄,很腳踏實地的把故事講好,一點細節都不漏掉,講了自由不忘家庭,講了愛情沒丟寂寞,兩個不同的男人,不同的目標,不同的選擇,卻彼此惺惺相惜,加上漢斯季默的配樂,整個感覺就像用料實在的月餅一樣,紮實不偷工減料。習慣燈光效果的年輕人們,可能再也看不回這種「老人風格」的電影,不過,也說不定,有時候一齣戲乒乒乓乓,打打殺殺,卻無法帶來滿足感,因為衝突不夠高張,情感不更真摯,最後,看電影最重要的「感動」-不管是哪一方面的-都被聲光效果給吃掉了,碰上這種只有聲光效果的,你看完還是會火腦的。


不過這種穩紮穩打的電影,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當他一點點鋪陳,講這兩個針鋒相對的賽車手,將他們的共同點與相異處,慢慢的堆砌出來。他們一樣,出身於富裕之家,家人卻不懂為何他們就是喜愛賽車這種玩命沒前途沒地位的工作,但他們堅持自己的理想,看準了目標就往前走,把他們兩個推到世界的最前端。然而,一個熱愛自由,他相信燃燒熱情,另一個精通機械、相信理性,什麼都需要加以判斷推算正確結果。一個愛得轟轟烈烈,最後在愛情上卻什麼都抓不著,另一個慢慢培養感情,找到一個願意與他理解、相伴的女人,一同攜手共渡。

 

這兩人的差異,教我看得眼眶含淚,但朗霍華讓人流淚的方式並不是那種煽情催淚,而是一種慢慢累積、當你認同角色、理解它們的抉擇與內心時而被感動。不是音樂很大聲,不是哭得很厲害,說穿了,你懂了他們的「抉擇」,抉擇就是人生,他們不同的抉擇,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未來。

 

人生可以有很多選擇,但你只能找一個大方向:你要自由,或是穩定。兩個不同的競爭者,一個熱愛自由,相信生命的激情與活在當下;另一個考慮嚴謹,一切都經過謹慎思考,絕不放任自己做出不合宜的決定。前者天天都準備把生命霍出去,後者卻才是那個真正鬼門關走一遭的人。前者早早結了婚,卻速速離了婚;後者在戀愛許久之後,才與真愛公證結婚,相伴一生。

 

拘謹的奧地利人,一步一腳印,嚴守生活紀律,終於再度成為世界冠軍;狂放的英國人,一生只要一次冠軍就夠,人生經歷過不少風雨,早早離世。前者有著相伴一世的伴侶,卻羨慕後者;但自由的那人,當他看著穩定的那人,那不只是羨慕,如果有機會,他想成為他。

 

但人生,只能有一個大方向,尤其是這麼短促的人生。


奧地利人跟妻子間的感情,是最令我感動的,他們的愛不狂烈,但是當女人見到男人無論如何都有爭取夢想,寧可心疼也不會出手制止,這是真愛;男人在夢想與愛情之間抉擇,寧可暫緩夢想,陪伴所愛,這也是真愛。真愛是支持、是一部分的犧牲、是永遠的陪伴,自由的人永遠想要真愛,但他無緣,於是擁有自由。

rush-movie-image-4  這位是丹尼爾布爾

niki-lauda-1975-ho_35515418  這位是本尊!!!!!

 

《再見列寧》的丹尼爾布爾老了,但他詮釋那個嚴謹的奧地利人相當成功,你見到他的表情,就知道這角色的個性。據這回有參加多倫多影展的朋友說,該片在多倫多開了一場Party,而那名奧地利人-今天還活在世上的尼基勞達,跟影片所說一樣,後來熱愛玩飛機,自己開,不是搭別人開的私人飛機-居然就真的自己開了飛機到多倫多的派對現場,參加完派對之後再自己開飛機回去!而據有見到他本人的人說,丹尼爾布爾,雖然我們在這部片中怎麼都很難跟《再見列寧》裡的那個可愛男孩聯想在一起,但他真的就跟主人翁尼基勞達「一模一樣」!演員的最高境界不外乎就是如此了,你詮釋真實,當人不認識真實,卻能被你的演出而打動,而當真實出來檢驗時,又發現你簡直再重現真實。這時候,演出其實已經創造出另一種高度,一個自己能在現實之外自我成立的空間與世界,著實相當了不起。


晚上一個人吃鍋時,看到整家店裡只有我一人吃著鍋,但我可以自由支配時間,但卻怎麼都只是一個人時,我想起了影片最後,自由的杭特看著尼基勞達那個複雜的眼神,我想他會認同我所想的「自由是寂寞的同義詞」,自由支配自己生命的背後,或許有個人能在競賽的終點線等你,甚至有人期待著你回家,有著比自由更大的吸引力。

 

雖然尼基勞達說,杭特是他唯一羨慕過的人,這只證明了,人總是吃碗底看碗外,珍惜自己所有的,比什麼都重要吧?至少他到今天,都還能開著飛機到多倫多影展參加派對,而他羨慕的那個人,提早集中生命燃燒而盡,提前他幾十年走到人生的另一境界-死亡。

arrow
arrow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