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小傳  

 

不知道是否因為巴茲魯曼的《大亨小傳》上映之故,「大亨小傳」這本小說的譯本,最近只能以「橫行」書店來形容。從來沒見過哪本書一下子出現這麼多不同的譯本,還能同時上架,一本接著一本出,已經絕版的趕快再版,光是《大亨小傳》就能填滿入口處的主要書架,可見一部電影的上映,可以讓ㄧ部經典文學再受到矚目的力量(或是說,一部大型好萊塢電影能夠帶來多少的周邊效益,可想而知!It's all about money!我相信!這也是好萊塢電影了不起之處,更也是很多人討厭他的地方,因為他的讓人又愛又恨的銅臭味......啊,我們似乎一下子就切入了「大亨小傳」的主題了啊!)

 

因為巴茲魯曼要把這本經典名著改編成電影,當時我見到預告,馬上就告訴自己:「必須得在電影上映前把這本小說給看完!」於是,當時宣傳最大的是新經典的版本,購入之後看了幾頁,發現......呃......與我氣場不合,在閱讀了20頁之後,再也無法往前進。當時我有朋友告訴我,要讀《大亨小傳》,一定要看時報出版的喬志高譯本,於是我上網尋找,發現......殘念,喬治高譯本當時皆無庫存,就連讀冊的二手書也沒賣。於是,我就抱著無從購入的殘念,心想著不如去辦張圖書館閱覽證,突破自己心防,前進最令我恐慌的圖書館借書算了......。

很不幸,這份殘念隨著手邊工作的忙碌,也就沒有實現。一直到最近,才發現原來時報出版(肯定也是跟著《大亨小傳》電影熱潮)重新出版了喬志高的譯本,而且以超低價新書199的價格出現在市面上。既然可以打破殘念,買到了再版新書,本人當然沒有放棄,於是,我上了讀冊買了二手的喬志高再版譯本(對,新出,新書,但是二手書),居然只花了我99元!(台灣的書未免也太便宜了!)

一拿到喬志高的譯本,我果真打開就停不下來了!從前面一小段的內容,我發現了情結上的似曾相識,但文字運用上卻截然不同,當然,喬志高的譯本是比較對我的味的,但我依然忍不住拿出新經典的譯本來看,發現了一個「可能」的事實:「也許」喬志高的「大亨小傳」翻譯時,做了比新經典這個新譯本更多的取捨跟增加。也就是說,如果要比忠實度,「或許」新經典這個譯本會更忠於原文。而我上網找了一下關於喬志高的資料,也發現他說過類似忠實與通順之間,總得要有一些取捨的話。

 

以上我種種的「可能」、「也許」、「或許」,都是源自於我並沒有讀過原文(可能也讀不來),況且我也沒那種本事去評判人家譯本的優劣(所以我真的都沒有在評判)。但由於敝人也有偷偷地利用翻譯在殘酷的社會裡討口飯吃,看到這兩個譯本的差異,的確引起我相當大的興趣!

 

「翻譯」這種東西到底有沒有辦法真正存在?會說兩種以上語言的人,必定能理解,每種語文中,一定有一些詞跟句,是可以讓人玩味許久,去品嚐感受這其中的意思,你越覺得有趣,那個字就越難用另一種語言翻譯出來,原因是他牽涉了許多背景以及當地人的思想模式,當然還有文化歷史等,不同國家的人,都能有不同個性了,更何況他們天天說的語言?翻譯電影字幕的時候,遇到這種問題,通常我們就會取用所處的社會上的用字,去取代那些需要一長串譯註來解釋的文字,因為電影字幕不如書籍或文章,他存活的時間只有一秒左右,在這一秒之間,萬一觀眾沒辦法馬上體會到字幕所帶出的情緒跟意義,這段文字就已經徹底死亡,而且還有可能不如不存在的好!因為他的任務完全失敗,而觀眾也沒可能在戲院裡要求倒轉停格讓他好好反覆玩味這句子的意思)於是,翻譯電影字幕的邏輯(尤其是不牽涉歷史的劇情片),跟翻譯文章書籍完全不同,我們講求的是「一秒的效率」,有時為了達到目標,在不更動原意的情況下,會更動裡頭許多用字,用自己社會裡的元素來取代,大家有時會看到「挖哩咧」、「三小」這種本土用詞,或是利用本地明星來取代原出品國的歌手姓名,也差不多是同樣的道理。(我必須說,第一次這樣用的人真是了不起。)

 

資淺如我,實在沒資格大放闕詞,大談翻譯的取捨。但是只要了解了「語言無法共通」這點,就可以知道為什麼這麼多譯本之間,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頂多是我喜歡跟不喜歡。翻譯的任務,除了是把一句話從A語言變成B語言外,他得負起的責任,還包括了流暢與忠實間的取捨,他就像站在第一線的審查員,替讀者挑選了用字、措詞,一旦定了之後,讀者(觀眾)看到的,就已經不是原本的那本書(那部電影),而是你替他呈現的那本B語言的書(電影)。

 

語言上的翻譯如此,那就更別提不同媒材上的改編,要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取捨與掙扎了!這也就是我當初看到電影預告,就馬上決定必須先看書的原因。因為,巴茲魯曼,羅密歐與茱麗葉,紅磨坊,音樂,華麗,大場面,別說什麼「好難想像巴茲魯曼的大亨小傳會是怎樣喔!」拜託,他又不是王家衛,王家衛的改編才叫「讓人出乎意料(並且下巴掉下來)」,巴茲魯曼的改編,你要想像不出來才難吧?巴茲魯曼導演《大亨小傳》,分明就是告訴你「他會用很奢華的方式講一個很奢華的故事而且是你前所未見的那種金碧輝煌」罷了!因為知道這版《大亨小傳》會是怎麼一樣金碧輝煌的定型模樣,於是我才更得先看原著,才不會看書的時候,腦子裡的影像拼命受到電影的影像所干擾。

the-great-gatsby  

由於我觀賞《大亨小傳》電影是在一個出乎意料的情況下看到的,因此我看到電影的時候,書還剩下整整一個章節未讀,但對整個故事已經有相當完整的概念。很多人說,《大亨小傳》改的不好,與原著出入甚大(其實哪一次經典小說被改編成電影不是被人這樣說呢?)但是在我看來,其實這次電影的改編,已經與原著相當貼近了。至少幾個經典場景,如蓋茲比與黛西在尼克家重逢,我相當驚訝於這場戲簡直就跟我讀小說時所想像的一模一樣!李奧納多完全表現出蓋茲比那種想見,又必須裝個姿態,又不知所措,以致於整個包裝太過,態度上又呈現太少的矛盾。小說裡這一段已經相當精采了,為了逃避(或是冷靜)而衝進大雨裡等待而一身濕漉回來的蓋茲比,簡直就是經典!在也沒有比這個更貼切、更有效率的呈現這種複雜的情緒了。電影裡頭當然為了符合巴茲魯曼的「熱鬧性」花變多了、節奏變快了,整個鏡頭就被一個「什麼」給塞的滿滿的,但演員的情緒還能如此清明,只能說:「誰敢說李奧納多不是個好演員!」(但他還是別再肖想著奧斯卡比較實在)。另外,就是蓋茲比當著黛西的面與黛西的老公湯姆,在旅館攤牌一段,也相當令人印象深刻。不過,這些我都必須說,演員精采的演出,幫了很大的忙,而這兩段也是最貼近原著的地帶。其他巴茲魯曼式的招牌奢華,簡直像極了一鍋料太多的八寶粥,紅豆花生綠豆糯米蓮子紅棗木耳劈哩啪啦接踵而來,有點讓人應接不暇、消化不良之感,但你要是能吃,其實咬在一起滋味也還不賴。

the-great-gatsby-wbp05  

最大的更動,應該就是尼克取代了費滋傑羅,變成了「偉大的蓋茲比」的作者,在精神病院為了解除自己的憂鬱,聽取精神科醫師的建議,將心中擺脫不了的故事給寫下,反正那傢伙在到紐約做股票之前,是不是也就是個熱愛文學的文藝青年嘛!對此,我倒是覺得編劇取了一個有點老調的偷吃步:一個人寫書順便回憶過去,真是再方便不過了!方便、老調,但不得不說,老方法還是挺有效率的。至少他開開心心熱熱鬧鬧又中規中矩地講完了一個其實相當複雜的故事,看完電影之後,應該沒人會喊著「唉唷,人家看不懂」這種話。

 

此外,後面一整段,包括尼克在蓋茲比的喪禮後,蓋茲比的生父其實有來到那棟大宅,與尼克相會。而許久之後,尼克也在紐約與湯姆重逢,蓋茲比的死,對他(們,當然也包括黛西),沒有造成任何影響,全世界悼念蓋茲比的人,似乎只剩下了尼克本人,於是更增加了他的心痛與惆悵,還有對整個浮華世界的觀感與反批。這一整段,電影裡面通通掰掰了!其實說實在,是有點可惜的,因為這些篇幅,其實讓整個故事除了那個(單方面)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外,就是最有感情的部分了。但想想,巴茲魯曼用碧昂絲與傑斯的音樂加上大場面來呈現這段感情......好吧算了吧!一個人還是得守著他擅長的地方,除非他真的禁得起失敗的殘酷。

 

整體而言,這次巴茲魯曼的《大亨小傳》在個人看來,並不算失敗,算不算成功呢?呃......也許我們得先定義一下什麼叫做改編上的成功。這問題可能跟比較哪個「大亨小傳」的譯本比較好一樣,可能幾乎無解,但要說點意見其實也不是不可能。你說誰是全世界最會「把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導演呢?問我的話,我其實會說是王家衛,因為不管什麼書到了他手上,最後都變成了王家衛的電影,最後電影是電影,書是書,誰也不影響誰,又各自保有風格與地位,這樣不是很厲害嗎?

 

說不定我得找找勞伯瑞幅主演的版本,那個曾經被影評形容成「跟泳池裡的屍體一樣沈重」的改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又是自鋪其短,其實其他版本也沒看過!)

 

「大亨小傳」裡,其實你要能撐到最後,那最感人的鐵定是最後一句了:

 

「於是我們繼續往前掙扎,像逆流中的扁舟,被浪頭不斷地像後推入過去。」--時報譯本。

「為此,我們繼續前行,像逆流而行的船隻,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新經典譯本。

 

兩句講的同一句話,都讓我相當感動。

 

電影裡呢?電影裡呢?電影的字幕果真存活時間只有一秒,人家我看完真的就忘了,滿腦子現在都是碧昂絲跟傑斯,還有拉娜黛兒蕾的Young & Beautiful,還有李奧納多,還有好萊塢草食蜘蛛陶比麥奎爾......(不過電影字幕翻的真好,的確!)

 

(還有好幾個譯本,我沒有都買,但放在一起對照同一句話,不知道這種事情可不可以做,但應該會很驚人吧?)

 

the-great-gatsby-wbp02  

最後,如果要我說「出乎意料」,我覺得,這個湯姆包養小三的公寓,才是我最「出乎意料」、怎麼想都沒想到是這個模樣的地方了!

arrow
arrow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