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來引述視體撞擊評論《宅變》的一段開場白:



在台灣,有一個曾經輝煌過的大家族,這個家族名稱叫做「國片」,在二三十年前,這個家族曾經靠著大量製作商業電影,而成為世界上數三數四的家族之一,可是這個家族卻因為一直只玩同一套東西,而漸漸被觀眾所鄙棄,從此家道中落,中間曾經有一些家族中的知識份子,以關懷人文還有新的表現形式想要闖出一片天,成績非常好,這些家族份子在外面成為了偉大的藝術家,卻只能對重振家威有微小的幫助而已。而且這個家族好像出現了一個可怕的詛咒,凡是想要為家族作些事的人,都會摔跤摔得非常慘,從此這個家族受到詛咒的流言便不脛而走,家族衰落,人丁四散,沒人敢再碰它。就這樣過了十幾年直到最近幾年,開始慢慢有人回家,開始想要再把這個家族重新振作一番,或許是詛咒的關係,並不是每個人都很順利,但也開始有一些人像是了解如何突破詛咒般地有了好的開始,......



我目前還不太適合談《宅變》,但我們來聊聊國片吧!




先從十年前開始,十年前我唸大學,參加電影社,立志當導演,所以......變成知青,或是你可以說是「假知青」,我很愛看電影,每週都要看電影,但絕對不看好萊塢電影,我覺得好萊塢電影很低俗,因為他太商業,銅臭味很重,會損及我知青的內在,因此我只看影展片、得獎藝術片,還有......國片,因為國片都會得獎,所以一定是好片,如果要我看好萊塢片,那一定是大導演的片,否則,即使我心中覺得好看,也絕對不說出口。那時我這樣認為,我就是如此的欠揍。



然後,我出國唸書,好笑的是,在法國這個人家口中的人文氣息濃厚的地方,我反而開始學習看好萊塢片,收我的教授是個俄國人,人很好,是個有趣的傢伙,一頭白法大鬍子抽煙斗帶帽子,溫文有氣質,躲在家裡面專門看屠殺片、恐怖片、科幻片、殭屍片,當然他最厲害的是俄國電影,可是最有興趣的都是跟俄國電影氣質大相逕庭的好萊塢片!



有趣吧!跟他上了幾堂課,另外一位老師是法國前三名尚雷諾權威,卻因為他上課太混太無聊,讓我對法國片開始興致缺缺,加上,這是一個主要原因,我交了一個超愛看好萊塢片的男朋友,所以我們兩個看了一堆以前會被我是為垃圾的好萊塢片,然後我只有在一個人的時候,會一口氣把所有在藝術電影院的電影看完,好笑的是,藝術電影院常常會看到讓我生氣的電影,好萊塢電影卻很少讓我看完想罵人 (除了配成法文讓我很吐血以外)!



然後,我回國了,國片......我都沒看,因為我看了預告、看了海報,一點也引不起我興趣,印象中只看了「不散」跟「十七歲的天空」,其他我沒印象的,一定是我覺得不好看或是真的連看都不想看的。



然後,我輾轉做了我現在的工作。



我知道,我是要來聊聊國片,講了很多有的沒的,現在都還沒有開始!



國片,以前得獎時代,大家還會因為他得獎很稀奇去看看,因為他得了獎,所以也不好意思說不好看,有的像我這種假知青,就算看不懂也要試圖分析出好的一面。那是以前的時代,現在不是這樣了!得獎不是保證,大家想看好看的片,你拍出來我不喜歡,我就在網路上幹樵,你的片子不吸引我,我就去看好萊塢片,之前國內還有外片拷貝限制,國片好像還有一點點保障,現在沒了,國片面臨的是一個血淋淋的商業競爭,沒有票房潛力,你就排不到戲院,沒有人要看,你就會賠錢,很現實,也打倒了不少人!



然後最近,似乎有些人開始在意行銷,《十七歲的天空》一群年輕人破釜沉舟式的宣傳方式 (也就是「如果我不做我就會賠慘,我還年紀輕還不想揹債,所以不管怎樣我就照我的方法拼了」的做法),讓他的票房在當時有不錯的成績,然後大家又沉疾了很久,《一朵雲》漂過來,把藝術片用很辛辣的話題包裝,竟然也吸引了一堆阿桑去支持,雖說來看的都不是target,但是也算是有票房 (我個人不太認同這種方式),然後,就是最近這部《宅變》,接下來還有《經過》、《等待飛魚》,幾部片都比較注重行銷上的作業。



國片行銷方式有進步,片子有進步嗎?這點倒是很難說。如果你拿我們的商業片跟其他國家的商業片比,礙於很多原因 (國片技術落後人家很多年、預算......),我們的片子的確很難跟其他人比,在網路發達的現在,聲音出來了!如果有人去看的話,不喜歡的人當場臭罵「難看死了!」、「爛片!」、「什麼東西!」......(恐怖的言論多到說不完),可是,很多人還是會說「國片加油!」、「因為是國片,所以一定要支持!」、「你們這群只看好萊塢片的死小孩,沒有民族情操!」種種的鼓勵。



可是,國片真的要用這種方式支持嗎?



說真的,看電影跟愛國是兩回事,在台灣做電影真的是很辛苦的,光要跟國家商量,就要商量一陣子 (我說的不是輔導金,而是借場地跟發公文),其他資金、技術、演員等等,還是另一個問題,不過我們的電影工業就好像死了以後再從幾乎零開始,所以這些要素要不然就得跟國外調、要不然就得自己訓練,因此一時之間,這些問題都改善不了,意思就是,我們的電影就算再認真拍,可能在短期之內都沒有辦法跟大家競爭,不過如果我們要跟人家匹敵,就得要不停的拍,不停的學習,不停的進步,並且呈倍數的進步,才能寄望有一天跟人家能真正一較高下。



以上我所說的一較高下,並不是指得獎,台灣片現在的情況是,得獎比較容易,得票房困難太多太多!



所以,回到主題,剛剛說的兩種評論方式,其實對國片的進步,有幫助嗎?



答案是:「都沒有!」



支持國片,是大家最近常喊的口號,也好再有這群人的支持,國片才有基本盤。但是,國片光靠這群基本盤是吃不飽的,因為基本盤會流失 (就跟我從知青變好萊塢影迷一樣),一但他發現他沒有看到自己喜歡的電影,他就成了一般消費者,你東西要說服我夠好我才要買。因此,國片最終都還是要放在市場上跟人家廝殺的!



但是,如果我們要比商業,我們根本無法跟其他國家的商業片相比啊!當然!但這不代表國片就一點可看性都沒有。只要劇本夠好,技術面上即使輸人一點,電影的可看性還是有的,但是不可避免的,一定還是會有人看到畫面比較不美,就會口出惡言,大肆批評,但是這種言論會讓我們的國片進步嗎?答案是:「不會!」這樣的做法恐怕只會傷害到不知道在為什麼打拼的國片工作者,毀損他們繼續拍片的決心,而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電影的時候,那將會是十分可悲的!



那怪了,支持也不對,不支持也不行,那要怎麼做!



其實國片目前的狀況,大家都知道有問題,大家都很想改進,也很想進步,可是大家都看到了,問題一堆也不知道是什麼,政策上的探討已經有很多研討會做過了,而且都沒有什麼助益,所以大家也都不管專家官員在說什麼了,想做的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做,成功就是對的,不成功就是有問題。



其實在這樣的狀況下,國片最需要的最終還是觀眾,行銷方式讓觀眾近戲院,然後讓觀眾叫罵,可是說真的,叫罵批評是一定會有的,只是,這些批評一定要有建設性,這種話對恨國片的人而言其實一點作用也沒,因為即使他們進去看,也是只會用簡短的文字萊咒罵他覺得不好看的電影,但是,對於那些聲稱愛國片、支持國片的人而言,其實他們除了喊出「支持國片,請大家買票近戲院」之外,另一件一定要做的事情是,一定要提出有建設性的批評,哪裡好?哪裡不好?這些能說就儘量說出來,因為我們做的是要在商業市場上跟人家競爭的影片,不是愛國電影,看國片也不是愛國的象徵,更不是民族情操的表現,但是可以再看完之後誠實的告訴製片公司優缺點,這真的是幫了製片公司一個大忙,因為你讓他了解到身為觀眾的你想要的是什麼,不想要的是什麼,而製片公司也可以針對這些意見去檢討,下次拍攝時去改進 (當然這是發生在製片公司肯接受意見、又有下一部片可拍的情況下),說真的,製片公司在片子拍好之後心裡早知道優缺點在哪裡,也知道自己跟別的影片比有什麼比的上、哪裡比不過的地方,畢竟他們也是成天在看電影的人,但是希望國片進步的人,如果可以在「好看」跟「難看」之外,多一些「哪裡好看」、「哪裡難看」的敘述的話,的確就是為這個領域盡一了份心力!



我必須要結束了,因為以我喃喃自語主題不是很清晰的撰寫方式,這篇文章會永遠寫不完,而我明天還得上班,得去睡覺了!



總之,幾句老話,要國片進步,不要在一天到晚想得獎了!先想得到觀眾吧!然後,愛國片的觀眾們,或是說,希望台灣電影不要死光的觀眾們,如果國片的宣傳還有讓你有興趣,肯讓你買票進戲院 (通常國片可以做到這樣行銷team做完都只剩半條命),別忘了給予建設性批評,相信肯進步的公司都是會把你的建議抄起來做紀錄的!



我希望看到國片可以從這裡開始重新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