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受到從廠商變朋友的蘇非亞照顧,我看了傳聞中的「太陽劇團」的表演。


我之前沒聽過「太陽劇團」,倒是聽過「太陽馬戲團」,對於這個傳奇實驗劇團的印象,完全來自於已經觀賞過的人推薦,以及報章媒體的報導,「這個劇團到底有多神?」老實說我是抱著好奇心多於期待的心情去的。


走進兩廳院中間的巨型帳棚時,我還沒想到即將面對的是什麼樣的一個局面,直到走到了表演廳,真是一個嚇傻了,簡直像個大學教室,他的座椅、地板及座椅的質感、表演空間的安排,真是前所未見,我坐下來,心裡面想:「所以他們是要如何表演呢?」兩面座椅面向中間一個大橫廊,橫廊的兩端有維幕隔著,該不會就是在那中間那塊空地吧?




沒有框架,表演的方向沒有固定,聲音的傳遞不針對特定的方向,群眾在他們的四週,宛若一個街頭表演,與其說他們必須營造出一個獨立的表演情境,不如說他們必須將群眾完全拉近他們的表演之中。


既然群眾在他們的周圍,少了框架與面向的區隔,他們藉由大型的轉盤,完全用人工的方式旋轉、推動,讓每個角落的觀眾,都可以完整的欣賞到他們的表演。


當然,坐在不同角度觀賞的群眾,也會從不同角度,觀賞到不同的演出。


這些屬於理論的探討,我不是專家,沒啥資格去說什麼,讓我感動的,是在於他們的組織。


進場時,看到了幾個工作人員,即使不會說中文,仍然友善地協助觀眾進場帶位,從進場開始,我們就感受到這個劇團的親切感,但令人驚奇的不只是這點,看了整場三個半小時的演出,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劇團裡的每一份子,除了負責配樂的老杯杯必須從頭到尾待在同一個地方以外,其他的團員們,不但是演員,也是工作人員,他們不分男女,除了小孩之外,都需要去推動那個大轉盤,我驚訝的發現,進場時協助的工作人員,也是演員,中場休息時,親切的推出點心與飲水的工作人員,包括小孩,也都有參與演出,這個團體就像一個大家庭,沒有階級,沒有高低,大家一起努力,為表演、為觀眾,他們都與我們同在,觀眾是被重視的,劇團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受到重視的。


進入電影行銷短短的兩年多三年,不難發現這是一個充滿階級的行業,演員們為了保有明星地位,經紀人用盡心思,讓他們的產品高人一等,我們必須用特殊的方式對待他們,說難聽點,必須要逢迎諂媚,這些演員就像王室般必須被伺候著、隔離著,所以每當我聽到某個演員說出「我不喜歡人家對我的逢迎諂媚,我只希望他們把我當成普通人」這種話時,心裡面都十分不滿,因為這是他們所選擇的,即使說他們其實不想這樣,但也同意了他們的經紀人嫌東嫌西、挑三揀四,有時我覺得他們的孤獨是自找的,既然他們想要表現的與眾不同、高人一等,就沒什麼權力說孤獨。


這個劇團,即使我沒有真正的深入了解,但給我的感覺,就是明星是不存在的,只有為作品而努力的團體,裡面的演員,不像一般我們所看到的明星,有如難民般的骨瘦如柴,只為迎合大眾的美感,他們每個人都十分的精壯,即使是女性也是,因為他們都必須負責般送道具,推動一看就知道重的可以的活動舞台,我不需要經由虛幻,仍可以進入他們的表演,看著看著,我開始懷疑,表演的本質,應該不是在明星的存在,明星不過是商業的產物,他們既然同意自己變成一個單純的商品,讓人消費,為什麼還要故做高態,自命不凡?


感動嗎?是啊,十分感動,不只是為他們的表演呈現了人生各種片段,更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方式,聽說這些團員們每人都領一樣的薪水,演戲對他們而言是一個職業,就如同我們做著現在的工作一樣,我們對他們的尊敬,就如同對所有工作認真有成就的人一樣,是同等的尊敬。


我想到了跟我一起工作的人,我們都是年輕人,彼此之間也沒有什麼階級之分 (也許現在逐漸形成了必要階級,但是總是盡量不要讓這個階級超越一切),名片上的職稱不過是對外工作的稱號,我們總是盡量的,希望大家如同一個大家庭一般,當然,這是一個烏扥邦、理想國,但至少我們有這樣的想法,大家就還能和諧的打成一片,有時候我很害怕,這樣的工作型態會無法繼續持續下去,但至少大家都有共識,希望永遠保持著這樣的和諧,我們就有可能繼續這樣走下去,當然,希望啦!


這次,我只看了上集,下集的部分,在我寫下這篇文章的那一刻,還不知道是否有可能看到,總之,那晚三個半小時的生命裡,我們宛如置身天堂,天堂的孩子少了坐在下方的王宮貴族,劇場裡更有了生命與活力,雖然還不至於達到街頭表演的普及大眾,但是至少對於這些可以付出票價的人而言,基本的界線,已經突破了。


我想到了那個教室般的表演場地,這算是一堂課嗎?算是吧!從戲劇裡學習到的人生經驗,就算在真正的教室,也無法獲得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