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舖師      

 

台灣電影近來的潮流很明顯:清新、本土、勵志、好笑。亂世之中,基於人民對現實的疲憊,這樣子的電影通常會風行,因為提供了很多人提供一個暫時的庇護所,可以在黑暗的空間裡,讓神識暫時脫離現實,能笑能鬧能溫馨,像是注射腎上腺素一樣,看完之後整個人就充滿希望、精神了起來,明天又能夠繼續面對低迷的現實人生。

 

從電影類型的流行,的確能夠看出社會現況。一部有辦法讓人笑讓人哭的電影,的確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真正厲害的作品,除了讓你笑讓你哭之外,還能夠反應一下社會層面,就如前面所說,社會人民把電影當成逃避現實的庇護所,現實生活中笑不出聲,只好躲到戲院裡頭笑。成功的創作者對於社會一定有更高的敏銳度,他們知道要拍好的喜劇,但一定也看的出社會出了什麼樣的問題,而好的創作者的特性就是:要他封起良心閉嘴不批評,很難!於是,從市場、社會等種種限制之下,他會把個人的觀點埋在電影裡,有相同想法的人一下子就看出來,不然還可以對還沒開竅的人潛移默化,就算有人真的笨到什麼都沒感覺,至少還可以看著電影哭哭笑笑,拿到基本娛樂效果。

 

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而《總舖師》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大家對於陳玉勳導演的作品應該不陌生,就算你沒看過《熱帶魚》,至少你也認識張君雅小妹妹吧?不然他拍攝過的五月天MV,對五月天不熟如我,在某次金曲獎頒獎典禮過後,都知道香蕉的典故是從勳導所拍攝的MV中出來的。勳導的作品,不管是廣告、電影,與台灣這片土地都有很強烈的連結性,他的作品上貼著「台灣製造」的標籤,想拷貝都拷貝不過去。能夠有這樣作品性格的創作人,肯定相當熱愛這片土地,也會關心這片土地上的人文社會發展。有追蹤勳導Facebook的人都知道,雖然他這個人相當「低調」,但是他就跟許多台灣導演一樣,除了創作、也關心這片土地上的一切。

 

就算你沒有追蹤他的facebook,那從他之前的《熱帶魚》裡,也能知道他對這片土地並不是噤聲不語的,他利用著台灣的現狀,聯考、綁架、貧富差距、媒體,去堆砌出一齣成功的喜劇,從這齣喜劇之中,觀眾得到歡樂,也接收到了他對社會的觀察(與批判),創作者一旦透過電影悄悄點了觀眾的穴,觀眾多少就會關注到這些社會現象對人們所造成的影響。這是電影的社會功能,也是《熱帶魚》到今日還讓人津津樂道的原因。

 

總舖師4  

(最右邊的就是勳導,中間就是我覺得他終於變很Man的楊祐寧啦!)

 

《總舖師》是勳導睽違影壇多年的大作。光是「辦桌」這個主題,就知道這部片絕對是根基於台灣,直接拉近了與台灣觀眾的距離,只是,勳導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省思,並不單只出現在影片主題與笑料上,在這些笑料之中,他也放入了台灣社會的關懷,甚至是對現代台灣社會的批判,而這一切,都放在吳念真導演所飾演的「憨人師」的角色中。

 

憨人師,大家說他憨人,是因為他不求名利。但他求憨的原因,只是不想與社會的冷酷與現實同流。這個角色,道出了「辦桌」最根本的意義,甚至是做菜最根本的意義:做菜,最根本的,不就是煮菜的人認真煮好,吃菜的人吃得開心嗎?今日的社會(不只是台灣),網路的發達,提供了大家發表意見的管道,我們去吃什麼很流行的餐館,可以上網評價,越多人討論,似乎就表示它「越好」,但「好」的定義,是否是料理本身,甚至是料理的精神本身?還是充其量,不過是外表好,而這頂多也只能歸功於宣傳好。料理的精神,不在於價格,不在於一窩蜂,而是煮跟吃雙方心靈的交流,就算今天只是剩菜做成的雜菜湯,人情溫暖的意義,也是料理美味的要素之一。

 

一鍋溫熱平民百姓的菜尾羹,即使不是高檔食材,也是極品美味。

 

總舖師5  

 

憨人師跟丐幫洪七公相當,選擇躲在乞丐遊民的地底角落裡,追隨自己所相信的功夫真義,那不是競爭,也不是比價,沒必要用浪費食材精力,來證明自己的好。食物其實也是人文文化的重要一流,它代表了「人」所相信的理念。愛慕虛榮者,會找槍手代替出賽,用最精緻的手法、與最高價的食材,去贏得名聲;而腳踏實地者,深知真理不存在虛榮的雲端,於是就算待在無人知曉的地下世界,過著簡陋的生活,走在路上沒有歡呼擁戴,但有自由自在,他們更貼近這世界,更了解人的真義,你以為他住在月球,但事實上,他比任何人更像人,只是社會的虛榮面讓我們相信,不像人的那一面,才是真正的人。這些特質堆積出了「憨人師」,加上吳念真導演戲外的形象,構成了如此感人、又反應出許多小老百姓心聲的角色。其實,我們就算居住在虛華當中,但內心的我們,其實是很想相信的,就像小婉,她表面上想當模特兒,因為虛華的社會價值讓她以為,這才是真正的出人頭地,但她只是在壓抑內心真理的吶喊,她想腳踏實地,想當一個真正的人。

 

憨人師,喚醒了小婉,但藉由這部電影,他也喚醒了觀眾內心中某部分的自己,所以,憨人師出場、說話,都讓人感動地顫抖,淚流滿面,至少我是如此。

 

笑中帶淚,真是一部喜劇最難做到的地方。

 

此外,《總舖師》裡演員的表演,也稱一絕。幾個資深演員如林美秀、喜翔,當然不用多說;資深導演如柯一正、吳念真,也是不可能不好;年輕的演員之中,首要推崇楊祐寧,從《十七歲的天空》奪得金馬最佳新人獎到今天近十年的日子,楊祐寧也走過了不少歷練,也在兩岸三地的電影裡、與其他好演員們切磋過,這一次在《總舖師》中,他飾演講話怪腔怪調的料理醫師,自然的喜感,讓人不禁想說:「祐祐,這次你終於亮起來了!」不過,楊祐寧雖然亮眼,卻沒有讓整部影片感覺不協調,勳導多年在廣告圈翻滾的累積,讓他的電影裡,就算是戲份最少的演員,表演都不致尷尬。《總舖師》裡,除了幾個主角之外,其餘的配角表現也相當平均,沒有人特別不好,讓整個影片像是缺了角般的讓人惋惜,沒有。而最驚人的,看電影時最怕跑龍套的臨時演員一開口,可怕的口條就讓整部片的虛幻整體感給摧毀了,這部片中,就連演櫃檯服務生的臨時演員,表演都恰如其分。演員表演的平均,也許該歸功於演員本身就很優秀,但更該讚許導演的功力,如果導演沒有一定的功力,是沒辦法調整出如此平均的演員表現。雖然,這樣的結果,最後很可能會頒給所有演員一座「最佳整體演出獎」,但如果有這樣一座獎,真的應該送給導演,因為,同樣的演員換成其他導演來執導,恐怕就不會獲得相同的結果。

 

總舖師2  

 

最後,本片音樂堪稱一絕,馬念先所做的那首「三八阿花吹喇叭」,朗朗上口輕鬆好記,只是聽完之後有磨音效,餘音繞腦久久無法退卻,這可能就是本片唯一所謂的「副作用」吧?

 

看完《總舖師》當天,心中既飽滿又開懷,我對喜劇標準甚高,該片能讓我哈哈大笑,而如果能在笑料之中,在多看出一點導演對台灣這片土地與文化的溫暖關懷,喜劇能做到的,真的不只是哈哈大笑而已。

 

總舖師3  

最後得要擺上這張照片的原因,是要提一下兩位台灣今日重量級的女製片。最左邊的是李烈,小時候大家都看過她的演出,如今她成為台灣最重要的電影製片之一,除了《總舖師》,上半年度的《明天記得愛上我》也是出自她手;而左二那位長得跟小小兵一樣可愛的,就是監製葉如芬,她監製的電影,八月就有兩部重量級的會上映,除了8/16上映的《總舖師》之外,還有8/30即將上映、鍾孟宏的《失魂》,兩部風格迥異的影片都出自她手,可見她對影片如何慧眼獨具。好了,再講下去就要變成拍馬屁了,但其實真的不是,但這兩位真的很重要,大家還是多看一眼好好記起來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K 的頭像
    KK

    KK有話要說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