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ity-imax-poster  

雖然宣傳詞是Don't Let Go!(別放手),但事實上,重點叫做「放下吧!」  

 

看《地心引力》這部片,會讓人有的第一個疑惑,是「片中其實一直沒提到『地心引力』!」我們只看到片中人在無重力的外太空中,不停的漂流,如果說文要對題,那這部片豈不離題離太遠?

 

「地心引力」到底是什麼?那是一種讓世界萬物能穩穩地紮在地面上的力量,讓人有辦法「腳踏實地」。我們對地心引力,有一種因習慣而產生的依賴,少了地心引力,我們將四處飄流,飄無定所,會讓人恐慌。就好像影片一開始,當太空裡地衛星碎片砸毀了太空船,導致女主角在太空中飄流時的那種恐慌,幸而最後她冷靜下來,面對眼前的狀態,才得以控制這種無重力的情況,並且藉著同伴的協助獲救。

 

「地心引力」對人而言很重要,但它的重要完全出自於一種習慣,但他不是水跟氧氣,不是人生存必須的要素,我們對他的倚賴,完全是一種習慣,因為無法想像沒有它的生活,所以不希望消失。就跟很多我們所倚賴的一切-如已經離開的戀人,已經過世的家人,甚至只是白米飯或咖啡-一樣,我們以為遠離了他們就會死,但事實上我們依然活得好好的,只是腦子裡不停地苦惱,不肯去面對失去他們的新生活。

 

如此解釋下來,《地心引力》這個片名,就相當切題了。這部片擺明了就是珊卓布拉克的個人獨角秀。女主角是一名醫學專家,選擇到外太空出任務的原因,是因為「這裡的寧靜」,我們以為她是為了逃脫什麼的紛擾,直到後來我們才發現,她其實一直都是孤獨的,她的女兒意外過世,就把自己封鎖在孤獨裡,而選擇到外太空,只是可以名正言順的孤獨。只是,她把自己說得像是想要圖清淨、求孤獨,但內心裡真正想要的,其實是一個陪伴,她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去突破孤獨的情況,只好把自己埋到悲傷的角落,假裝自己想要孤獨。

 

騙人的!天下哪有人想要孤獨,要不然人就不會群居,世界就不會有城市了。

 

這片子裡的最大主題,叫做「放下」。喬治庫隆尼所飾演即將退休的太空人麥特,在鼓勵珊卓布拉克所飾演的蕾恩繼續往前的過程中,不停要她「放下」已逝的女兒。不過,除了那個從沒見過的女兒外,其實蕾恩周遭的一切,都是她該放下的:太空碎片飛過來時,就必須放下手邊的修復工作;已經損毀的太空船,必須放下;死去同伴的屍體,必須放下;甚至活著的同伴,不停被捲入外太空當中,即使有他在身邊,會讓自己有個伴,能夠增加一點信心,但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也得眼睜睜放下他。

 

一切都得放下,除了自己以外。那些我們得放下的一切,都是我們以為很重要,但事實上放下他,我們才能過的更好,就像地吸引力一樣,我們以為這是保護,但也是一種束縛。

 

《地心引力》(尤其對女性來說)無疑是一部勵志片,而對抗的主要目標,是孤獨,和自己。

 

gravity-movie-review-sandra-bullock-shiop  

 

我們可以把蕾恩學習放下的過程,當成是一個自覺的過程。從一開始脫離地心引力(或束縛她不讓她亂飄的物體)時的恐慌,到自己強迫冷靜下來,面對眼前的狀況,到同伴麥特的拯救,她就開始依附著麥特,但是,當同伴必須離去時,她這時才發現,眼前一切的困境,都不會有人幫她,她生存下來的唯一方式,就是讓自己變成強者,正視困難並且親自動手解決。

 

看到這一段時,我想到一個自身的經歷,當然我不是去外太空,只是家中的燈管總是會因為老舊而熄滅,可是我又是個連站在椅子上都會腿軟的傢伙,換燈管對我來說實在太過困難,但我又不想麻煩別人,於是,燈管一根根熄滅,直到剩下一根撐著的時候,我才意識到不換不行了,於是硬著頭皮、爬上櫃子,強迫自己不看地面,順利的把燈管給換了。而從此之後我知道,家裡面這種關於水管漏水、燈管熄滅、電話不通、網路連不上這種一般來說是男人來處理的事情,其實都是我一個人得去學習處理。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這感覺跟蕾恩得獨自在太空中面對重重困難的感受有點類似。她總算知道,一直到確認活命為止的一切,都得自己來了,否則就會活不下去。於是她才用力甩開自憐的陰鬱,學習駕駛模擬飛行時總是墜機的太空船。

 

不過,就算跳上了太空船,也不代表阻礙消除了。事實上,一直到影片結束,就算她確認活命了,她為了生存得面臨的挑戰都沒有止息。我們可以說,編劇對女人真壞!怎麼讓她這麼不得安寧,好不容易突破了一關,又在後頭給她設下好幾關,甚至到最後,她還得繼續前進去破關。這未免也太辛苦了吧?

 

sandra-bullocks-new-movie-gravity-is-an-extreme-4-d-thrill-ride  

 

可是,女人求生存,難關什麼時候有結束的一天呢?事實上就是這樣,女人為了生存在這世界上,不論從歷史上或個人上,永遠都在面臨並且突破不同的困難。女人從以前只能穿裙子、沒有投票權,到今天現代女性也能到職場上工作,甚至當起男性員工的主管,這一路上都是困難重重,而就算掙得了一席之地,這世界總是需要、仰慕,卻痛恨獨立自主的女性。羞辱強勢女子的字眼,存在著世界上不同語言的版本,而不只是男性,女性本身也更討厭這樣的女人。不管這個獨立的女子,是因為厭惡倚賴她人,還是被迫獨立堅強,總之,這過程中她都得跟片中的蕾恩一樣,必須不停說服自己,我做的到,還得逼迫自己看清事實,因為她的確孤立無援。「為何這一路上充滿了障礙?」因為事實上,當女人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女人得突破的困境,就如太空中的威脅生命的碎片,或是混沌的沼澤叢林,永遠在我們破關的同時,在眼前等我著們。

 

而就類型上來說,大家會因為故事背景是在外太空,所以很直接地將它歸類在「科幻片」。然而事實上,我更覺得它是一部放在太空裡的西部片。西部片有其時空背景,當那段歷史離我們越來越遙遠、成為一個無法掙錢的類型時,就會有人替它重新包裝,把沙漠換到太空,將印地安人跟野牛換成太空碎片,把馬匹換成太空船,把飲水改成氧氣,把主角改成女人,而這一路上的夥伴與障礙,都是自己(麥特嚴格說來不能算夥伴,他只是一個「必須放下的人」)。類型永遠是好萊塢電影征服全世界的利器之一,類型隨著時代不停地演進,新瓶裝舊酒,甜美如昔,加上更先進的視覺製作,這一部由女人挑大樑的太空西部片,居然也掙下不少銀兩。可見類型做得好真是說故事的萬靈丹,就連韓國也都開始玩起這套了!

 

最後,要說說本片的幕後工作人員,導演阿方索庫隆,之前拍攝了《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被許多影迷認為是這系列裡最好看的一集。而本片的監製大衛海曼,也就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監製。電影很多時候,要的不只是一個好的導演,一個有遠見的監製,可以見到許多凡人無法預見的事情。在哈利波特之前,我們無法想像書中的世界可以怎麼呈現,而《地心引力》也等於把觀眾的視覺與電影的想像力往前再推了一步。而科技帶領著敘事,讓各種不同可能性的故事得以一一成真,也是電影虛幻真實的本質。好萊塢的確是一個夢工廠,一個科技與創意一起往前進步的園地,這也是世界各地的電影,都不是好萊塢電影的原因。

 

(所以拜託別再說自己拍電影要走「好萊塢模式」了!)

arrow
arrow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