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le  

2013年的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特別頒給了《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這部片的導演阿布戴柯西胥,以及兩位女主角阿黛兒艾薩卓普洛斯以及蕾雅瑟杜。不論是頒獎前的紅毯上,或是領獎的那瞬間,三人像是共同體,一起享受共患難之後的成果。

只是沒多久,這部影片就爆出了許多爭執:女主角宣稱再也不跟柯西胥合作,甚至在三人分頭在世界各地宣傳期間隔空互罵;導演也抱怨媒體老是問及性愛場景,而沒想到他在台灣做完第一場QA之後,居然在最後特別感謝台灣觀眾,是他宣傳這部片以來,第一次沒有被問及性愛場景怎麼拍的問題;而這部片的原著漫畫作者,也跳出來說影片根本與原著無關,最後在世界各地,漫畫與電影都不能結合宣傳(只能分頭各自進行)。

好事多磨,好片也常得受到各種磨難,不論是拍攝前、拍攝時,就算在拍攝後也可能發生。然而,只要片子夠好,在多的爭執都不會動搖影片的地位。《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除了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以外,也在不少地方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的殊榮。飾演阿黛兒的年輕演員(也叫阿黛兒),甚至以該片獲得了許多最佳女主角,前途一片光明。影片成功,就算大家扭打成一團,對大家依然好處拿不完。(所以到底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因此還是講講影片本身比較重要。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其實是原著漫畫的本名,影片後來法文片名改成了「阿黛兒的一生:第一章與第二章」,然而有趣的是,整部片除了中間有個短暫的黑畫面作分隔,並沒有明確標示出第一章跟第二章,全憑觀眾自己的觀察去分辨。雖然改編自漫畫,但是跟漫畫裡的故事幾乎截然不同,導演也承認他們買下這部漫畫的翻拍權之後,只取了其中的構想,好能「自由地改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其實就是阿黛兒15歲時與藍髮的艾瑪一見鍾情開始,兩人激烈熱戀,到後來分手、放下的過程。雖然片長三個小時,但愛情美麗時刻的累積,到後來分裂時的痛徹心扉,這之間的強烈衝突,讓人無法離席。

雖然是關於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但實在很不願意將這部片納入同志片的範疇,因為除了影片開頭沒多久,阿黛兒面對同儕的質問,才觸碰到一些同志的議題,但那橋段重點也比較放在同儕間的異同,除此之外,阿黛兒與艾瑪的相處,就如所有的戀人一般,性別從來不是這部片中最大的考量。這部片的重點,其實是放在兩個不同調的戀人,從熱戀到結束的過程。



兩個不同世界的結合

 Blue-Is-The-Warmest-Color-2   

雖然「門當戶對」這種想法已經落伍,但故事的確凸顯出了兩個來自不同階級的戀人所面對的困難。阿黛兒是來自社會中下階層的家庭,影片對於她家人的著墨,大多限於餐桌上的對話。那對話其實不多,因為他們生活的重心僅是求得生活上的溫飽,他們的背景,無法容許他們有太多的夢想與遠大的計畫。餐桌上,他們吃的是簡單的義大利麵,對話除了「很好吃」、「多吃點」以外,大家的兩眼就只盯著電視機,沒有更多的交流與對談。

認識艾瑪,等於替阿黛兒開啟了一扇窗,讓她見識到了充滿文藝的上流階級花花世界,食物是生蠔與名酒,牆上掛的是藝術品收藏,餐桌上的對話也充滿了趣味,一開始的確是充滿魅力。只是相處久了之後,阿黛兒逐漸發現,自己除了與艾瑪的感情之外,其實根本只能是這個世界的旁觀者。當他們討論著藝術,她卻無法融入。她能問別人的問題,永遠是「你是做哪一行的?」工作對她來說,就如她家人的想法一樣,是在社會上求生的工具。所謂的理想,只是「我該做哪份工作」,而不是「我想做什麼大事」。

在這個無法融入的世界裡,阿黛兒找到了一個同病相憐的傢伙:一個不成氣候的小演員。跟阿黛兒一樣,他也是一個不小心闖入上流社會的小白兔。表面上,那些人對待他們和藹慈詳,但不同社會階級之間,永遠有一到隱形的牆,將他們隔離。於是,在那樣的場合,阿黛兒只能與他互相取暖,反而無法親近自己的愛人艾瑪。

當然,艾瑪因為愛情,也想「拉阿黛兒一把」。她鼓勵阿黛兒寫作,然而,這種鼓勵到底是為了滿足艾瑪,還是真心希望阿黛兒做喜歡的事?

導演的說法是,對他來說,艾瑪其實只是覺得平庸的阿黛兒,有點「帶不出去」。他是同情中下階層的人,因為他們總是比較誠懇。然而,撇開是否願意擠身上流階級這檔事不管,阿黛兒如果真的想要寫作,就應該要接受艾瑪的鼓勵。只是,當寫作這件事情只是阿黛兒的興趣,艾瑪卻強烈希望這成為她的目標時,兩人的關係第一次崩解。她再也無法成為艾瑪往前的動力。當艾瑪工作有困難時,阿黛兒無法替她解惑,而艾瑪也無法理解她堅持只當小學老師的心態。兩個戀人,即使一開始愛得再炙熱,兩人的腳步終究不同調。



性愛的必要性

 

blue-is-02-film-school-rejects

本片最受爭議之處,應該就是那幾場加起來長達十分鐘的露骨性愛戲。有人會說:「真的有必要拍到這麼長、這麼真實嗎?」

不可否認,兩個相愛的人,肯定會想要佔有彼此的肉體。尤其是戀愛的初期,也是性關係最活躍的階段,兩人透過肉體的交纏,去了解探索彼此身體與心靈。如果要觀眾體會分離時有多痛,性愛的美好卻只草草帶過,如何帶出兩者間強烈的對比?

不過,這美好的性愛只存在於影片中的第一段。第二段中無法進行的性愛(還是因為月經來的關係,而對方居然不知道!)也暗示了兩人生活上的不同調。阿黛兒對於艾瑪依然充滿慾望,然而此時的艾瑪,卻只希望在事業上不停地向前。她們的關係,到了一個沈悶的低點。或許兩人心裡都等待著一個爆發點,只是還想再這低迷的氣氛中,偽裝成快樂。

於是,生活樸實單調的阿黛兒,終於給出了決裂的屠刀。因為不知道怎麼去開展自己無趣的日子,只能用身體去解除生活的煩悶。我們並不知道,阿黛兒是否有出軌,但我們都懷疑,艾瑪的精神上應該早出了軌。但最後,承擔分手罪過的,是坦承的阿黛兒。(中下階層再度中槍!)

失去艾瑪的阿黛兒,生活整個失去了重心。一直以來,她都是跟隨著艾瑪的腳步。現在掌舵者離開了,她就像一艘沒有方向的船隻,只能殷殷期盼艾瑪不可能的返航。咖啡廳裡重逢的那場戲,或許是全片最痛苦的一場。我們見到了已經往前進的艾瑪,有了新的家庭、前進的事業、美滿的生活;反觀阿黛兒,卻依然停留在原處,對舊情人艾瑪依然充滿慾望,希望重拾之前美好的性(或是在性上面給出掌控權)。痛的原因,除了兩個相愛的人最終還是得分道揚鑣,也是因為見到了阿黛兒對自己生命的無力:除了艾瑪,她已經不知道自己還能夠要什麼了!

這樣的女人,甚是可悲。



放下過去,未來才有可能

blue-is-the-warmest-color-movie  

如果少了最後一個鏡頭,就我個人來說,實在是很難去同情阿黛兒。最後,她重拾自己的生活,去參加艾瑪的畫展。艾瑪的畫不再以她為謬斯,而是以現在的愛人為主。她依然融不入那個世界,即使大家對她依然和藹可親,但至少這次她終於看清,不等跟大家道別,就默默離開-除了那名終於面對現實改行賣房子的難演員,最後跟隨著她的腳步。

最後一個鏡頭,阿黛兒走入巷子,背對著觀眾,勇敢迎向自己的未來。這也許是阿黛兒全片最有神采與自信的一刻,即使我們見到的只是她的背影,但她終於放下了過去:一個不屬於她的世界,一個無法屬於她的愛人。只有放下,她才有前進的可能。而這回,她還有可能領著另一個人往前走。

當年那個十五歲、因為天寒而瑟縮奔向未來的小女孩,如今,才終於長大了。



註:片中阿黛兒與艾瑪一見鍾情的鏡頭,堪稱史上最難。為了捕捉這個鏡頭,導演拍了總共……一百次!!!(所以一見鍾情真的是昏頭的副作用吧?)

tumblr_msmd3apKcu1qkofmuo1_1280  

arrow
arrow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