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很多影片,如果沒有很大的市場可以回收,通常都會一擺擺很久,甚至直接出DVD,或是爲了應付合約規定,直接上二輪,然後一周下片,兩週後出DVD。



最近看到兩部好片,都是類似的情形,一部是「原罪犯Old Boy」,片商雖然拖了一年,但是總算還是讓他上了首輪戲院,只不過進到戲院才發現:天啊!拷貝竟然是從香港來的,連字幕都是港版!很多翻譯都得靠英文協助。不過韓國片在台灣的市場一向不好,片商肯讓OLD BOY上院線觀眾已經要偷笑了,像昨天我終於才看到DVD的「殺人回憶」,就是前面所說的,爲了應付合約直接上二輪,兩週後出DVD的最佳典範!觀眾苦等影片的結果,一部好電影就這樣被蹧蹋掉了,竟然連在一輪戲院中欣賞這部好片的機會都沒有!

前天報紙上看到DVD快報,昨天一下班就衝到DVD出租店,去租這部苦等已久的《殺人回憶》。



先說好,各大台灣中文資料,含DVD背後的劇情簡介都是錯的,如果不是翻譯者語文能力不夠好,就是他刻意寫的過於誇大,意圖吸引愛偷窺變態影像的觀眾 (這樣更讓這部片找到不對的群眾,唉!)



《殺人回憶》,很怪的名字,英文翻成Memory of Murder,其實翻成「謀殺的記憶」可能更貼切一點。看到影片第一個鏡頭,心裡想:「一定會有很多觀眾幹樵這部片吧!」因為他們期待『殺人』,沒想到第一個鏡頭竟然如詩如畫,加上一對男女就可拍成文藝片,加上牛車、小孩,又太像「童年往事」的感覺,跟「謀殺、強姦、犯罪」一點也扯不上邊。不過還好,三分鐘後就進入主題 (真的嗎?),屍體出現,死狀悽慘,女子被姦殺,好可怕,觀眾馬上進入電影:「耶!總算有人死,100元沒白花!」



《殺人回憶》的故事,要用三言兩語講完是很容易的:小村落發生連續姦殺案,死者死狀都是一樣的慘,謀害手法相同,小鎮的菜鳥警探一心想要趕快結案,四處找替死鬼扛黑鍋,漢城派了一名查案高手來協助,一次又一次的揭穿小鎮警探亂扣帽子的做法,最後,警察局的人終於聯手找出線索,全力緝查,終於抓到了幾乎可以確認的嫌疑犯,不過每當他們就快要找到證據時,這些證據就會被毀滅,只好釋放嫌犯,然後謀殺案再次發生,兩人決心非找到證據不可,不料唯一可以掌握的證據卻不利於警方,漢城警探想要處以私刑,卻被原本喜歡毆打嫌犯的小村警探阻止......



感覺上有點像《SEVEN》,卻完全不是這樣一回事,在查案的過程中,其實有很多干擾,小村警探亂七八糟的辦案模式,完全不符合懸疑片那種「越挖越深,越深越清楚」的過程,一直到最後,他們終於有了線索,終於有了嫌犯,證據卻一個個在他們眼前毀滅,觀眾才跟這個小村警探一起進入案情:想要抓到嫌犯,想要給到手的嫌犯定罪。



我喜歡SEVEN,想找他的DVD收藏卻遍尋不著,但是《殺人回憶》卻比SEVEN更深入、更吊詭,最後那個結尾,小村警探辭掉了警察的工作,他的生活一下變得更富裕,兒女成群,家庭美滿 (看起來是),時間應該已經過了十幾年了,觀眾好像跟著警探一樣,脫離了謀殺案,可是,當警探再回到當初辦案的小鎮,當他好像又可以找出偵破的證據時,這個證據確模糊的可以,他很失望,觀眾也很失望,在這一刻,我們的心情跟警探是一樣的:失望、生氣、難過......,百感交集。



網路上有人在咒罵這個結局,因為導演都不解答謎底,看到這些咒罵很有趣,他們的心情跟警探們當初拿不到證據來讓兇嫌定罪的心情是一樣的。



所以我覺得,片名應該翻成「謀殺案的記憶」,不過這樣翻不好聽。



總覺得,在這部片中,殺人的記憶最後已經變成跟戀愛的記憶有點像了,舊地重遊、不停問著自己:「你就是兇手嗎?」跟戀人分手後問「你真的愛過我嗎?」這樣的心情,都是一種過於投入後難以抽身的反應,就好像看電影沉醉90分鐘後,總是要等待一個結局一樣!



好利害的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