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嫩粉嫩的海報,就算是幫死人化妝,一點也不觸霉頭!
 

二月,真是一個讓影迷荷包大失血的月份,每個周末的活動就是「看電影」,有點電影不馬上看就會被下掉,有的電影就是非要這時候看不可,看電影看到連家都不回 (我跟我媽說我很忙,其實是因為我要看電影跟練瑜珈,不孝啊!)......總之,扯了一堆,二、三月是個令人開心卻令荷包難過的季節。而每天一篇文章的結果,是讓我的新文不斷的被推往下方,請各為捲動一下,我這幾天連著寫了好幾篇啊!




今天終於是看了《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因為跟自己做的片同檔,硬是忍了一周才去看,跟飯腳F本來約好看早上12:05那場,11:30提前到威秀去買票,結果你猜怎麼著?居然給我買到的場次是晚上九點鐘啊!排早場的隊看晚場的電影,上回發生這種事是海角七號吧!當然,其中因為瑜珈課的關係無法看四點那場,七點那場後來才知道被馬總統給包了下來,總統看電影可不是瞎混的,攝影機全部一字排開等著他,保鑣侍衛們嚴陣以待,好似所有的觀眾都是潛在的刺客,感覺十分不好,幸好我必須說,威秀的現場工作人員十分應變得宜,媒體+大批只保護總統不保護民眾的保鑣+300多名要看九點場的觀眾+下大雨+ 生意依舊好到不行到處都是人的場面,還是控制得當,實在是很不簡單,我看現場好幾個值班經理眉頭皺到可以壓死幾隻蒼蠅,就知道他們壓力有多大了!是說,我們的馬總統,就算你要看電影,是可以不要挑人最多生意最好的時候嗎?這是擾民耶!加上薪水是我們付的保鑣們真的不是很友善,為了你的安全,以及民眾的安全,請以後不要挑主場看電影好嗎?

好了,看電影不要扯到政治問題,但是我又不想講到太深的生命問題。這部片這麼夯,想必已經有一窩蜂的人在討論裡面的生死價值觀,我就不必錦上添花了,只能說,這部片還真是我奧斯卡季以來看過最笑中帶淚的電影啊!怎麼連拍納棺都可以拍的這麼有趣,這麼感人,這導演真是太厲害了!當然啦,本木雅弘的演技十分傳神,那深情的雙眸 (是說跟深情沒啥關係,但就是要硬說深情,因為真的很深情,本木雅弘很帥!!!),誠摯的看著死者時,誰不能被感動呢?我可是他每納棺一次就哭一次呢!真的,人到死都是有尊嚴的,生命走到了盡頭,難道真會變成一種恥辱嗎?當廣末涼子嫌棄她老公的工作時,我真想衝上去揮她兩巴掌 (很入戲,這跟我對廣末印象不佳也有很大的原因),看著本木雅弘為死者納棺,當時我心裡面也想著:「我死了以後,也希望有人這樣對待我!」可能會有人馬上說:「呸呸呸,還沒死呢!想這麼多?」不過,真的就如片中本木所飾演的小林所言,人都會死,其實說真的,坦然一點,沒有比較不好。

我比較驚訝的,是現場居然有不少人帶著自己的爸媽來看這部電影,為什麼會希望帶自己的父母親來看這電影呢?奇怪的是,要不是我媽只要看香格里拉,我說不定也會帶她去看這部片。但是,老人家知道這是在講死亡、講納棺,不會覺得很觸霉頭,或是想要詛咒他們如何如何嗎?不過現場還真是不少老人去看啊!我想帶我媽去看,是因為感覺上,這樣關於生命的題材,也許頗適合有點年紀的人去觀賞,因為他們跨過的橋,比我們走過的路還多,所以應該看完之後的感觸會更深吧!這都是我們這群少年ㄟ的猜測,為自己的爸媽挑選適合他們的電影,但說不定他們更想看變型金剛跟哈利波特呢?

有人在網路上說,台灣把送行者的海報改成了四不像,不如日本原版的好看。其實,老人家要是看到了這個有死人躺在前頭的海報,硬拖他去他們也不肯吧!倒不如來個拉提琴跟送石頭的大雜燴,至少訊息都有到了!

我還真是寫了一堆言不及義、沒頭沒腦的文章呢?但是感動何必一定要化成文字?我哭,是因為看到納棺旁邊的家屬,在一個陌生人尊敬對待死者的態度下,重拾與死者間的聯繫,在蓋棺前重新繫上一次,我哭,是因為整個納棺的過程,就算儀式化,也充分顯示了對生命的敬重,要讓死者美美的離開這個世界,納棺師的彩妝設備,真的不輸專業彩妝師,當然我相信,因為片中每個死者都是活人扮的,所以可以化出類似裸妝的清透妝感,真正狀況下,應該是很難啦!但是,內心如果沒有善念,是絕對無法讓一個無關係的人,在死後帶著美離開這個世界。

最後,還是要說,本木雅弘,不管他帥不帥,總之就是演得超級好,也很帥,即使當樂團解散後,他那錯愕的表情時在有夠突兀,但是後面他的表現都可圈可點,觀眾的情緒都是被他跟久石讓煽情的配樂帶進那個其實很沉悶的納棺過程。但是,為什麼是廣末涼子呢?這是我全片唯一不解的地方,感覺她跟這個片有點格格不入,她扮演那個溫柔賢淑又其實有點傳統的女性,真是很奇怪呢!我心中想的,不如竹內結子都好很多吧!或許我對廣末本身就有點偏見,但是連飯角F都覺得怪,我想應該是怪的吧!

從抱怨馬總統看電影,到帶老人家看這部片,到本木很帥廣末很怪,總之,這部片真是奧斯卡系列電影目前我看到最好看得了!真的不沉悶,很有娛樂性,我很開心我不是用一種很沉悶的語調在寫關於這部影片的文章。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硬漢就是硬漢,就算是年老肉鬆了,還可以是硬漢,就算手無寸鐵,依然可以是硬漢!

《經典老爺車》這部片最失敗的地方是甚麼?當然就是他的片名了!我猜測是因為美國總公司那邊要求要這樣翻譯的,不然光聽到這名字,大部分的人應該會馬上聯想到《CARS》或是琳賽蘿涵演的那部《金龜車賀比》,一個會微笑的擬人車頭跳出來到面前,偏偏就是不會有克林伯的影子,看到海報更是令人灰心了,黑漆漆烏嘛嘛不說,「老爺車」三個字趁上了貨真價實的老爺車以及也真的有把年紀的克林伯照片,會進去看這部電影的20歲以下觀眾,總數應該不會超過20個。

不過,這一點都不會改變影迷對這部影片的期待,即使克林伯沒有票房保證,但是他絕對是影迷心目中的品質保證,克林伯有導過爛片嗎?答案是:「沒有!」(就算我沒有看過全部但我也相信沒有),因此,奇蹟似的,這部包裝上怎麼看都不能賣的片子,首周末票房依然有82萬,第二個周末才去看,廳內依然半滿,口碑效應依然吸引到了電影死忠族群,影片的成績依然沒有太差。



看完電影之後,我才覺得這部片的劇情大綱根本也是在避重就輕,而避重就輕的原因我猜也是要讓觀眾在無法改變的可怕片名之下,可以少一點距離,劇情大剛把重點放在了經典老爺車捲入東方幫派械鬥這種看不出所以然的重點上,也只能說是苦了行銷工作人,但事實上《經典老爺車》的確有部老爺車,也就是福特的經典款Gran Torino,但是他在片中的實質意義遠不及他的象徵意義,他象徵的是克林伯所飾演的主人翁華特的生命風采,只不過,老爺車即使型款老舊,好好保養可以跟新的一樣,連他那個不肖孫女都會搶著要,跟老爺車差不多老的人,如果不隨著年輕人改變,又會被人棄之如敝屣,被人嫌成老番癲。

對我而言,《經典老爺車》講述的重心,應該是在打破藩籬上。打破土地的藩籬、打破種族的藩籬、打破文化的藩籬,打破心裡的藩籬。原本的華特,可說是十足的老固執,只願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禁止一切心靈與實體上的入侵行為,他的種族歧視行為,說穿了不就也是很單純的不肯打開心胸而以,然而就在他自己的兒子只會為了要球賽的票才肯打電話給他時,他發現隔壁的東方鄰居會給的關照與溫暖,遠比他的親人來得多,甚至連苗族的師父都比自己信了一輩子的天主教神父來得懂他,於是逐漸的才打開心胸,漸漸與這些東方鄰居產生連結,甚至最後用奉獻自己的方式,去拯救他們,並且為自己帶來救贖。

有趣的是,這個講述「打破藩籬」的故事,在東方電影市場裡,才有著堅固而難以突破的藩籬。《經典老爺車》上映首周末依然拿下冠軍,表示在美國人心目中,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故事題材,然而在台灣卻是不可能的事,原因很簡單,除了完全錯誤的中文片名與柯林伯本身並無票房號召力外,這部片除了克林伯以外,其他的主要演員都是東方臉孔。在台灣做電影行銷的人都知道,讓東方人講英文的電影最難賣,那些不管是ABC還是ABJ或是ABK甚至是ABT,到了美國只會講英文的時候,就是比外星人還難獲得認同,更何況《經典老爺車》裡的東方人是所謂的「苗族人」,連我都是看電影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苗族人」因為越戰的原因到了美國中西部,還形成了一個社群,不然我們這群東方人看到了,說不定還以為是廣東人福州人,好一點的會以為是泰國人之類的。克林伯光是關注到這一點就十分了不起了。先前他拍硫磺島戰役,會想到用日本人的觀點來拍攝一部 (雖然我個人並沒有很喜歡),這次特別關照鮮少被美國電影甚至是東方電影裡所提及的東方族群,只能說克林伯在縱走好萊塢數十年之後,依然維持是一個心胸寬闊的人。然而這個藩籬,在比較近的東方人市場中卻難以被接受,這也許是克林伯沒有預料到的結果吧!

台灣自從開放外籍勞工來台工作之後,更看出了台灣人民種族歧視的嚴重。以前大家頂多是把所有的白人都認成美國人,只要看到黑人就馬上把小孩子拉開,現在則是提到那些外籍勞工就一臉嫌惡,卻沒有想到現在外籍新娘這麼多,總有一天台灣人必須面對自己這片土地上的種族豐富性,如果心態還是連本省外省情節都搞不定,或是離譜的連自己土地上的原住民都要歧視的話,要說有甚麼文化與經濟上的成長,或是教育上的進步,只能說是完全不可能的。心胸狹隘的土地上,是不會開出繽紛的花朵的。

最後,柯林伯雖然是硬漢,這部片中,他依然是硬漢,然而,硬漢在現代、在這個年紀,不是硬到底就行。在最後一刻,他看清楚了固執的下場,改變了以往硬到底的個性,用一種柔軟卻十分有效的驚人方式解決了問題。一個住在自己世界的男人,在生命最後終於也面對了自己的過去,並且看見自己的未來,雖然這個未來是死亡,平靜的放下負擔,卻已經足夠了!

來,看克林伯再硬一次!



後註:原本不知道聽誰說,以為這就是克林伯的封鏡作,直到後來看見2009年片表上還有一部他執導的影片,由麥特戴蒙主演,才稍稍喘口氣,看來克林伯應該是會拍到生命最後一刻,美國影史上最完整的電影人,終究就是他了,請活久一點啊!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不知道已經有多久沒有上過凱特溫絲蕾所主演的電影了,這陣子卻密集的一連上兩部,兩部以愛為名,內容卻遠遠出乎「愛情」的電影,兩部電影,都可算是凱特溫絲蕾演藝生涯中的另一個里程碑,讓她正式成為演技派巨星,如她領奧斯卡時所言「跟梅莉史翠普同等級」(但是史翠普算是化石級,溫絲蕾還有一段時間得努力,才能有史翠普的地位)。


《為愛朗讀》這次依然與上回的《真愛旅程》雷同,我的意思是,如果去看電影只是為了要看「愛」,那恐怕你會因此而失去太多!《為愛朗讀》說的不只是愛,裡面所談論到有關於法律與社會正義,與內心的道德判斷此等複雜而難以言喻的元素,是讓這部電影更為豐富的原因。當然,談納粹與集中營太無聊,加上對於絕大多數的台灣人而言,納粹與集中營實在是太遙遠,恐怕許多觀眾還會因此而減低走進戲院的動力,不過如果觀眾的心思如此狹隘,的確他們就錯失了太多,因為納粹與集中營的部分其實不難懂,這不是一部講述歷史的電影,只要觀眾了解了「集中營是恐怖的屠殺行為」這個前提,就可以比較沒有顧慮的繼續看下去。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不知道誰說過的,「人只有第一次戀愛是真的,其他都不一定」,如果還要自己討論回那個很多人覺得無意義的「愛」上面,我都不一定能認同,劇中的男主角麥克對於女主角漢娜是我們口中所謂的那種至死不渝的愛情。麥克的愛是如此的自私:從一開始對漢娜的關係,是一種肉體的迷戀,漢娜的消逝也許對他造成傷害,但這個傷害卻遠比不過她重現於他生命的方式來得震撼,他的女神挑戰了他對道德評斷的界線,也影響了對他自己的道德正義行為 (當他要鼓勵漢娜說出實情時,卻臨陣脫逃,並且隱藏這個祕密數十年,等於眼睜睜看著漢娜做了幾十年的冤獄)。漢娜當然也是自私的,但她有比這種凡人的自私更大的問題,是她的自卑,她是一個沒有學識,生活無趣,毫無理想,跟個日晷般的作息,僅把工作當成維持生活的經濟來源,被生活磨得沒有個性的人。對麥克而言,與漢娜的短暫戀情也許是一個美好的回憶,但對於漢娜而言,卻可能是她這一生唯一精采的火花,那株到她生命的最後依然維持著點點腥紅的火花,支撐著她無趣的生命繼續前進。

其實,做了這20年的牢對於漢娜而言,根本不是太大的問題,反正她的生命已經是一個牢檻,有沒有泥牆鐵柱她把攔住,根本只是個居住環境的問題。

說穿了,漢娜是個十足可悲的女性,麥克,就如他晚年時終於發現,自己是個十足自私的傢伙。

我不是甚麼影評家,實在很不想跟寫論文一樣一條一條的討論這部影片,這部影片可以討論的線索實在太多,我僅能以平凡觀眾的角度,去發表最俗氣的愛情觀點。然而,影片本身而言,在處理這些堅硬、重要的主題時,卻又能夠用愛去柔軟這些歷史與法律上的問題,只能再說,《貧民百萬富翁》能夠在本次奧斯卡獲得全勝,只能說是形勢比人強,或是美國人受夠了本國政治問題、國際歷史問題、同性戀議題,轉而想要發揮美國人寬容的胸襟去關注第三世界貧窮問題而得到的產物。

談到影片本身,很有趣的一點,片中幾乎所有演員都是德國演員,就連演年輕麥克的那位都是德國演員 (我一度把他認成《納尼亞傳奇》裡的哥哥,後來才發現他是德國人,並且演出本片時未成年,超齡演出還大膽全裸,實在是很驚人),而女主角凱特溫絲蕾與長大後的麥克瑞夫范恩斯卻是英國人,我不得不說,雖然溫絲蕾得獎實至名歸,但是在我心目中,溫絲蕾實在是沒有德國女性那種剛強的五官,在我心中的漢娜 (當然還沒有看過原著,只是看完片後一己之見),應該是臉部線條更剛硬,並且比溫絲蕾的演出還要在鄙俗一點,畢竟她沒有念過書,還會主動勾引一個高中生,這絕對不是一個在當時道德評判下所謂優雅的女性做得出來的。而瑞夫范恩斯的臉左看右看都像是英國人,演出德國人也只能說是一個怪,只能說進入好萊塢製作系統裡的影片,還是得要大明星的加持才行,否則弄出了個全部都是德國人的,那就是一部德國片了。

最後,依然得要讚許溫絲蕾的勇氣,溫絲蕾雖然在片中背部全裸,並且露兩點,但老實說,她的軀體並非絕美,只能說是一個「正常女人該有的身體」,身在演藝圈,她自己一定了解自己並沒有一般觀眾心中所想的唯美身材,可是要能夠面對這點,並且勇敢裸露,尤其是當年許多毒舌派的傢伙最愛批評她的身材 (有人愛叫她「肥溫」,偏偏那些人又沒多瘦),與其說這是一種「自信」,不如說是一種「自愛」,自己唯有自己一定得愛,才會得到世界的喝采!

《真愛朗讀》3月27日上映,片商宣傳上沒有甚麼噱頭,影片議題上也很難操作,但是誠心推薦,該周請務必看那片!

先看一下預告吧!










誰推薦這篇文章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陣子因為奧斯卡,真的有太多影片好看了,看來國片排在二月上,簡直是一個找死的行為啊!(這是在說我自己的那部片嗎?......YES)

今天晚上去看了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之前看過書,但不是原著,而是另一本改編自這部原著的另一本長篇小說,叫做「愛情的謎底」,已經是一個感動到唏哩嘩啦的程度。今天看電影時,三個小時的電影,嗯......要說好嗎?總覺得大衛芬奇變的越來越不銳利了,反而開始文藝腔了起來,三個小時的電影,感覺上沒有太大的驚喜,不過在看到越來越年輕的班傑明,還回頭去找她已經變成老太婆的愛人時,眼淚與鼻水依然難以控制的流了個滿面......。


這個雙水管齊開的場面並沒有維持太久,因為看著有著18歲臉孔的布萊德彼特,心裡頭那個「難怪這傢伙是越老越紅!」的想法不斷浮現,看著彼特先生脣紅齒白金髮臉孔,馬上讓我想到胖寶部落格上曾有一張布萊德彼特年輕時的蠢照,兩張臉簡直一模一樣!就是一個蠢蠢呆呆的樣子。雖然情感上是動人的,但是私人的記憶卻馬上把我拉回現實,在心裡哈哈大笑。

我還是比較能夠體會凱特布蘭琪所飾演角色的心情,當自己的愛人越顯年輕,自己卻益加年老,在面對愛人的同時,更是在面對自己的老去,那種情感與肉體對仗不起來的感覺,這樣的愛對於女人而言,簡直就是一種自卑。

最後,愛情與母愛幾乎合為一體。班傑明因為女人的母性而得以生存,也在自己愛人的母性保護之下離開世間,也許世間上所有的男人都是小孩,不管在哪個年紀,很多的男人,要的愛到最後是一種母性。不知道這是對於女人的幸,還是不幸?也許世界就是這樣運行的吧!

我對班傑明只有這一點點的感覺,我很高興最後奧斯卡最佳影片是頒給《貧民百萬富翁》,《百萬富翁》對我而言,雖然不是片商所言的「勵志」,但是流暢通俗,卻是這部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然而,我一直覺得,美國人似乎更應該將最佳影片頒給《自由大道》,畢竟在這麼硬的題材下,能夠這麼順暢地說完這個故事,並且完整表達出核心理念,並不容易。選擇頒給《百萬富翁》,或許更凸顯了奧斯卡的大美國主義,就如《百萬富翁》裡的一場戲,當美國人被搶光的同時,仍要保護那個被司機狠揍的印度小孩,「給你看看真正的美國,錢!」錢!還有權利!還有一種傲視全物種的性格,頒給《貧民百萬富翁》,也許讓美國人自以為又更關懷世界的邊緣,然而卻無法掩飾,他們依然很難面對自己的缺陷。

一年有這麼多好片,為什麼只搬給一部,只能說,每部片都有他的氣,有的片子就是會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就中了。但是大家如果再問要不要看《百萬富翁》,我還是會推薦;要不要看自由大道?我也會推薦;要不要看《誘惑》?我也會說不錯看;但是也是要看《陌生的孩子》、《黑暗騎士》、《我和我的小鬼們》、《禮儀師》......總之,獎項只能作為選擇的參考,而不是選擇的重心。

我想看《請問總統先生》,但看來本周再不看,下次再見到就是DVD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剛剛跟一群做行銷的朋友吃飯,加上今天剛看完《貧民百萬富翁》的試片(文後補),整個人不禁陷入了自從開始從事電影行銷以來的問題核心沉思:要一個人走進戲院看某一部電影,究竟需要甚麼樣的動力?

電影究竟算不算是大眾娛樂?對某些人而言是,但對更多人而言,電影就算是娛樂,也是一種儀式化的娛樂,它並不像電視一樣,只要按個按鈕隨手可得,也不像書本,可以買了放著愛看多久就看多久,還可以倒在家裡面看。它必須得要人選擇在某一天,梳妝整齊,跋涉某一段距離走到戲院,跟一群人排隊,花下290元外加可樂爆米花漢堡薯條滷味,然後坐在一個暗暗的小空間裡整整兩小時。又不如野外踏青,可以讓人與人之間有所交流。追根究柢,「看電影」這件事情對大多數而言,必須充滿計畫與動力,否則就算有人提供不用錢的票,很多人也未必願意踏上這段電影之旅。所以,那個要一個人提起它的屁股走到票口花下290元的動力是甚麼?這是很多做電影行銷的人必須了解的核心課題。


我們常把觀眾分成兩種:一種我們稱為「一般觀眾」,意思就是不會時時注意有哪些電影上映,然後選定哪部片非看不可的人;另一種人就是「電影觀眾」,大家就知道是甚麼了。如果還要再細分,那就還有「影展觀眾」,就是非影展藝文藝術電影不看。一部電影票房要好,絕對是要靠所謂「一般觀眾」的支持。「一般觀眾」選擇的標準很簡單,就是看自己知道、想看的電影,只想在電影院求得娛樂或是其他儀式化目的 (如情人節跟情人看電影、母親節跟媽媽看電影) 的觀眾。要抓住這群觀眾是最困難的,因為這種一般觀眾的需求太過於分歧,要仔細抓到所謂的Target Audiences,其實需要很長期的經驗與深厚的判斷能力。

一個人要走進戲院,掏出錢買電影票,這之中需要經歷的歷程有:接收到資訊 (媒體報導、廣告、朋友推薦)→找到夥伴 (女友、家人、朋友)→選定時間→排隊購票→如果買的到票的話,就掏出錢來,買不到自己想要的場次,要不然就是算了,轉身走人或買其他部電影,要不然就是買比較晚的場次,但是從當場轉身走人到買晚一點的場次之間,還存在著一個很大的決心,「我為什麼非看這部片不可?」

要觀察所謂一般觀眾的選擇方式,到台北信義威秀影城是最好的地方。威秀影城除了過於冷門的藝術片,幾乎甚麼片都演,甚麼樣的觀眾都有。有空應該去觀察那邊排隊買票的觀眾,他們聊天的內容是甚麼,你可以發現,其實對於所謂「一般觀眾」而言,選擇影片的方式是很隨機的,大多數的人假設是情侶,通常對他們而言,看電影是一種儀式,一種「兩人可以一起度過,又不必多說話」的方式,所以他們進戲院,主要的目的是「看電影」,至於看甚麼電影?通常就是我何時到現場,對著場次表當場討論哪部片「看來好像不錯」,如果時間上又OK,兩張票就賣出去了。對這種觀眾而言,「廣告曝光」是很大的助力,因為在一片片海中,首先要跳出來的,就是「這部電影我有沒有聽過?」,沒聽過的話,那就是「拜託,那是甚麼片啊?」馬上被淘汰。另外,對於情侶觀眾而言,現場挑片的狀況下,通常是男生勝出,很主要的原因我在猜,因為女生可以接受的範疇比較廣,大部分的男性觀眾,還是只能觀賞喜劇與動作片,很多女生雖然也可以看文藝片,但是他們清楚這種電影也許男友不是最好的觀賞夥伴,加上不是不能看喜劇與動作片,所以這邊都會讓一步,這也是為什麼一般而言,好萊塢的喜劇片跟動作片都是最好賣的片型,因為他們被大眾接受的程度最高。當然啦!這種情況唯一的例外,就是遇到所謂的節慶,情人節當然要看點浪漫的,看完電影才能夠繼續以浪漫的方式對話,否則片子裡面打打殺殺,到外頭講話還是在聊剛剛看的打打殺殺,晚上要怎麼浪漫的起來?

另一種就是有點「聯誼性質」的方式:一大群朋友決定今天大家一起出去看電影。這種方式通常選擇會跑在前頭,因為大家一起去看電影,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標,否則到了現場你一言我一語,很容易到最後就淪為一群人到某家餐廳大吃大喝做結,所以大家一定要先選好看哪部片,並且選定時間,甚至先買好票,不然到了現場買不到票又是一個尷尬。而通常這樣的觀眾,如果有男友女,將會是以動作片與喜劇片為主,如果是一群女人,那可選擇的範圍就大了,很有可能會是像「慾望城市」那種講女人的電影,或是愛情片,甚至是好萊塢以外的電影,都有可能,重點是,要是能夠引起這群女人共鳴的電影,沒人希望走出戲院後,無法跟旁邊的伴分享剛剛看電影的感覺,這有點像泡完溫泉沒辦法喝下午茶一樣,好像事情做一半。聯誼性質的片子裡,「廣告」依然佔有很大的影響要素,不過對於「女性聯誼」的觀眾而言,口碑又是一種更重要的方式,女人除了化妝品外,很少能夠憑著廣告就購買商品的,一定要有人跟她說這東西好,她才甘願把錢掏出來。至於男人的話,讓他感到很炫很酷很殺時間,那就OK了 (這不是一種對男性的貶抑,而是一種值得被看見的選擇模式)。

很少人看電影是像我一樣,能夠一個人就完成了。電影要價所費不貲,290元只有兩小時不到的享受 (或折磨),還不計交通費,中間所要考慮的社會因素與人文因素實在是太多。然而,如果第一部「訊息傳達」沒做到,就甚麼都不必談,因為他壓根不在考慮名單中。不過光會下廣告沒用,有錢誰不能下廣告?但是你下的廣告長甚麼樣子?我這幾天連續看到某部影片驚人的平面文宣設計,令我對該片的成績直冒冷汗,不過萬一他們成功了,也真是會跌破我眼鏡,那時候我就真的得重新Formet我的腦袋,灌入對於台灣電影市場的新觀念了 (哪部片我不說了,你覺得最近哪部片平面文宣最可怕呢?) 好的片子可以毀在一張爛海報、以及一支爛預告片,不怎麼樣的片子可以因為一張還OK的海報或是還可以的預告片獲得小小的拯救,這些也都是在行銷的範疇內,容我以下再談。

接下來就是怎麼樣挑起觀眾的動機這件事情了,這件事情就是進入了所謂的「行銷」的範疇裡,行銷人必須要找到這部片的基礎觀眾群在哪?了解他們的生活模式與選擇方式,他們喜歡甚麼?不喜歡甚麼?然後進行不同的活動與廣告package來勾起他們的慾望。這個很難,除了要包括剛剛說的預告片與海報DM設計外,行銷活動占有十分重要的因素。媒體曝光也許重要,但是要沒有適當的行銷活動作配合,媒體也就只有那一點版面,頂多是增加記憶度,沒辦法真的深入核心勾出主題。行銷活動這個人的角色,需要具備了靈活的頭腦與腰身,因為他要能夠在必要時把腰彎得夠低,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向人提案,絕不可因為一家不行就不試別家,或是寄了提案人家不回就從此不聯絡,「厚臉皮」是需要訓練的,所有做行銷的人臉皮多少都不能太薄,否則當媒體不想報導你的片子時,定時的問候有時候是可以感動其實沒有這麼鐵石心腸的媒體人,談活動或贊助要是沒試幾家就放棄,那鐵定是沒有談成功的。

有一種很弔詭、大家卻都很愛用的行銷手段:名人推薦。這種方式是否真的有用,今天在我與朋友之間的討論中引起了一段爭執。意見領袖的意見究竟能夠推動多少人進戲院?我一直認為,現在會看電影的觀眾並非盲從,就算今天馬英九郭台銘說他看了某部片,他的信徒也未必會因此走進戲院,雖然他們的影響力會再,但頂多去找找資料、看看影片如何在做決定。然而,如果身旁連續五個張三李四跟他說這部片真的好好看,也許他就會動心,甚至覺得好像不看是一種損失。我之所以會這樣認為,是因為「海角七號」之所以票房能夠從首周末全省令人心寒得500萬翻到後來的五億二,就是靠這種口碑相傳而打開,而非因為某個了不起的人看完之後跟攝影機說「真好看」才爬起來的。當時颱風假時,蘋果日報出現一則新聞讓我印象深刻,標題是「機場搶機票,海角搶戲票」一群觀眾從一大早開始排早場的票,卻因排了兩個小時沒買到票而大打出手,搞的戲院最後得讓大家都算早場價做結。一部電影能夠讓所有的觀眾意志堅定到這種程度,颱風天冒著風雨出來,還非得只看這部電影不可,我想「同儕壓力」與「恐懼與社會脫節」的心情,也許才是最大的因素,至於馬英九去看這部電影,可能也都是迫於這種壓力才去的,或是大紅之後所產生的好奇心。所有的名人,唯一從頭到尾不吝大肆推薦的,是侯孝賢,聽說當時只要哪個記者打電話給他問他問題,他會花五分鐘回答問題,然後花半小時跟你說海角七號多好看,說穿了,第一個中海角毒的,應該是他吧!

以上,是我個人在今天飯局後,一些混亂的自我反省,其實都是很粗淺並且很一般的觀念,我寫出來並不是想要教導任何人,只是希望能夠讓自己不要忘記,也許過一陣子之後,我的想法會有所改變,那時候至少可以找出一些立基點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感覺:【崖上的波妞】絕對是開春以來最佳恐怖片!

我所謂的恐怖,不是電影不好的那種恐怖,而是看完簡直讓人不寒而慄的那種恐怖!波妞的確是個不討喜的生物,因為,這種生物照理來說不應該存在於大自然界,如果被發現應該也是被人當成怪談來看待,因此我之前對波妞的預告片有很強烈的恐懼感 (我根本不敢看),直到不知道為甚麼,有一天覺得這小女孩的歌聲很有趣,當成手機鈴聲比較不會讓人緊張,把鈴聲改成波妞,之後突然就打破了這個心結。

然而,看完之後,我依然要封他為近日來看到最恐怖的電影,原因如下:


一、波妞依然是不明生物

小時候聽過一個恐怖的故事,某人有天殺了人,把人丟到海底餵魚,後來釣魚來吃,居然發現魚的頭是人的臉!!! (或是類似的,總之故事結束在魚的臉=人的臉),感覺上波妞與她的姊妹們,正是這個故事裡恐怖來源千千萬萬個化身,你開開心心的買回一條金魚要養在魚缸裡,魚卻跑來跟你說:「波妞...宗介...Suki!!!」這是何等恐怖的事。然而,片子裡居然大家都把它當成「可愛的金魚」,真是個活脫脫的烏托邦,我在下面看的簡直全身汗毛直立!

二、宗介居然五歲就娶媳婦,母親居然開明到沒意見

宗介直呼他媽名諱「理莎」,可見他們母子之間應該有西洋人的開明態度,但是,五歲就讓兒子娶媳婦,這未免也太超過!!! 這讓我想到甚麼呢?古早年代的那種童養媳,先把女兒送給你家養,然後以後就嫁給你兒子。童養媳原本是一種可悲的化身,在這部片子裡卻成為了純真愛情的見證。波妞宗介兩家人應該攜手去看【真愛旅程】,保證波妞的爸媽會立即打消讓女兒變成人類的想法。

三、波妞你別傻了,你終究會變成一堆泡沫

波妞改編自人魚公主,所以就如片中她爸所擔心的,萬一宗介哪天不愛她,波妞就會變成泡沫,消失在海裡。她爸的擔心是對的,因為男人畢竟還是比較了解男人,宗介這傢伙現在才五歲,他上小學還好,等到他上國中就會開始把妹,這時波妞不必等到嫁人,就鐵定會變成一堆泡沫。但是如果宗介聰明的話,就必須了解這背後所存在的威脅,波妞的爹跟娘可是海中的男巫女巫,當初波妞擅自離家與情郎私奔,就搞的整個村子都毀了,如果宗介長大後要把妹前先喚起這段記憶,應該就會卻步。不過這樣宗介也慘,五歲的時候給了一個衝動的承諾,居然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還,波妞賠上生命更慘,你說爹娘把女兒交付給你,你沒好好照顧還把女兒弄成了堆泡泡,他爹娘不再翻一次才怪!更別提波妞那一大群還沒長大的姊妹們,他們可都是有魔法力量的!

恐怕還是得到波妞長大,不幸福的嫁給那個早已不愛她的宗介,然後看開,留下遺囑,交代父母姊妹千萬別復仇,然後走向大海,迎接自己的悲劇,但是波姐妹們依然無法放過宗介,讓宗介一人獨自應付全村的責備與魔法人面魚的折磨。誰叫你花心?自找的!

四、恐怕崖上的波妞,不久就變成了岸上的阿信

波妞有魔法時很厲害,宗介要他把傳變大就變大,發電機壞了就用魔法修。變成人之後,以為就可以解脫了嗎?要吃火腿可不是這麼簡單,不如每天照三餐拖地洗衣,再來燒飯煮菜 (偶而說不定還得烹條自己的姊妹給殘忍的人類解饞),你以為阿信的故事是怎麼開始的?說不定就是崖上的波妞變成的啊!

五、為了一對五歲男女的真情,整個村子都毀了

用這個故事來跟布希說,雙子星大廈其實不是恐怖份子所為,只是紐約市裡某個魚販的五歲兒子不小心跟一條五歲的人魚玩起來了,恐怕布希會氣到去跳樓。整個村子都淹了啊!大家還都開心的划船去。我應該是入世太深,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我們回歸到最單純的那一點,完全的童稚,與世無爭,因為小孩子不會在意家業的損失,只活在當下。這樣就更讓我們覺得自己的恐怖了。原來,我們已經變成了這麼恐怖的人啊!

以上是我列出的五個恐佈點。雖然恐怖,但是影片品質依舊,各位原本想看的人,可別因為我的觀點而卻步了。








誰推薦這篇文章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其實,在決定去看【真愛旅程】之前,我連這部片是甚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凱特溫絲蕾因本片獲得金球獎並且提名奧斯卡,這是她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暨【鐵達尼號】之後再度攜手合作,是【美國心玫瑰情】的導演、也就是溫絲蕾的老公山姆曼德斯的新作,如此而已。

原著小說在博客來宣傳做很大,昨天居然也躍上了蘋果日報,看著影視名人們不著邊際的推薦,對於電影與小說著實一點助益也沒有,不過卻提醒了我這部片今天上映。本來決定昨天練完瑜珈要直接去看波妞的,但由於波妞該等生物不存在於現實自然生命體系裡,本人一直對牠有所恐懼,因此決定乾脆先去看部有「人」演的,來解解許久沒進戲院 (其實也才一星期) 的癮。

不過,【真愛旅程】還真好看,好看的我真想把書也買回家看。


你會驚訝,原來這部影片讓【鐵達尼號】這對銀幕情侶來飾演,會是多麼的恰當!然而,選擇晚上10:25分的場次,被熱戀中並且拿著爆米花等著看一齣浪漫愛情劇的情侶們所團團圍住,會是多麼的危險!【真愛旅程】影片不如片名浪漫,它說的是一段走不出的關係、沒有出口的愛情、無法解決、卻所有愛侶總有一天會面臨到的問題:習慣、周而復始、日復一日、無聊、無趣......夢想的毀滅、現實的巨大。真愛走到那一步,都有被摧毀的危機。有人選擇面對它 (充耳不聞,或是乾脆視而不見)。【鐵達尼號】裡的傑克與羅絲之間的愛情之所以甜美,是因為這段感情在最美麗的時刻,讓死亡分離了他們。如果傑克與羅絲結了婚、有了小孩,結果就會變成【真愛旅程】裡的法蘭克與愛波,去面對現實,然後慢慢的被征服、侵蝕。在【真愛旅程】裡,並沒有去掩蓋男女主角的老態,李奧納多與溫絲蕾兩個大明星,在片中看盡了15年後的衰老,他們眼旁的皺紋,告訴著還有回憶的觀眾,再美麗愛情都會老、都會逝去,然後變成我們現在看到這個樣子。然後你會問自己,所謂的幸福是甚麼?人是必須要安於現狀、還是要勇於突破?

年代的改變,讓情感關係變得有所不同。法蘭克與愛波這對夫妻,如果是生活在今日,愛波絕對不必去黯然面對死神。以她強悍性格,必定是在職場上有所成就,最後應該會帶著孩子離開,過著沒有男人的生活。然而,那個年代不一樣,那個年代,女人必須在家裡相夫教子,與所謂的「好友」相聚,都無法吐露真實。所有人都必須活在必要的虛偽裡,因為說真話的人只有一種,叫做瘋子!

沒有人想當瘋子,所以,人人選擇繼續惺惺作態,這點跟今日多少有點雷同,只是今天,說真話的人沒人會當他瘋子,會當他是討厭鬼罷了!

我看電影的時候 (我是一個人看的),左右兩邊各坐著一對情侶,左邊那對的女生,前面半小時都在大嚼爆米花,右邊那對的女生眼神,還越過我白眼她,我深深的希望左邊那對平凡情侶可以不要看懂這部電影,因為看懂了,說不定對他們之間的關係完全沒有好處,或是,萬一他們看懂了,希望這算一劑280元的預防針 (不含可樂爆米花),讓他們了解他們20年後就只是這樣。也許我是對於愛情比較沒有信心的那種人,愛情是種有保存期限卻沒有保固期的產物,所謂的愛侶,想要永久相愛、長相廝守,就必須看破愛情中的不理性,然後在愛情的後半段,延伸出另一種互相倚賴的關係,這時,是否該稱之為「愛情」?或者是,我們對於愛情的定義也許必須再寬廣一點。

回到家之後,我再看了一遍水果日報上那三個名人的讀後心得,更強烈的懷疑,兩位男士究竟有沒有看完這本書,還是果真男生能夠看見的,跟我們女人看見的是完全不同層面。范逸臣所說的「人都會在工作場合中對其他異性有好感,差別只是在於他敢認」簡直與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八竿子打不著,反倒與他的個人新聞相呼應罷了!我懷疑他恐怕根本因為過於忙碌根本沒看這本書,所以才會有這麼皮毛的感想出來。而范植偉應該是有看完整本書,但是他的感想卻結束在自己追求夢想的那一塊,還引述尼采的話 (在我看來似乎沒有必要),恐怕兩位男士的想法,再呼應女士 (楊千霈) 的講法,更證實了男女之間思想上的差異,完全沒有交集的討論,恐怕只是間接呼應了作者對於男女之情發展的懷疑罷了。

最後,該結束在哪邊呢?【真愛旅程】是改編自知名小說的,原文片 (書) 名Revolutionary Road是傑克與羅絲......喔不,法蘭克與愛波最後定居的那條路,是他們的牢籠,也許我真的該買那本書回來看看,在李奧納多與溫絲蕾傳神精湛的演技下,將這段壓抑緊繃的夫妻關係詮釋的如此恰當,可證實這兩個演員雖然之前都貴為偶像,但也都是真材實料不是蓋的。

十分值得一看的電影,感情生活已經出問題的人,建議等你理性面對之後再去看,省得看到自殺去!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兒是香格里拉】電影預告片,預告剪得實在很好。
電影2/27上映。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回打開香奈兒的產品,那個絨布套總讓人覺得:唉呀,好高級啊!

今年過年假期長達九天,在昨天悄悄畫下句點,大家在感嘆時光飛逝之際,明兒個大早大夥打招呼必定是:「嘿,過年在幹嘛啊?」過年能幹嘛呢?苦命的工作,還有命的就是吃喝玩樂啦!我的話很簡單:吃喝、瑜珈、復健。吃喝,因為不吃不喝怎叫過年?瑜珈,因為吃喝過度因此要動一動;復健,因為我的頸椎退化毛病可是讓我痛不欲生......。

但是有開心的事,可說是牛年第一件讓我開心得跳起來的事,這要感謝愛小藍,由於去年她去看了香奈兒的秀,因而獲贈限量山茶花眼影盤一盤,幾乎不化妝的她,決心與其把好東西放在櫃子裡放到過期,不如將這個限量商品送給很愛化妝的我 (真是個聰明的抉擇啊!),我倆當天約在雙聖下午茶,不知我驚喜的叫聲是否有驚嚇到鄰桌的阿伯阿嬸呢?(怪的是原來過年期間白髮的阿婆阿嬸也會吃雙聖啊!)



說起香奈兒,高級精品的形象,大家應該都會馬上想到關穎或是頂級貴婦才用的起,化妝品與香水已經是他所有產品裡價格最低的了,因此也成為一般平民最容易取得的一環。不過,我對香奈兒本身是沒有任何迷思,也不崇拜名牌,但是對於某些香奈兒產品,本人的確是愛到心坎裡,之前寫過一篇對於香奈兒香水一試成主顧的文章。回想起來,自己使用香奈兒產品還算是有歷史,我約在13年前開始化妝,當時購買的第一項化妝品─眉粉─就是香奈兒的,至於初學者為什麼要買香奈兒?其實答案很白癡,因為不知道買哪一家好,就從好像是最有名的開始問,然後就買了。這盤眉粉陪伴我整整一年吧!後來更換的原因,也是因為不了解原來眉粉才是畫出自然眉毛最好的妝品,所以就這樣把它丟棄了,到今天想起來還真不是普通的心痛啊!

事隔13年,香奈兒眉粉的長像依然不變......。




之後還陸續購買過香奈兒的唇膏與唇線筆,有化妝的女性朋友都知道,一支唇膏要用到見底,其實是十分難得的,因為總是有太多新色新品等著我們去選購,所以唇膏的下場通常都是用掉一半左右之後,就被踢入化妝箱的深處,直到過期。然而,香奈兒的唇膏卻是讓我用到見底還摳出來繼續用那種,當年買了一支大地色的純膏,可能是限量色,之後就不復尋得。後來我就很少買純膏了,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老是用不完,加上工作或是朋友的關係,周遭老是有人送我唇蜜或是唇彩盤,所以也很少花錢在這上頭,只是每次見到香奈兒純膏的廣告,都會跟自己說:「哪天我一定要再買一支香奈兒純膏!」不過說穿了,一支香奈兒純膏也不是買不起,而是既然之前跟香奈兒純膏有這麼好的懈逅,總是希望這美好的印象可以永留在心,因此,第三支的香奈兒純膏夢,依然還在我的夢中......。





Allure的茉莉花香底調,十分清新,已經用完一瓶比較濃郁的「Allure Sensuelle」(因為之前我姐在機場幫我買錯了),最近才又去添購了正統的Allure,我買的噴頭式的L'eau de Parfum,可以維持一整天。


不過我最愛的還是Chanel COCO這款,這款剛噴下去很濃郁,不常使用香水的人會不習慣,但是這香水神奇的是它的後段,整個內斂的香氣十分的迷人,好像要人想要鑽進皮膚裡聞個痛快 (講這樣有點肉慾,但的確如此),或是神祕的想要讓人一探究竟,我超愛這款,用到剩兩滴,因為比較濃,所以上班比較少用,但是等到存夠了錢,我依然是要再敗一瓶回來。這款香水我想我會死忠跟它到最後吧!


最後,這真的是我的香奈兒大夢,並且依然還是夢的那塊,就是圖片中的香奈兒四色眼影。這款應該算是08年秋冬款的,主打大地色系吧!我之所以會如此喜愛這款眼影,是在他左下角那個神奇的綠色,我從沒有見過這麼飽和的綠色眼影,雖然目前都只有在照片上看過 (怕見過真品就會失望,或是忍不住就給他買了),對於這個神奇的色彩實在是很憧憬,可惜的是,香奈兒四色眼影動輒一盤1980元,可以購買4~5盤開架,對於我這個不甚有錢的打工族,怎麼可以下手買這東西呢?因此我只能望圖興嘆,等到它過季、我欲望過期,跟暗戀一樣,一切都有結束的一天......。

回到最原始,愛小藍送我的新春禮,限量山茶花明星眼影盤。


它與一般香奈兒四色眼影最大的不同,就是既然名為山茶花,在眼影上真的有山茶花的浮雕啊!趁著還沒使用前,先把它拍一張,為山茶花留下倩影 (用了就沒了喔!)

也來學網路上彩妝答人,來個畫在手上試色看看......


我還真的......看不出有甚麼差別啊!

順便提一下,過年期間領到消費券,本人除了拿來買藥 (因為神經痛要吃B群) ,並且貢獻一張給初三團圓飯以便獲得打折外,也買了不少東西,其中包括無印良品矽膠枕頭 (為了我的脖子),以及送書給我那國一的姪子代替壓歲錢,當然,也會有彩妝品啦!以下就是我的敗家成果


MJ的眼影,看了好久,就是打定主意要用消費券買的!說真的,效果還真不錯,不過深色那色可別拿來當眼線畫,會暈到去當團團圓圓。


網路好評,Solone眼影刷,上面那支刷眼摺,下面那支刷下眼影,便宜(一支只要約40~60元之間) 抓粉力強,品質不輸專櫃喔!


在大阪藥妝店看到的滿坑滿谷抽取式面膜,到了台灣居然一盒藥480,簡直是搶錢!趁美華泰大特價買了一盒只要250,22片的坡尿酸面膜,說穿了只是化妝水面膜,但是每天拿來當化妝水敷超保濕,真希望廣源良也可以出類似這樣的東西,它的菜瓜水敷面膜也實在是太好用了!



接下來,既然介紹了剛買的刷具,也來秀一下我原本就有的好用刷具吧!

現在很流行眼線霜,然而,早在13年前,植村秀 (當它還不在歐萊雅集團時) 的彩妝師就已經教過我用眼線刷沾水沾深色眼影畫眼線的原理,也介紹了我買下這支扁頭眼線刷,說真的,雖然當時花了不少錢買 (詳細多少忘了,只知道很貴),但是用了13年還真值得,到現在不但毛沒有散掉,依然可以畫出又細又好的眼線,就連前陣子連BB眼線霜一起買的眼線刷都沒它好用,現在大家一窩蜂討論哪種眼線刷好用時,我不如來強力推薦這款,不知型號還有沒有,我買的是4F Sable的!


下面那支長柄的是MAC得斜角修容刷,不知是否因為我沒有好好保養它,目前毛已經有點散掉,但是依然很好用。上頭那支長得有像麥克風的,是接收我姐的BB蜜粉刷,我姐就這樣拋棄他,改用香奈兒,原因很怪,因為它沒有柄,突然覺得還好有我這個後娘肯接收它,否則它本來就沒柄,也沒人騙我姐它有柄,怎麼會因為沒柄買它,又因為沒柄丟棄它呢?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一種欲望動物啊!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出生在一個父母都是公務員的家庭,由於那時沒有錢請保母,因此祖母搬來台北跟我們生活了好一陣子,童年的記憶裡,祖母佔有很大的部分。

連續兩年沒有在台灣過年,今年首度在台灣過農曆年(因為找不到藉口出國),農曆年的無趣依然逐年增加中,不過人在家中坐,總還是得要分單點家務,因此在母親掌控的廚房裡,拿出了每年初一早上必定要吃的甜豌豆來整理。

甜豌豆該怎麼整理?扁平的甜豌豆,豆莢上下兩側的纖維都比較粗,因此要捏住有梗的那一端折斷,順著豆莢拉出粗厚的纖維,然後再抓住尾端掐斷,順著豆莢另一側拉出纖維。如果纖維拉得順利,當然整理起來會比較爽快,不過那也代表著那夾甜豌豆口感會比較老。

看著一絲一絲整理出來、準備丟掉的我叫它「甜豌豆絲」(如果你懂台語,應該會比較能體會為什麼我這樣稱呼它),我想起了一個童年的回憶。


小時候,每當祖母整理甜豌豆的時候,在年幼時期就表現出對烹飪極端有興趣的我,當然一定會在一旁湊熱鬧。不過, 想當然因為年幼手藝不佳,祖母嘴上說著「你好乖!」內心當然巴不得我趕快去一旁玩自己的,於是,每次她整理豌豆的時候,都會問我:「要不要帶耳環?」

「戴耳環嗎?要~~」我恐怕連耳環是甚麼都不清楚。

接著,祖母就拿著整理下來的甜豌豆絲,往我的耳朵上放:「來,這個就是耳環,很漂亮吧?」

不過,祖母的美意我當時並沒有了解,當時看著整理下來的豌豆絲,心理總有個疑惑:「老天,這要真戴進耳朵裡,該不會要戳個洞吧?」

我很怕痛,所以就沒有玩太久了,而且我當時並無法理解穿耳洞這事情。

幾十年後的除夕,我一邊整理著娘交付給我的甜豌豆,一邊發現了祖母發明的「甜豌豆耳環」的秘密。

那個梗頭,就像是戳進耳朵裡的那根銀針,垂下來的,就像是現在流行的流線型耳垂吊飾,其實還挺有一種自然的美感。

年記小的時候,不懂得大人的美感。人長大的時候,自然也搞不懂小時候在想些甚麼。

就像我有一天在衣櫃了發現了下面這張圖。


這張圖是畫在我的一張放大照片上,我當時應該不到兩歲吧!當我看到這張圖的時候,老實說還真的被下了一跳,就像是恐怖片裡發現凶宅裡被害者生前留下的畫作一樣驚人,仔細認了半天,才發現這張恐怖的畫作其實正是出自我之手。當時的我還很天才的留下了簽名,整個畫作完全呈現了一種自戀的狀態,不但手拿著小皮包就算了,四周還得要有幾顆亮晶晶的小星星來表示自己的閃閃動人,而為什麼我自己會猜測,畫中的人就是我自己呢?因為我猜,以我當時的年記,是不會了解畫完之後要簽名的意義,我之所以留下大名,純粹單純的動機就是想告訴大家:「喂!那個『散散動人』的人是我啦!」在人物之外,我無法理解的是,一般人畫太陽一定是紅的,畫雲一定是藍的,而我卻畫出了黑色的太陽與黑色的觔斗雲 (這或許是為什麼這幅畫作會如此驚人的原因,因為黑灰色的太陽與雲朵,為畫作增添了一股緊張的氣氛......當然也有可能是單純因為藍色跟橘黃色的彩色筆沒水的緣故),而後方的房子不但比例意外的小,更是草草幾筆就交代過去,是否預言了我今日喜歡保養與化妝,卻對於整理房務意興闌珊的性格?

我想,這幅畫雖然只是我在童稚時期隨興畫下來的 (而且應該是偷偷畫的,因為我是畫在爸爸珍藏的照片後面,畫完還機靈的錶回去,直到多年後年紀一把了才發現......難道這是房子畫的潦草的原因?) 不過,如果交給通靈大師來解讀,恐怕會看出另一番天地?這到底是不是我畫的?畫中人到底是不是我?這幅流傳了近30年的畫作,背後代表的究竟是甚麼意義?

天曉得,小孩子時代的我在想什麼?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上班到一半,突然有個不是說很熟的業界朋友在msn跟我說:「其實,模模糊糊的愛其實也挺好的!」

嚇了我一大跳,對話一下子從公事跳到這種熟到爛的朋友才會開啟的話題,我的對話EQ果真沒有很高。

然後我這裡再跳接一下,一下子迷上算命的我,2008年總計看過七名會算命卜卦的人兄,其中有五名,並且是後來連續五名,都說我在牛年會嫁掉,於是,一半是也充滿期待,急於想知道那拯救我枯燥生活的人兄會是哪位,另一半是抱著玩笑的心情看待,不然要是真的最後沒遇著,可就丟臉丟大,失望透頂。

現在來整合一下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干的話題。

我問了那個友人,怎麼說了句這麼突如其來的話,是因為我不小心說了甚麼做了甚麼,還是她內心實在有太複雜的心情想說,卻不知向誰投訴?胡扯瞎扯之下,我們開始聊起了兩個人的愛情觀,看來我跟她是兩種截然不同典型的人,她喜歡模模糊糊,我卻喜歡清清楚楚,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但是我們都同意,愛要愛得快樂,有愛是件很好的事,有個人可以依靠、了解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

事後我想想,既然我跟她都是有相同的認知,為什麼她周遭不缺男人,我卻老是單打獨鬥?是否是因為我甚麼事情都要求清清楚楚,就跟會計帳本一樣,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把愛情這種模糊的不理性搞得太清楚,少了那種若有似無的美感,所以嚇壞了很多人呢?

不過話說回來,我聽過多少案例,大家都是在曖昧中痛苦,除了坐在我對面的那名同事外,鮮少有人是在曖昧中找到愉悅的,既然90趴的人都覺得模糊讓他們痛苦,那為何清晰讓人不敢領教?

我想到了我的隱形眼鏡,因為散光矯正片要花兩倍的錢購買,因為財力考量,只好退而求其次買一般片,從此之後視線總是模模糊糊,不過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所以就這樣戴著了。

人想要模糊,必定是因為某些原因,讓自己寧可待在模糊裡,我的隱形眼鏡是因為財力因素,愛情的話,可能在於無法面對自己願意愛一個人,把自己的生命專注的放入一大部分在另一個人身上,不敢因為一個人冒上賠掉大筆歲月的險,不敢承認,自己其實是有能力愛人的,所以,寧可選擇模糊,享受著愛的滋味,卻不敢老實面對.....自己。

以上這段話,我當然沒有跟那為msn上的友人說,畢竟我的愛情分析程度還不到薇薇夫人的等級,得要回家思考一番才能夠寫出那一長段文字,再者,畢竟跟她交情沒深到可以講這種近乎吐槽的老實話,「模模糊糊的愛著」,「愛著」是否是真的?「模模糊糊」卻肯定是個逃避自己的超現實空間。

我的星座太陽在處女,上昇在天秤,所以才造就了我這種性格嗎?這得要請較各位星座大師了,我從小與天文地理不熟。我承認愛可以有濃淡之分,但不希望有模糊的境界,這是我的龜毛,我的潔癖,你要嘛就愛我,要嘛就不愛我,但是,我要嘛就愛你,但是,自私點說,要嘛也可以愛你不愛,愛情是給自己爽的,跟釀酒一樣,一年五年十年三十年,年份不同程度不一,老要用一種標準去衡量,人別太小看愛了。

再跳接一次,其實所謂的「年底嫁人」這回事,有沒有真的「嫁」,我對婚姻從來沒有憧憬,也不覺得這是人生一個階段性的任務,對我而言,遇到一個愛我我也愛的人,遠比有沒有嫁給他來的重要的多,重點是,要愛我,當然,我也會愛他!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電影票房十分冷清,上周末甚至創下來十年來電影周末票房最低紀錄,所有上映影片,不論舊片新片,加起來的票房也只有少少的一千萬,等於一天做不到500萬,這種驚人的數字,似乎並沒有減緩每周影片「躍躍欲上」的情況,一周還是有8~10部片等著上大銀幕,低迷的票房水準,當然讓許多小片死的比以前更慘,似乎許多「有機會」的好電影,都成了電影市場裡的砲灰。而《海角七號》大成功之後,也沒有帶來所謂的「國片復興」,接下來幾部國片,除了《1895》因為有國家支持所以撐到2000萬之外,其他也只能以「死得很慘」四個字來形容,就當海角年底辦尾牙時,我都只能說「海角之後,我們都已經被卡車輾過兩次了!」來自嘲,不過當看到田中千繪時,心中想著還有一部被坦克車輾過的片,再見到范逸臣,想到他三月即將上映的新片會是被甚麼車給輾過去,心中不知該是要心酸,還是要寬心。

不過,以上的一大段話,都跟我今天要聊的主題沒甚麼關係,因為我想說的,是幾部影片很好,但票房欠佳的電影,而這陣子優秀的影片大多都是日本片,不是令人驚奇,就是令人開懷,跨年時有《魔幻時刻》,本周又去看了兩部:《嫌疑犯X的獻身》與《有頂天大飯店》。



《嫌疑犯X的獻身》是我所謂的「驚喜」。這部片原本是在我的DVD片單中,沒有打算進戲院看的,要不是因為某媒體朋友突然到訪本公司並且強加推薦,恐怕我是不會走進戲院看這部電影 (當身分恢復為一般觀眾的時候,就可以思考,為什麼我當初不會想要看這部片,又是為了甚麼想看這部片!)。而就如該媒體朋友所言,該片所為的男女主角:福山雅治與柴崎幸,在片中適當扮演了花瓶的角色,尤其是福山雅治那對讓人想「啾一下」的嘴唇,也讓這部說來不算太輕鬆的電影裡,帶上了幾分遐思。電影流暢無冷場,是一部優秀的商業電影所需要具備的最根本要素,這部片當然有,這裡就不贅述了。應該說,這部片最令人驚奇,也最扣著所有觀眾思緒、跟本就應該算成男主角的,是嫌疑犯堤真一。原本,給同事與朋友打過針,應該不會在該落淚的地方落淚,但是堤真一的演技,卻讓人最後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

那是在最後五分鐘吧!影片的最高潮。當你以為可以準備收拾心情走出戲院時,堤真一面臨了他默默愛了許多年的人─ 那個他所默默保護的女人。而當他以為一切都已經圓滿了,他可以死而無憾時,那個女人依然深深傷了他的心,她沒有做甚麼,她甚至只想要當面再面對一次那個曾經讓她害怕到發抖的男人,她只問了他「為甚麼指有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幸福?你為甚麼要這樣保護我?」堤真一的演技在這裡完全爆發,不是一般電視情結,哭訴著我愛你這種劇碼,而是痛苦的哀號:「為甚麼?為甚麼?」為什麼?為什麼你會這樣問我?難道還不明白,是為了愛嗎?

當人默默為愛做出一切,有人會很駱駝的說自己其實不求回報。不求回報的意義為何?是對方可以不必用同等的行動來付出。但是,並不代表對方可以不必懂。然而,有時候這種默默的愛,如果不說出口,又有誰會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愛呢?

你要說這種社會,其實是一個極度需要白話文的表達,又十分依賴隱喻法來逃避。用隱喻法來低調表現出自己的愛意,內心奇時期盼的是白話文清楚的告白,沒有清晰的答案,只能算是曖昧,或是說成關懷,不能成為「愛情」。所以,來了一堆默默付出的人,也衝出了一群嘴上不停說愛的男女,愛情的世界裡似乎也有兩個區塊,一片在清楚明白裡打鬥,另一片在灰暗裡糾纏。

片中嫌疑犯所犯下的罪,算是人所犯的罪,還是愛所犯的罪?愛情所讓人犯下的罪,通常都是引人入勝的,大家還記得那王水融屍案嗎?當犯案者假釋出獄時,有一陣子媒體還曾經緊追過,愛情所犯下的罪過,真實人生裡還真是不少。像電影般的情節,在現實中上演,肯定沒有電影中那麼精彩,恐怕只有痛是更多的,只是,我們這種活在白話文,也許真的無法去體會那片愛情的灰暗所帶給人的意志。

我還聽過周遭的人發生過這樣的案例,這種案例還不只一個,一對男女在一起,女生不知道為什麼,老是會懷疑男友周遭的女性都會勾搭上自己的男人,於是會不停以電話控制男友行蹤,甚至騷擾男友的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不但讓自己的男人煩不勝煩,也讓男友身旁的友人對這名女子產生反感。男人久了之後當然也會受不了,如果要提分手,女人又會祭出死給你看的戲碼,讓男人更無法接受,就只能拖著放著,無形間不但讓男人漸行漸遠,也浪費了女人的青春。

這究竟是為了甚麼?一個這麼不得信任的男人,居然會想要為他而死,愛情真的有這麼強大,強大到必須要玉石俱焚的地步嗎?

其實,我還挺同情這樣的女人,但同時也不了解,到底是甚麼樣的因子在做祟,讓她如此無法相信自己的男友,卻又不肯放手讓他走?愛情不就是一種信任嗎?當這種信任消失後,兩個人的感情難道還有辦法繼續維持?如果他的男友真的會跟周遭不管哪個女人很容易就勾搭上,那是否還有繼續與他交往的意義?愛情的目的,究竟是要讓自己快樂,還是要讓雙方都痛苦?可惜的是我的朋友都是簡潔明快的人,這樣的case我都只是聽說,沒有真正遇見,但我還有興趣聽聽這名女子動機為何?是什麼讓她如此執著?畢竟她也不是沒了他就會天崩地滅,或是從此之後找不到其他男人,到底她是對「愛情」這種不理性的關係執著?還是對這個男人全心全意呢?

或許,我會講這樣的話,是因為我真的如周遭友人所言「過於理性」吧!當我與我前男友也是唯一付出過的男人交往七年後分手時,我的生活除了大哭幾場,並且剪掉了留了多年的長髮之外,其他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我也沒有騷擾他,也沒有想念他,也許是距離太遠,所以可以很乾淨的一刀兩斷,不過說真的,自從有一天開始,我開始記不得他的手機號碼,也開始想不起他的長像,我甚至可以開始往好的地方想,畢竟還好有他,我在國外時可以安心得進急診室動手術,也可以在三年多的求學期間有辦法結交更多法國朋友,不過你問我,會不會想再見到他,會不會偶而想起他?老實說,還真的不會,都已經在他身上浪費了七年的青春,如果還有機會有另一段感情生活,我會希望是跟別人,而不是吃回頭草。

我算是一種絕情嗎?我承認我在愛情裡,是屬於白話文的那個區塊,我討厭曖昧,也無法做到為愛情而著迷的地步,但是,對於這種灰暗面,我卻十分著迷,所以,當堤真一在片中淒厲的哭嚎,問著松雪泰子「為什麼」的時候,我的眼淚噗哧噗哧的流下來,並且心中大讚:「堤桑,你真是太厲害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痛了兩年的右手,在這陣子痛到一個無以附加,兩年前,原本以為只是背包包跟用滑鼠的問題,還特別改成了左手用滑鼠,結果習慣了左手滑鼠,手依然痛個不停;後來又聽朋友說自己因為當初壓力大導致肌膜炎的問題,以為我也是一樣的問題,但是不管如何,兩年來的疼痛,終於在本週完全爆發,整個頸椎痛到簡直有噁心的感覺,右手連拔個插頭都無力,本來想要按摩解決,被同事勸阻,改看復健科,原本以為應該沒啥大礙,吃吃藥或是拉拉筋,甚至跟我說做做瑜珈就會沒事,但並不是這樣,醫生說:「你得的是退化性關節炎!」




既然有「退化性」三個字存在,表示這原本是屬於50~60歲的老人才會得到的病,也就是說,我在虛歲33實歲32的今天,給他提早得到了這種病症,會這樣的原因,醫生問不到三個問題就得到答案:我一天看電腦超過14個小時,重度電腦使用者,並且看電腦的時候會駝背,導致身體前傾,頸椎壓迫,因此後面頸椎有了類似骨刺的東西,並且越往下的關節間間格越窄,加上這陣子練瑜珈有用到頸部,才會整個爆發疼痛!

說來說去,不就是電腦使用太長,姿勢不良,總之,醫師下令,接下來電腦使用不得超過六小時 (這哪可能!),坐姿背要挺直下巴要收,原本叫我不得練瑜珈,後來在我的爭取之下,才說「可練,但不可動到頸部」,每週三次的復健療程,外加止痛藥、消炎藥與維他命B,時常的熱敷 (趁現在多收購暖暖包),不管我未來還會活多久,總之,這病症應該是跟著我了!

到了復健室,耳朵一豎,才發現裡面一半的人都跟我有一模一樣的病症,偷聽到其他醫師跟病患的對話,原來我得到的叫做「富貴頸」,因為脖子彎曲好像因為有錢人戴太多項鍊導致脖子前彎,雖名為富貴,但我得到了卻不富貴,實在是一種很諷刺的病症。

想當年剛開始有手臂痛症狀時,是兩年多前還在舊公司的時候,當時很拼,每天十點上班但都加班到八九點,週末更也沒有閒著,我向來把這種工作模式視為常態,以為人人如此,直到多年後離開了該公司,才發現其實很多人賣命的方式,跟我其實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他們在怎麼賣,都還保留著自己,而不是像我,把靈魂健康都賣了還不自知。其實我應該算是有工作狂傾向的人,沒有令我投入一百分的工作,其實我的內心會有很大的不安定感,工作讓我得到自信,卻也把我圈在一個小圈圈裡,看不到外頭的世界。拼命工作所給我的自己的禮物,並不是金錢,而是頸椎提前退化的關節炎,讓我快要痛不欲生。

現在,也許算是之前兩年所發生的種種事情,讓我逐漸看到自己的生命裡不該只有工作,除了愛工作,還得愛自己,因此開始規劃自己定時去旅行,即使一個人也無所謂,多看一點書,多聽一些音樂,多看一些電影,練瑜珈,有空的時候也得泡泡澡,總之,不能夠一回家就窩在電腦前面繼續工作。這陣子愛算命,很多人都跟我說,有空應該走出自己的小圈圈,社交值極低的我,對於「出去走走」這四個字的定義,其實就是去看電影、去旅行,但很多時候我寧可一個人,或是跟著朋友的朋友一起去旅行,就算去旅行,我也絕不會因為到了其他國家就會特別喜歡夜店,寧可窩在飯店裡看電視泡澡,我不了解這對於「拓展人際關係」這件事情會有什麼幫助,但是應該可以算是「愛自己」的表現。

要我一天看電腦只有六小時,比要我早上七點起床還難,也許這太違背現實,但這的確提醒了我一件事,這個世界不應該只有電腦前,還有其他外頭的世界。在被我週遭的朋友 (F君除外) 封為高度宅女後,我想這是時候逼我自己走出電腦螢幕的小框框了,至於能做什麼,該做什麼?至少已經有了瑜珈這件事情佔據了我不少時間,接下來,我其實更希望能夠花更多時間去旅行,但是,旅行所費太高,今年看來沒獎金的我,我看還是別寄望跑太久或跑太遠吧!

好了,得要下線,遠離小框框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年1月11日,對大部分在台灣的抽菸者而言,一定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我們在這天都會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真是莫名奇妙啊!」

因為,今天我們的大有為政府,實施了一個我們大家也都不太懂的法律,總之內容的大方向是規定:公共場所不得吸菸。至於公共場所的定義,簡直是煩瑣奇妙到完全可以凸顯出我們立法單位的奇特腦部結構,因為,正常人實在是很難理解,是在甚麼樣的狀況之下,我們的立法單位可以訂出這種瑣碎地簡直要讓我們去背條文的民生法規,外加宣導不周又想要強力執法 (收錢吧?),不招惹民怨也困難。

不過我今天不想再咒罵反正甚麼顏色都一樣無能的政府,我想說的,是那種純良式的獨裁。


人人都希望有良善,人人都希望別人能夠尊重自己,但最怕的人是一種,自己認為自己過的是正統純良的生活,因此竭盡所能要把自己過的那種「正統純良生活」推廣到眾人生活裡,希望大家都跟自己活的一樣好,因為他自己好健康、好快樂。

這種人你說他不善良嗎?錯,他一定是善良的,所以他才會希望大家都過著跟他一樣好的生活。不過,生活這種事情是很奇怪的,你叫別人過著跟你一樣「優質」的生活,對別人可能是一種極大的痛苦。舉個例來說好了,之前工作的場合裡,我遇過很多人每天一定要過著有名牌、吃高檔食物、談論最新流行的高級精品,對他們而言,這是一種「優質」的生活,他們無法想像、也無法認同,怎麼有的人可以買地攤貨,旅行可以住便宜的民宿,他們也很好心的希望,大家都可以跟他們一樣,過著這種名品級的優質生活。

不過,真的所有的人都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嗎?我想這不是個人財力的問題,而是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不同,想得到的東西也不一樣,生活中充滿了名品精品,對很多人而言是一種不必要的浪費,又何必逼著每個人都得要這樣呢?

不過,那樣的人容易被人家說成拜金,其實也挺可憐的,他不過是喜歡的東西跟我們不一樣罷了!

還有一種人,每天過著健康有效率的生活,早睡早起,飲食清淡,不沾菸酒,他覺得這樣過得充實快樂,所以希望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樣,因此,有人喝酒,他就勸說,有人抽菸,他也勸說,有人晚睡,他也勸說,有人老是外食,他也勸說,這種勸說,你不能說他不對,因為他說的真的都是對的。但是只要仔細想,每個人生活的模式不一樣,你說,工作壓力很大的人,也許真的需要三不五時一根菸來替他舒緩一下情緒,也許偶而喝個小酒也是一種朋友間的交流,甚至是社交工作上所必須的活動,晚睡晚起,或許是他的工作型態必須要他實行這樣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老是外食,欸,你說一個忙到翻的人還得每天空出一點時間來自己弄東西吃,我看他不如不吃算了!

每個人生活都有不同的地方,尊重與了解是這個星球上大家要和平相處的最主要前提,不過要用激烈的手段來強制別人改變他們的生活一部分,我就不得不稱他們為「獨裁」,就拿這次的禁菸來說,禁菸之所以會成為比喝酒來得更容易被法律規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抽菸是一種會影響到其他周邊人呼吸權益的動作。我自己也抽菸,不過我也很討厭那種不顧旁人權益的抽菸者,至少我會做到,抽菸之前會先詢問不抽菸的人是否介意,吃飯的場何盡量不要抽菸,在密閉空間裡盡量不抽菸,總之,我不會讓我抽菸的舉動影響到旁人。

其他的國家,就連最自由民主的歐陸,這幾年也開始有了公共場所禁菸的立法,但是他們的方式比較簡單,公共場所的室內不得抽菸,如果是在大型公共室內場所裡,也必須要規定的吸菸室裡抽菸,總之,想抽菸的話,就得把所有人聚及到一個地方,大家比較不舒服,但沒有辦法,誰叫我們是那群空氣汙染者。

不過,這些歐陸國家實施禁菸法規時,雖然也是招受反彈,但比起我們台灣的禁菸法規,簡直是天壤之別,在歐陸國家,至少他們還接受「有人會抽菸」,在我們的這片小小土地上,簡直就是不把會抽菸的人當人看,說在室內不能抽還合理,室外要在特定吸菸場合才能抽也OK,室外場所不得超過兩人一起抽菸,簡直是莫名其妙,所以一起抽菸聊天就只能有兩個人嗎?更誇張的是,居然把ㄧ些室內場所的吸菸室也給關閉了,想想一個20年的老菸槍,他要搭飛機到歐洲,一趟要十幾個小時,你要他一進到機場馬上就得面臨十幾個小時不能抽菸,不是折磨人嗎?

是沒錯,抽菸真的不好,但就如同某位我說真的不是很欣賞的電視人所言:你要這些工作壓力很大的人,連抽根菸放鬆的權利都沒有,這似乎不太對吧!的確是這樣,會抽菸的人也是人,也許那某式基金會的人真的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對的事情,但他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件所謂「對的事情」背後,隱藏著對多少人的歧視與漠視,就如同很多人批評原住民愛喝酒,甚至因此而歧視他們 (但我看來這些歧視者更值得被人歧視),卻從來不了解,酒在他們的文化裡所佔有的重要性 (雖然我也不懂,但之前做《奇蹟的夏天》導演有稍稍跟我們解釋過,從此之後這句話我牢記在心)。

人到底應該怎樣生活,才是對的,這件事情不應該由某些人才決定,而是由每個生活的人來決定,自己該怎麼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的大有為政府所立下得這個法規,只是讓我覺得,我們似乎又向獨裁邁進了一大部,接下來要禁止甚麼呢?不准邊走邊吃?看電影不准吃爆米花?便利商店不得賣啤酒?路邊不准嘔吐?未婚女子不得帶男性回家?女孩子的裙子部得短於膝蓋?我說,我們大有為政府如果真有種,不如乾脆叫菸酒公賣局不得販賣菸酒,ㄧ般商店不得販賣香菸,這馬上就可以杜絕大部分的癮君子,也絕對是斷根最有效率的方式,只是,少了這項稅收,我看我們的大有為政府,恐怕做不到吧!

嚴刑峻法,是會引起反彈的,恐怕立法者會把這個當成逃避責任的藉口,因為,在嚴刑峻法的背後,更需要的,其實是教導人們如何尊重別人,了解別人。

不過要說到我們的教育,那又是另一件講部完的事情啦.....








誰推薦這篇文章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原本打算再元旦假期間,寫一篇2008年大反省,或是2009年新希望,但是在阿爸阿母家中,為了逃避那低壓又無聊的氣氛,只好成天向外跑,弄得元旦四天假期感覺上像沒放一樣,依然身心俱疲,而什麼反省與希望,也在渾噩渡過的時間裡給擠跑了,直到這休假最後一天的晚上,才猛然想起這篇早就該寫的文章。

不過,該寫些什麼呢?過去一年,不,應該是過去兩年,可說是我截至目前為止運氣最差的兩年,原本以為穩定的男友分手了,到今天也快兩年了,原本以為穩定的工作不見了,到今天也快滿一年了,兩件事情,雖然說表面看來我沒有什麼變化,但的確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的身體裡面,依然有一點崇尚穩定的細胞,但是其他的細胞,則對於「穩定」這個名詞充滿了不信任,畢竟靠山山倒,依人人亡,想靠自己卻是一件辛苦又困難的事情,卻也逼得不得不這樣了。


但你要說幸運的事情,當然不能說沒有,我做到了一部空前也可能是絕後的台灣票房奇蹟,能做到這部片行銷的人不超過五個人,你說這不算是幸運是什麼?但是,做到一部大成功的片子,背後所看到的東西絕對不比做一部失敗的片子能看到的東西來得少,能體認到的,絕對比做一部一般的片子來的多,這事情我在過去的那年講了太多,也許也不要再一直重複相同的東西了。

今天去看了《魔幻時刻》,大家都說很好笑,的確很好笑,但是喜歡電影得人,一定有更多的感觸,這部片就像是日本搞笑版的《日以作夜》,電影是魔幻的,電影是迷人的,但電影也是虛幻的、不真實的。這部片另一個迷人的地方,其實也是整部片的根基,就是那「虛實之間的交錯」,某一方面,大家寧可待在那個虛幻的世界,而那種虛幻如果搬到了現實,搞不好還真能騙到很多人,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裡有一點點虛幻的成分,「就像電影一樣」。

看完了,笑完了,我只有一個可惜,「唉,《魔幻時刻》只有屬於拍電影的人啊!」做電影行銷的人,屬於我們的魔幻時刻是什麼時刻呢?是活動成功的那一刻?是票房勝利的那一刻?還是只有領到薪水的那一刻?這一年,我開始問,「到底電影行銷人算不算電影人?」或是應該說「到底電影行銷人被不被人看成是電影人?」大家講到「我做電影這行」時,都會以為我們是拍片寫劇本的,說是電影行銷,反到會被問「電影行銷是做什麼的?」好像新聞活動廣告預告DM海報......都是會自動蹦出來的樣子。主管機關最愛說電影行銷有多重要,然後只有在審查行銷費用的時候會說,他們不知道行銷企劃是在幹什麼的,所以,他們所謂的重要是......?

感覺上,我們像是一群重要的隱形人,說重要是大家都說很重要,說隱形是因為我們在電影這行,不止圈外人以為我們是隱形的,很多圈內人都寧可我們是隱形的,只要有事情的時候在蹦出來解決就好了,就連講到「電影有多奇妙」的時候,大家也不會講到行銷的人的。

因為,我們是在這個如此魔幻虛幻的行業裡,最接近現實的一群人吧!所以只好像個幽靈般,一般人世間的人認為我們是鬼,靈界的人還是認為我們是鬼,所以我們只能跟群孤魂野鬼一樣四處飄零。我真希望,什麼時候哪部講電影的電影裡,也可以提一下我們這群鬼,並且不要把我們塑造成大怪物,當鬼已經很可憐了,還要被人家當成怪物,更是不堪啊!

2009了,我還在抱怨同樣的事情,可見我的內心還需要再move on一點,也希望,整個世界能夠再move on一點。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