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的時候,我習慣用看電影的方式來舒緩心情,有時看看新片如最近的史瑞克三世,原本不是很有意願看,沒想到週五下班跟同事一起去看,竟發現影片出人意料的爆笑,短短的90分鐘內,把辦公室的所有公事及壓力一掃而空,看電影就是有這樣的好處,在黑嘛嘛的房間暫時忘記現實的痛苦,在人工創造出來的非寫實空間裡暫時當個旁觀的上帝,忘記自己的真實存在。
這是運氣好遇到像史瑞克這種不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影片,你不可能在這部影片裡面看到自己的切身經驗,不可能在這部影片裡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不好記憶的複寫,一般劇情片就有可能,這時候有時會造成一些反效果。
前陣子租了《戀愛沒有假期》,就是這樣。
故事是講兩個三十歲左右、事業有成、愛情一事無成的女人,交換公寓 (根本也是換國家),希望能夠脫離一下周遭每天都看到的人事物,希望能夠在短短的假期裡有所改變,結果也很不出人意料,他們果真都有了他們想要的改變,雖然我們都知道,他們所追尋到的不一定會長長久久,但至少一開始度假的目的倒是達到了。
原本租這部片以為是喜劇片,想要笑一笑紓解一下緊張加空虛的心情,沒想到看到跟自己生活重複性這麼高的電影,反而看完不知道為什麼眼淚撲蘇撲蘇掉下來,難過了好一下下,兩個女主角跟我的狀況實在是太像了,你看看他們的狀況:
1. 三十歲左右 (有!)
2. 事業有成 (嗯~~~算有穩定工作啦!)
3. 愛情一事無成 (這狀況發生在我身上已經有兩個月了)
4. 希望能夠藉著假期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地方,脫離一下周遭每天都看到的人事物 (有!除了好飯咖F君會相同以外,其他都不一樣)
接下來,只是看我假期裡面是否能夠跟他們一樣,達到「改變」的目的了!
依我看來,這種好萊塢給的夢幻,到了這一個階段,是沒有太大的重複性可能。我看我去東京,應該頂多跟原子小金剛及龍貓有見面的機會,或是頂多可以逛到東京的商店,其他應該是不可能發生的。
講到這裡,大概就可以猜到為什麼眼淚會開始撲蘇撲蘇掉不停了吧!每次在電影裡面看到「感同身受」的部分通常不會是太正面的,太正面的是一場夢,夢的實現機率幾乎是零。(我們不是在拍恐怖劇場,當然不可能夢跟現實相符合啦!)
看完《戀愛沒有假期》的結果,是我還得看兩集「時效警察」來讓自己的心情舒緩,讓難得扮傻的小田切讓來娛樂自己一下,看完之後又發現,自己竟然得要靠看無厘頭日劇及帥哥來舒緩心情,自己的生活真是可悲又可恨!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會固定想看某些影片,這幾年以來,每當我心情不好,想做戀愛夢的時候,就會想要再看看《愛蜜莉的異想世界》,世界就會變美好,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就會想看《穿PRADA的惡魔》,鬥志就會被激起來,屢試不爽,相信很多女性同胞跟我有相同的經驗及想法。
只是,今天在重看《愛蜜莉》,竟然也會有上述負面的「感同身受」或是「They are talking about me」的情況發生!愛蜜莉在牆壁裡找到的那盒玩具的糖果盒,是NANCY的名產,車站出來對面左邊那家,那個我應該有生之年都不會再去的地方,愛蜜莉喜歡用擲石子的方式放鬆心情,某人曾經承諾我會表演給我看,當然承諾從來沒有發生 (連這種小小的承諾都做不到啊!),而愛蜜莉......我的天!我想起來我是跟誰看的了!
這時候看這部片,得要多想想本片製片王母Claudie Ossard和善的臉龐才行。
這些影片都十分成功,原因應該都是他們說中了很多人的心情與處境,大家都想脫離現實,看到劇中人跟自己有差不多的處境,多少也會幻想自己也許也有可能跟他們一樣,被看到?或是被了解。只是電影怎麼說都還是處在銀光幕上的投影,也不是真實,人們也許在看電影的當下會有相同的心情或想法,但是卻不代表這些心境在人與人之間是相通的,我們多少都會希望自己跟《開羅紫玫瑰》裡面的主角一樣,讓男主角走出銀光幕與自己相遇,而電影裡的男主角當然是我們所認同的,但是這怎麼也不可能發生,人生就是人生,很現實,問題得要靠自己去解決。
是啊!問題要靠自己去解決!不然人生就不痛苦,我們就是身在天堂,而不是在人間了!
- Jun 18 Mon 2007 00:12
傷痛時看的電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