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想,這一行似乎有很多人是一個人,為什麼會這樣呢?





稍稍綜合一下,其實也不是每個人,只是比例上而言,這行一個人的機率好像比別行來的高。





為什麼?再這行待很久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真的很愛這行的人,自然而然把自己全生奉獻給他最愛的志業,另一半所愛,當他感受到自己並不如志業來的重要時,自然就離開了;另一種可能性,也是因為很愛這行,因此就把全身奉獻給這個行業,最後就變得忘了還有其他的世界,忘了跟別人社交,忘了與朋友吃飯,忘了下班後得要開創自己的人生,久而久之,自己全部的世界,就成了工作與下班後一個人的自己,然後就一個人了。





我,應該是屬於第二種。




把自己關在想像的泡泡裡很有趣,自己成為想像世界中的演員,想像中的世界照自己的劇本走,比現實生活中來的有趣多了,不需要忍受主管沒來頭的責備、不需要了解下屬無法解釋的倦怠心情或古怪脾氣,不需要順從外界不合理的壓力,或是令人噁心的公關應對、人情事故,一切照著自己的想像去走,有時候,現實生活中笑不出來,想像空間裡卻裝滿了令人發噱的趣味,有時候我會一個人邊走邊笑,然而在面對真實的當下,我卻常常皺著眉頭,幻想的泡泡快要成為我的生活,當這個泡泡大到可以將真實包圍,應該我就是人人口中常說的瘋子吧!





如果瘋子真的是這樣,瘋子的生活真的會比正常人差嗎?





剛從東京回來的第一天,我破天荒的下班時忘了關電腦,走在路上還在家班的同事打電話來,問我到底要不要關電腦;在東京要回國的那天,坐在旅館到機場的shuttle bus上,下車時竟然差點把手邊兩大袋行李給忘在車上。我不知道這些,該歸咎於年紀大了之後記憶力逐漸衰退,還是我已經逐漸把自己退隱到我的幻想泡泡裡,對我而言,活在泡泡裡面時的我是幸福的,我眼中所見、口中所言,全部都是泡泡世界裡的景物對白,別人看不見的,在我眼前卻是如此的鮮明,讓我恨不得叫人實際演出,這就是導演嗎?這跟當導演無關吧!導演不能只管想像呈現,還得顧及週遭太多無趣的鎖事,不如用文字來敘述吧!雖然無法完整的全面呈現,但是至少停留在腦中的景象,不必讓無味的現實生活所破壞。





今天晚上,在網路上逛了一下部落格,我自己的部落格,自從決定出走東京後,感覺上每天都有那幾十個點閱律,是每天都有幾十個人在關心我嗎?這些人很少留言,他們是誰呢?有時候,留言的是一些我不認識的名字,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呢?他們之後會留下嗎?





人都是孤獨的,當你覺得自己是孤獨的時候,自己更是孤獨的,在網路上,點閱律代表了你被多少人所關心、所包圍,然而這些數字,並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孤獨。





我越來越不想講話了,既然說話沒有人想聽,不如噤口;我也越來越不想聽人家說話了,既然我說的話他們不聽,不如封耳;我恨自己的生活是充滿無止禁的抱怨,所以我再也不想講這些不快樂的事情;我不想有不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必須把自己的某些情感關上,把許多不平視為理所當然,然後,逐漸的,我會變得麻木,讓泡泡裡的快樂把我包圍。





這就是虛擬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