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考古題默默地每年做,也做了好幾年,今年當然也不能荒廢啊!

 

1/ 2013年做了什麼想做的事情嗎?

今年很幸運地,做的幾乎都是自己想做的事。但終於有寫了一個自己想寫的劇本,雖然後來發現錯字連篇、疏漏百出,但至少有跨出了第一步,並且有修正的機會。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末日列車  

奉俊昊似乎從不批判某一種人,他批判的對象,永遠是「人性」-不分人種,沒有國界,在他的世界裡,人幾乎平等。

 

唯一的不平等,都是人所造成。

 

《殺人回憶》中的警察與平民,男性與女性;《駭人怪物》中的父親與家庭、政府與平民、美國人跟韓國人;《非常母親》中的聰明與弱智、強權與弱勢......不管人站在哪一方,都自以為世界掌控在自己手裡,可以去改變什麼,但終究徒勞無功,甚至自作自受。

 

這一切,到了《末日列車》,全部濃縮到了一列火車裡。

文章標籤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544 拷貝  

 

如果你Miss掉前兩篇,可以先看以下兩個連結

 

2013日本九州火車之旅-火車訂票篇

2013日本九州火車之旅-櫻島

 

我決定把旅遊的文章也搬回來這兒了,原因是天空部落莫名不讓人放直式的照片!(但現在用手機拍幾乎都是直的啊!)

 

Anyway,來到鹿兒島第二天,馬上就要前往指宿,重點不是指宿,是前往指宿的觀光列車:指宿的玉手箱!

 

文章標籤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LO ILO  

 

說是電影觀眾也挺現實的!雖然《爸媽不在家》這部片早在坎城得了「金攝影機」獎(最佳電影處女作),一部華語電影得到這個獎項,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第一次,然而這部電影不是來自中國,也不是來自臺灣,而是向來被視為華語片邊緣地的新加坡。然而,這部片在跌破眾人眼鏡,奪得本次金馬獎最佳影片前,要獲得市場矚目,簡直難上加難,大多人會說:「新加坡片,講這種奇怪的台語跟國語,女主角還是菲律賓人,拜託誰想看啊!」想想,這部片還好得了金馬獎最佳影片(看導演陳哲藝上台領獎前那副驚嚇的模樣,想必做夢都沒夢到會是如此),否則,會有多少人因此錯過這一部用平凡來感動人的佳片呢?

文章標籤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lue-is-the-Warmest-Color  

(本圖是電影《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劇照)

 

部落格好久沒更新了,上個月忙到天昏地暗,緊接著去日本旅行,回來又是金馬影展,似乎已經很久沒更新部落格了。正值影展季,應該要寫些影片的文章吧?只是,電影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台灣這片土地上,這陣子凌亂的失序狀態除了政治方面,社會也出了大簍子,超級市場食品架上似乎快要沒東西可以吃了,食品安全問題其實是人的道德問題,代表從國小就開始教的公民道德教育完全沒用,顯示這個社會正如大家所期望的有錢最重要。但另一個更讓我無法忍受的事情是多元家庭,反對者提出了很多謬論,說是縱容雜交、打破婚姻倫理、鼓勵偷情、甚至講到了人獸交,讓人驚訝反對者的豐富想像力。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只是在於他們根本不想理解同性戀,天生與他不同的,就用各式各樣的理由來全面否定,如同去非洲旅行很危險所以只能留在家裡,小孩子不能談戀愛只能乖乖念書,黑人都可怕要離他們遠一點的道理如出一轍。自我的偏見與故步自封造成了這段時間的謬辯,真是浪費了不少人寶貴的時間!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ravity-imax-poster  

雖然宣傳詞是Don't Let Go!(別放手),但事實上,重點叫做「放下吧!」  

 

看《地心引力》這部片,會讓人有的第一個疑惑,是「片中其實一直沒提到『地心引力』!」我們只看到片中人在無重力的外太空中,不停的漂流,如果說文要對題,那這部片豈不離題離太遠?

 

「地心引力」到底是什麼?那是一種讓世界萬物能穩穩地紮在地面上的力量,讓人有辦法「腳踏實地」。我們對地心引力,有一種因習慣而產生的依賴,少了地心引力,我們將四處飄流,飄無定所,會讓人恐慌。就好像影片一開始,當太空裡地衛星碎片砸毀了太空船,導致女主角在太空中飄流時的那種恐慌,幸而最後她冷靜下來,面對眼前的狀態,才得以控制這種無重力的情況,並且藉著同伴的協助獲救。

 

文章標籤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5755597  

 

別說你不相信,連我自己都不相信,居然有一天,我會把這個片名與這張照片,放在我的部落格上。各位別誤會,不是我對該團有反感,而是自己從來不是他們的粉絲(我甚至是到前兩年才知道這個團的,說我是外星人吧!)。只是,既然不是粉絲,怎麼會去看這部片呢?好吧!我也只好承認,我觀賞的片商招待的特映會,因為聽聞該片要做成4DX版本,一整個興致勃勃,片商朋友就「費盡千辛萬苦」地喬出一張票給我這個不是粉絲的傢伙看(說到這還真是不好意思呢!早說我就不敢跟你們要了啊~)。

 

因為我看的事4DX版本,所以本文只討論4DX版本的範疇。

 

文章標籤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rush-movie-poster-8  

 

好吧!海報真的很醜,你沒想過,怎麼雷神索爾會跑去演這麼老派的電影?這是什麼?賽車片?台灣有人在看賽車嗎?賽車的人不都很潮嗎?怎麼這海報像是從電影公司倉庫裡挖出來的老DVD海報呢?

 

海報會影響到一個人對一部片的觀感,所以海報的確很重要,偏偏,這部片試完片之後口碑爆棚,突然之間,海報變得不是這麼重要了。

 

這海報,左邊的是雷神索爾,右邊的是之前在《再見列寧》裡萌到出汁的丹尼爾布爾......老了之後又上特殊化妝的模樣。

 

兩個人物,一看就知道是兩種個性,一個代表自由,另一個代表紀律,這是一個兩個看似針鋒相對、實而惺惺相惜的故事。

 

好吧,我有朋友說,我這篇文章比雷神還雷,所以如果你要看下去的話,要有心理準備了。

 

文章標籤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失魂 小  

 

台灣這幾年冒出頭的電影導演之中,鍾孟宏無疑是最具風格化的導演之一。或許是長年廣告拍攝經驗的累積,以及個人電影品味的豐厚基礎,鍾孟宏導演先前的兩部作品,不論是《停車》或《第四張畫》,獨特的影像風格,與不流於俗的敘事方式,都是讓影迷們印象深刻的主因。

 

是的,台灣很少人這樣拍電影。

 

這幾年的台灣電影主流,是溫情、熱血與喜劇,鍾孟宏導演的作品,卻是一貫的冷冽獨特,似乎是想在一片溫情熱海之中,開出另一條可能的路。或許,他只是在拍自己想拍的電影,但是,幸好有他,否則,大多數的台灣電影,真的越來越像。

 

也許是因為這種不同,讓鍾導的作品,在國際影展中越來越沉寂的台灣電影中,能夠受到各國國際影展的青睞:2008年,《停車》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視,之後的《第四張畫》與八月底要上映的《失魂》,都應邀到北美市場最重要的多倫多影展,《第四張畫》是北美首映,《失魂》則是國際首映。你會說:「那不就是拍給外國人看的嗎?」請不要有這種迷思,也許鍾導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去說他電影中的故事,但並不代表,這故事並不屬於台灣。

 

文章標籤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舖師      

 

台灣電影近來的潮流很明顯:清新、本土、勵志、好笑。亂世之中,基於人民對現實的疲憊,這樣子的電影通常會風行,因為提供了很多人提供一個暫時的庇護所,可以在黑暗的空間裡,讓神識暫時脫離現實,能笑能鬧能溫馨,像是注射腎上腺素一樣,看完之後整個人就充滿希望、精神了起來,明天又能夠繼續面對低迷的現實人生。

 

從電影類型的流行,的確能夠看出社會現況。一部有辦法讓人笑讓人哭的電影,的確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真正厲害的作品,除了讓你笑讓你哭之外,還能夠反應一下社會層面,就如前面所說,社會人民把電影當成逃避現實的庇護所,現實生活中笑不出聲,只好躲到戲院裡頭笑。成功的創作者對於社會一定有更高的敏銳度,他們知道要拍好的喜劇,但一定也看的出社會出了什麼樣的問題,而好的創作者的特性就是:要他封起良心閉嘴不批評,很難!於是,從市場、社會等種種限制之下,他會把個人的觀點埋在電影裡,有相同想法的人一下子就看出來,不然還可以對還沒開竅的人潛移默化,就算有人真的笨到什麼都沒感覺,至少還可以看著電影哭哭笑笑,拿到基本娛樂效果。

 

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而《總舖師》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文章標籤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acific-rim-poster-banner  

 

對於從不迷戀機器人的我而言,看完《環太平洋》之後,居然興奮到想要開台機器人,到今天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那些關於機器人的電影,不就是動畫嗎?不管變形金剛變得再厲害,狂派博派其實都是動畫做出來的,那變換的速度之快,肉眼都快要無法辨識,一整個劈哩啪啦的眼花撩亂,之後就好吧任憑自己休息一下眼睛然後就不小心沈沈睡去了......我並沒有在之後幾集的的變形金剛中睡去,因為我根本沒去看,當機器人都是以無重力的方式不斷組合變身,讓人連想到「他們明明這麼大隻為什麼這麼靈巧」這問題的時間都沒有,最後,就變成了超現實的千篇一律:假的假的,電影都是假的,之前可能還比較真但現在都是假的,不過就是細緻點的動畫罷了!(大家還記得有不動畫真人電影《威龍闖通關》嗎?根本是差不多的東西了這......)

 

 

因此,會想看《環太平洋》,純粹只是衝著《羊男的迷宮》導演葛雷摩戴托羅的名號去看。記得《羊男的迷宮》裡,那異度空間建立得極為成功、極具說服力,造型充滿風格,攝影氛圍相當成功,另外,那不是單純的怪獸電影,若要說到情感面,簡單卻不虛表,視覺上受到絢麗的怪獸與奇想的造型給吸引,情感上又能馬上找到認同。看完《環太平洋》之後回家孤狗,發現這位導演其實老早就去了好萊塢發展。1993年的銀幕處女座《魔鬼銀爪》曾經在金馬奇幻影展放映過(可惜那時發懶沒去看,現在很想拿原子筆刺自己的大腿),然後人家就被挖到好萊塢去了,1997年拍了《秘密客》(Mimic,經過朋友提醒才發現當年女主角蜜拉索維諾還有來台灣宣傳),講的是基因變種的蟑螂,會不停地模仿其他生物,最後甚至變成人。之後他又跑回家拍了《惡魔地脊椎骨》,看imdb上頭的海報好像挺恐怖的,但還真的沒看過,講的是孤兒院裡因為轟炸而逝世的小男孩鬼魂的故事;之後,他還回好萊塢拍攝了《刀鋒戰士2》、《地獄怪客》第一集,才又回去拍了當年坎城閉幕片《羊男的迷宮》,之後又拍了《地獄怪客》第二集,以及這部《環太平洋》。

 

文章標籤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efore_midnight_international_poster_1  

有哪部電影一出現,所有所謂的「兩性專欄作家」都得躲起來?不是慾望城市,更不是暮光之城,而是「愛在XXXX時」系列。更確切說起來,應該是七月中即將上映的這部《愛在午夜希臘時》,該片一舉含括許多目前兩性專欄最夯的討論主題,誰想的到,當年火車上不小心遇見的那對年輕異國男女,居然在十多年之後,在希臘的短短幾天內,就把兩性專欄主題都給演了一遍,你說,要我們這些每個禮拜要交幾篇兩性主題文章的,該混什麼吃呢?(是啦,我除了這個講話很直接的部落格以外,我是有用筆名在網路上寫些小故事的,如果不認識我的人就別追究了,一個人是可以有很多面的。)

 

喔不,我不應該這樣說,應該說,《愛在午夜希臘時》真是拯救了我們這些每週得交兩篇兩性稿的傢伙(我自己都不敢稱自己為專欄作家,因為我要是這樣做,肯定有一堆人跳出來告訴我「憑什麼!」為了避免紛爭與自取其辱,我還是避免自封這種稱號好了)。當初,我有一個看過該片的專欄作家朋友跟我說:「喂!你一定要去看這部片,會找到很多靈感!」

文章標籤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1698_305869706167015_181365713_n  

 

不可否認,電影的進步,其實是因為技術的進步。科技讓電影有了更多種可能性,讓凡人有更多的工具,在這個二維的銀幕上,建構各種基於幻想的三維世界。因此,電影的世界裡,除了跟我們所見到的現實生活相似的景觀外,也去了外星球,出現了大怪獸,有了擬真的洪水,甚至讓外星生物炸毀整個紐約,毀滅整個地球......。

 

在3D放映技術出現之前,我們一直都以為,電影就是銀幕那景框裡的世界。故事說的好,我們自然就會忽略景框的存在,故事說的好,那無形的四道邊界就怎麼甩都甩不掉,我在這兒看著你在那兒瞎演著,其實要隨時走出戲院都行。還有一種狀況,有時候,故事是好的,我們正沈醉在電影的世界當中,無奈隔壁的大叔拿起手機:「喂喂喂,我在看電影啊!......超人啊!挺好看的!就跟外星人打來打去嘛!......好啦好啦我等等打給你。」然後我們就像屁股被現實的吸塵器一吸,咻一聲就回到了現實世界,氣憤地簡直想對著講手機的人大罵「操你媽,給我把手機關機!」(別驚訝,我真的有朋友這樣做了,幹的好啊!)

 

電影理論,講到觀眾這邊,一定會說到上面這一塊。電影是把人帶進去,讓人忘記景框,而景框,永遠佔有絕對的重要性,不論在繪畫、戲劇,一直到電視、電影,這景框代表了現實與虛構的界線,裡頭的人只要一跑出來(在2D的電影裡只要看著鏡頭,視線就已經跑出景框了),這個虛構世界就被打碎了!......這可真是會嚇死人的!......只少一開始的時候是。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天使威士忌  

 

一滴香醇的威士忌是怎麼釀造出來的?稍微看一下超商裡威士忌的酒標,8年、10年、12年、18年,甚至還有24年,可想而知,年份越陳,價格越高。一杯劣酒,入口嗆辣,引用它的目的多半只是為了酒精,讓我們暫時飄飄然,將塵世放輕,逃避現實的重量,有人可以醉得失去某段時間的記憶,就像被魔鬼偷走了一小段人生;而一杯好酒,光打開瓶,該有的清味撲鼻而來,是花草、果香,酒精含量雖然高達40%以上,呈現出的卻非嗆辣的酒精味,入口香醇甘甜,呈色金黃,有時你感受到陳年木桶的調性,時而感受迎面而來的海風,甚至回韻會呈現出巧克力味。總之,劣酒劣得明顯,人人一眼就看出,好酒卻層次分明,有的細緻地非行家品嚐不出,而再好的酒給不識貨的傢伙喝進去,也只是一口酒精,也只是一股嗆辣,也只是一聲不負責任的「好難喝」。

文章標籤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聽說桐島退社了!  

 

幾乎從沒喜歡過任何一部講青春校園的電影!真的,一隻手絕對數得出來。那是我個人的問題。我對青春的記憶簡直輕薄的可以,像是一幅幅幻燈片,閃過眼前,卻勾不起任何情感,感覺像是搭火車所經過的小站一樣,窗外景色或許很吸引人,但看了兩眼之後就沒想再回頭望了。因此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很喜歡談論青春歲月有多麼甜美的同年老人,難不成他們的日子真的比較吸引人?所以我曾經虛心請教-其實不需請教,這些人講到青春,簡直就像故障的水龍頭一般,嘩啦嘩啦就講個不停。邊聽我邊點頭,嗯嗯這樣,嗯嗯那樣,但最終我也只能告訴自己:「咦,其實不也就只是這樣!」

 

於是在我哀怨於「原來我的青春是如此貧乏」多年之後,我才發現,其實那些說自己的青春多麼甜美的人,過的跟我其實是差不多的日子,咱們的青春歲月有一個共同的重點:也就是沒重點。之餘就全都是個人個性的問題了!我對青春沒啥興趣,就是在於他沒重點,混來晃去的日子我過得就是不踏實;而別人對青春充滿緬懷,原因也在於它沒重點,他們覺得長大的人生重點太多,壓力太大,他們想逃到輕鬆愉悅的日子裡。(但我的疑問是:這時候幹嘛不逃去峇里島就好了呢?)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