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因公去坎城,這次明顯比上次忙碌很多,要看電影、要開會、還要去PARTY一些有的沒的,每天都弄到三更半夜才睡,第二天早上還得六點起床,趕七點鍾的早餐會。第一次跟著前輩參與實際的商業行動,其實自己沒有變成很厲害的buyer或sales,不過希望下次就可以長大自己來了!


回到正題,坎城啊!很多人羨慕我們可以去坎城影展,但是大部分在國際影展跑來跑去的人都會不約而同的認為,坎城影展其實是最階級化、世俗化、甚至你可以以「虛偽」兩個字來形容也不為過。畢竟貴為全世界最有名的國際影展 (奧斯卡請不要把他算為一個國際影展),可以帶來的利益實在是太大,影展期間,一下子全世界有太多人湧入坎城這個平常只能拿來給老人養老的無聊城市,走在路上,人人都掛著一個badge,每個badge代表不同的身分:媒體證、市場證 (專門給市場展的人使用)、影展證 (影展貴賓or單純參與影展的人),還有等級最低的影迷證 (就是沒有任何特殊身分,只好繳多錢買個badge才能「排隊看電影」),每種證件還有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等級。我曾經親眼看過一個拿銀色高等媒體證的死老頭,進入市場展會場經過檢查哨的時候,高舉著他那張「銀卡」橫衝直撞,鳥都不鳥那些檢查工作人員一下,工作人員也拿他莫可奈何,大家就知道「身分」在那裡有多好用了。




市場展也是,你沒有buyer的badge,不要說做生意了,連讓sales正眼看你一眼的機會都沒有,偏偏坎城每年一定會出錯,明明好幾年的buyer證上面就會忘了家給他那代表買家的那紫色小橫線,氣的讓人跳腳抓狂,因此領證的時候常常看到一群參加者狂罵office裡面的人,裡面的人狡辯個20來分鐘之後就會軟化,一個個發給買家buyer,十足表現了法國人這點「有吵的有糖吃」奇怪的個性。


證件的事情就介紹到這邊,最後那影迷正就不必說了,說是可以看電影,事實上每場電影都要花1~2小時排隊,真不知道花這時間有什麼意思,拿這種證的人通常都是學生跟觀光客,六年前我跟學校去坎城時就是拿這種證,所以當時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排隊跟開很無聊的party,從此對坎城印象跌落谷底。


今年坎城市場,大家都在說「天啊!人都去哪了?」以前賣場人山人海,走路還會撞到人,今年連吃飯時間一到,會場裡的cafe還冷冷清清,空位一堆,電影市場不景氣似乎是全球的現象,否則連坎城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展都人少到嚇人,實在是很離奇的狀況;大家在尋找影片類型似乎也到了窮途的境界,在亞洲流行好一陣的恐怖片今年已經開始退燒,歐洲卻一窩瘋開始拍起恐怖驚悚片,總有個感覺是在跟隨亞洲的腳步,還是在把偷學來的發揚光大。總之,前年去的時候看到很多旨高氣昂的情況已經不再,當然還是有很機車的大公司會已很bullshit的態度待人 (通常都是很大很大的公司),但是大部分的公司態度都明顯軟化很多,一付「可以把片子賣出去為重」的謙虛表情,只要你說你有買片,就會親切並和顏悅色 (沒錯,這就是市場,當電影變成單純是商品的時候,就是這麼討厭,大家討論「喜不喜歡」、「拍的好不好」是一回事,重要的是「能不能做」、「開價多少」才是一部片是否能成功銷售到他國的最主要原因,我其實覺得所有的導演都應該去市場展看看,越大的越好,才不會一天到晚以「藝術家」自居)。


講完了市場,來說說電影,我決定把電影放在另一篇,才不會太多字看到令人頭大。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