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我真的花了好多錢」,也許對觀眾而言,一張電影票價對應多少值錢場面是重要的,不管這些鏡頭是否必要,這樣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看片方式,是否是現實的社會與教育教導下來的產物,我不知道。

我並沒有特別偏愛古裝類型的影片,我的歷史也從來不是特別好,然而一天之內看了兩部跟三國有關的影片,當然我不會說是巧合,但是絕對不是預謀,只能說在混亂的時代,人們或許特別偏好混亂年代的故事吧!總之,今天之內,我看了《赤壁》以及《三國之見龍卸甲》。




有趣的是,這兩部影片上映以前,我對他們一點都沒看好,所謂的看好,是知道票房會好,但是沒有想到會那麼好,只能說這樣的影片不吸引我,未必不吸引其他的老百姓。一樣的古裝大製作,同樣都是以三國為背景,《赤壁》講的是整個三國鼎立前的那段歷史,《三國》則是把重心放在一個角色趙子龍身上,相較之下,《赤壁》像是平面的大格局,《三國》則像是單點般的深入,然而,前者不但一集拍成兩集,第一集還長達145分鐘,看了我坐立難安,後者只在短短的100分鐘內,就簡潔有力的交代了歷史,並且將他所要闡述的主題: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人性思想傳達給觀眾。


說我比較偏好哪一部片,上面一段應該很清楚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說《赤壁》,因為這部影片中充滿了很多「我不清楚」的點。首先,從卡司,為什麼金城武是諸葛亮?為什麼梁朝偉是周瑜?為什麼張震是孫權?為什麼林志玲是小喬?話說一開始諸葛亮其實是周潤發來飾演,這樣的選角看來也比較恰當,畢竟周潤發在影壇的地位也不低,已經給人一種「老大」的感覺,加上年紀上也比較成熟,要扮演足智多謀,甚至有些狡猾的諸葛亮,其實十分適合,當然,換角的原因有許多,但是怎麼改會改成金城武,仍然是許多看《赤壁》的人不停提出的一個質疑,不要說演技上了,當他跟梁朝偉所飾演的周瑜擺在一起時,即使兩者都是配音,有落差的演技,也讓人不得不會去想,為什麼這兩個人會惺惺相惜?看起來,也沒有什麼惺惺相惜的感覺,像是兩個某個PARTY聊過天不小心認識的不熟人罷了,哪有惺惺相惜的情感?而周瑜是個什麼樣個性的人?老實說,當我這個對歷史不熟的人看完之後,對周瑜依然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不過是梁朝偉的臉加上他所說的對白,梁朝偉,眾所皆知是個好演員啊!在看完《色戒》之後,總覺得周瑜把他給糟蹋了,心理不得不想,如果他演太好的話,反而讓聰明過人的諸葛孔明給變笨了,演出總是要有個平衡好,但是……那是梁朝偉啊!


還有,《赤壁》最大的話題林志玲所扮演的小喬,看完之後,也不能怪某大報記者提出林志玲是花瓶的質疑了,因為,她真的是花瓶啊!在片中的功能只有兩種:一、很美:美美地替馬接生、美美地替周瑜包紮、但是有沒有美到讓人家體會「喔,原來曹操打仗是為了這個女人」的特別,怎麼說,美女沒有靈魂,要說迷戀她的人是聰明人?只能說人有失足馬有亂蹄了;二、貢獻她的身體為充滿特效金錢的影片帶來一點刺激,但是你要說「恰當」又不盡然,突然之間,就來一場床戲,突然之間,她就得要跟洗土耳其浴一般地替老公包紮傷口,突然之間,她就得要拉起衣服讓老公聽聽她的肚子 (她懷孕了嗎?),說實在,如果說她是花瓶,那還真是個「徹底的花瓶」,並且盡忠職守,毫無怨言,一路從影片裡到坎城紅地毯,我不是怪女人美是錯誤,只是真的有必要讓一個美女的價值就只有虛浮的存在於表面上嗎?小喬如果可以吸引周瑜這等聰明人,必定在美貌外有過人之處,否則怎麼吸引到他?還可以讓曹操為她瘋狂?我真的不懂歷史,也不了解小喬是個哪號人物,只是一個以女性觀眾的直覺,總覺得可以給美女多一點空間,我沒有覺得林志玲可惜了,但總覺得她可憐了,也許她一路上都聰明的知道自己的功用,卻只能在這種男性意識下用這樣的方式展開她的第一步,或許她能夠做的更多吧!不過這部片,實在是看不出來。


幾個令人質疑的卡司裡頭,比較令人感到安慰的反倒是張震,或許是之前《臥虎藏龍》裡的那句「你是我的女人~~~」讓大家受到太大的驚嚇,在看到這部片的時候難免心中有點緊張,不過還好,雖然他的臉沒有東吳主公的威嚴,但是口條卻是進步許多,一路以來的磨練,張震果真也證明了自己的成長,至少值得我們繼續期待,難不成哪一天也能成為另一個梁朝偉。


以上是卡司,大陸演員部分,演出上本來就是恰如其分,至於是否適合?至少看起來不尷尬,表演上這些映底子演員也沒啥瑕疵,我也不敢亂批評。只是,讓我痛苦的問題,卻不只是演員,而是那段冗長而無效的過程。我不同意裡面有什麼睿智風趣到可以讓金城武變成諸葛亮的橋段,更看不出周瑜與吹笛郎之間的互動可以再加深他的什麼性格,兩個多小時的第一集,前面的一個半小時似乎都在鋪陳,高潮還沒開始,影片就已經結束,這樣就算分成五集,也不能算是個藉口,一部影片就是一部影片,觀眾支付300元的票價就是要看「一部影片」,而「一部影片」的意思就是「一個故事」,有鋪陳、有高潮、有結局,《魔戒》分三集,每一集都有它的開始跟結束,《駭客任務》第二集就算許多人看完破口大罵,但是他還是把觀眾帶到一個高潮,只是影片結束在高潮點而沒有收尾,觀眾就火大了;而《赤壁》竟是另一個極端,因為,高潮竟在另一集裡頭!我聽見觀眾說「應該是中場休息吧!」,就知道他們期待的是一個收尾,而不是告訴我們「下集分曉」,那我的300元呢?(我是拿片商交換券,因此也一個還好) 電影不是連續劇,可以這樣去做分割的,不然的話他要想把它分成三集也行、五集也行,何必拘泥在這兩集呢?寶來塢電影每部長達四小時還加上中場休息,人家不還是算一張票的票錢,但是為了看諸葛孔明借東風打曹操,我們卻得花上兩倍價格,觀眾心理面應該很生氣吧!不過今天的觀眾十分寬容,或是已經知道了還是買他的帳,有時候觀眾的選擇的確很難理解,就好像我不懂為何我媽會跟我說這部電影很好看一樣,可能是我媽真的不太常看電影吧!


另外一個無效篇幅,是全部拿來交代這部片有「多壯觀」上,我們都知道《赤壁》花了很多錢,也有用很多特效,但是真的沒有必要用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鏡頭只是拿來交代「你看,我們花了好多錢!」「看的了嗎?好多船,這是特效做的喔!」特效的存在,是為了劇情需要,劇情不需要為了展現花了錢做的特效來加長篇幅,結果,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在銀幕上跳動,人物的感情卻薄弱了,五虎將之間的情誼,人民百姓對於曹操的不愛戴,總之要人物台詞提醒很多遍大家才記得起來,這樣算是成功嗎?說真的要不是我有交換券,我寧可去看隔壁廳打打殺殺沒大腦但有可能很爽的《刺客聯盟》,也不要一部片不停的展現他的大場面大製作大……,就好像片中講的「陣法再舊,使用的當就不過時」,特效再新,沒有一直存在的必要卻一直給人家看到就是失衡,人家《魔戒》更大,卻沒有用很多個鏡頭告訴大家他有多大,你說不是嗎?


是的,我不喜歡《赤壁》,單純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來批評。而我真的有喜歡《三國》?說真的,要不是接在《赤壁》之後,也許我也不會喜歡,《三國》最令我受不了的一點,是故事中很多橋段,竟是以旁白的方式交代,電影是影像的媒體,如果用旁白交代就如同廣播劇,魅力就不見了,然而想想,那段歷史這麼混亂,如果不用旁白交代,恐怕下場就是如同《赤壁》般的落落長,沒錯,就像《赤壁》裡頭的那句老話,敘事的方法再舊,只要適合就是好方法,《三國》將整段混亂的歷史、複雜的人物做了取捨,將重點擺在趙子龍身上,並且集中在他年老時最後一戰的心情上,趙子龍與五虎將的感情,對於戰爭的反省,對於成功的態度,以及影片對於「英雄」的詮釋,都盡力達到該有的感動,MAGGIE Q的選角也許有點奇怪,但是她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竟然把她內心的掙扎給表現了出來,《三國》裡對諸葛孔明的詮釋也更為有趣,因為他呈現出的是那個似乎是比較真實的諸葛亮:聰明,卻也不一定百分之百的良善;狡猾,但卻也必須與自己內心的良知掙扎。劉德華也許不是飾演年輕趙子龍的最佳人選,但是年老的那個部分卻也恰如其分,一個偶像在影片中自己服老,也顯示出劉德華真的是大明星的本質,人都會老,英雄是,明星也是,一個逐漸老邁的明星飾演一個即將打他人生中最後一場戰役的老將,的確是一個有趣的組合,而影片最後,趙子龍即使戰敗,仍是英雄,劉德華沒有損失明星的顏面,趙子龍也保住了「常勝將軍」的名號。


《三國》也是花錢的大片,也有大場面,特效的話我倒是看不出,不過卻也應用得宜,不必每個鏡頭都充滿了人人人,不必每場打鬥都必須要大大大,感覺上《三國》是一個遠比《赤壁》更有效率的電影:一百分鐘內感動觀眾,錢花的勢必也比《赤壁》少,即使《三國》票房上可能沒有赤壁來得好,但是我猜測,可能三國可以表裡皆贏,赤壁的話可能就會比較艱辛了,只是拍片都是艱辛的,製作的這塊,單純是觀眾的我,也只能說加油,因為即使是坐立難安、缺點明顯,但是卻不到沒有存在必要的地步,至少,如果我小時後有人放這樣的電影給我看,我的歷史或許就不會爛成這種地步了。


暑假的確是強片如林,這陣子我也真的卯起來看電影,一檔接一檔,從《黑暗騎士》到《瓦力》,在回頭看看《赤壁》,然後也不想錯過《刺客聯盟》,接下來的《神鬼傳奇》也是令人期待,等到我們的《海角七號》出來時,也許希望到時候觀眾會想要換換口味吃點好吃不膩、爽口又回甘的清粥小菜,市場上充斥著好多不同的選擇,每個人都想抓住那批在票口前徘徊的觀眾們,電影實在是難做,要拍起一部電影,也真是一段漫長艱辛的路,就連找錢……我的天還真是困難,要說服金主投資、為他分析影片損益,又要說服導演為市場觀眾修改、抓住進度,這幾天頭痛起來也不是沒道理的。


啊,要說這個,那可要開另外好幾篇文章來寫啦!



三國同樣也花了很多錢,但是有效率,個人來說是比較欣賞的。









誰推薦這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