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個大家看得懂的故事──《我想念我自己》跟《模仿遊戲》

poster  
(以上圖片:左圖Catchplay提供,右圖甲上娛樂提供)

茱莉安摩爾以《我想念我自己》奪下本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若不是茱莉安摩爾,《我想念我自己》可能很難在奧斯卡上被看到,甚至在整個電影市場上被看到。或許我們還可以這樣說:如果這部片女主角不是茱莉安摩爾,沒有她這麼有技巧的演技,或許根本不會在台灣發行,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無法獲得注意。

《我想念我自己》是暢銷小說改編。看過小說的人都知道,小說本身就是四平八穩的方式去講述一個哈佛大學教授罹患阿茲海默症,腦力從絕頂聰明急速退化,她自己與家人適應與情感變化的過程。因為這個「四平八穩」,靠著疾病的張力去吸引許多人,這本小說創下了銷售佳績,也引起電影製片人的注意。既然有了這個瞭解,應該不會有人意外《我想念我自己》這部電影也是一個四平八穩在講述一個哈佛大學教授罹患阿茲海默症,腦力從絕頂聰明急速退化,她自己與家人適應與情感變化的過程吧?

不過,這樣「四平八穩」的電影,就稱不上一部好電影嗎?

stillalice_14march14-135 copy~2  
(我想念我自己劇照:Catchplay提供)

愛看電影的影迷,觀賞電影時,要求許多敘事、結構、甚至意識形態上的突破,「小眾」有時是個很時尚的裝飾品,我對一部片有了這樣的要求,表示我很高段,我很與眾不同。只是大部分的電影不是只靠得獎跟影迷的掌聲鼓勵就能夠存活,對大部分的電影而言,票房是相當重要的。一部要獲得票房成績的電影,首要關鍵,就是要講一個大家都看得懂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敘事結構不能太複雜,意識形態不能太沈重,不要想去實驗什麼導演半夜靈光一現的新手法,最好能夠給觀眾一點愉悅與希望,因為你要知道現代人真的很缺乏愉悅跟希望。當大家看得懂這個故事,一切才有吸引觀眾的可能。然後故事要說好,拍片工作的各部門大家都要恰到好處──演員、燈光、導演、美術、攝影……,其實除了演員以外,大部分的觀眾是看不出什麼高下的,所以除非是要變成票房又要變成經典,導演能夠厲害到說了個大家都聽得懂的故事,又能夠說得流名青史,那就是真的厲害了。只是大多數的人並做不到這一點,所以還是做個「四平八穩」為先。

stillalice_18march14_kallerus_34~2  
(我想念我自己劇照:Catchplay提供)

《我想念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電影各部門都四平八穩,表現絕對不是「普普通通」,而是精緻地「恰如其份」。因為製作很清楚整個故事是跟隨著女主角愛麗絲走,因此一個優秀的女主角是相當重要的,所以有了茱莉安摩爾。這或許不是茱莉安摩爾最優秀的一次表演,但很明顯的,《我想念我自己》如果沒有茱莉安摩爾,就不可能從70分加到85分,如果這個角色失敗了,這個故事就會回歸它的平凡,觀眾不會數度感動流淚,也不會有源源不絕的觀眾購票進場。

有人會覺得它淺薄,但你確定大家都跟你一樣想看深入的東西嗎?你是否有注意過,就算很深的東西,許多觀眾也只能注意到它淺薄的意義呢?

製片有一個目標,努力實現,然後抵達。我們無權說這樣的電影不好,它只是沒辦法滿足少數人,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很滿意。這就是商業的基本要求──各部門平衡的好好製作,找到必須感動的力量。如果那是女主角,那就一定要找到那個女主角。因此茱莉安摩爾得獎了!因為,要是沒有她,《我想念我自己》就只能是一部大家只想看DVD的片子。

你看,商業其實也很殘酷的,一點小差錯,沒人想要原諒,所以有什麼好嫌棄商業的呢?

《模仿遊戲》班奈狄克康柏拜區與琦拉奈特莉破解密碼  
(模仿遊戲劇照:甲上娛樂提供)

同樣的狀況,我想到了《模仿遊戲》。

老實說,看完《模仿遊戲》我是不滿足的。那是一個如此堅厚的時代,我其實期待更有聰明的說故事技巧,然而他居然也只是「四平八穩」地把一個故事給講完了,並且居然也只專注在男主角因為個性與性向所遭受到的苦痛。我個人的不滿足,並不代表這不是一部好電影。若要給他批評,我會說「這是一部古典得不得了」、或是「正常的不得了」的電影,也就是說,其實並未帶給我任何驚喜──除了班尼迪克康伯曲以外。

《模仿遊戲》班奈迪克扮演艾倫圖靈影響之後電腦科學發展  
(模仿遊戲劇照:甲上娛樂提供)

這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真的毫不意外,他是如此堅守著劇本公式去完成這個劇本,造就了一個分毫未差、有結構有故事的劇本,一個好學生寫出來的劇本,保守的奧斯卡評委們當然寧可頒給他,也不願多看一次《年少時代》。對我來說並無驚喜,但這部電影不好嗎?一點也不!從它創下超乎所有人想像的票房,以及觀眾走出戲院之後對這部電影的讚嘆就能知道,這部片就算沒感動我,也照樣感動了幾千萬票房的觀眾!

又是一個「四平八穩」的作品。如果我懷抱著觀賞《我想念我自己》的心情去看肯定會受到感動,是我期待太高的緣故。這個四平八穩的狀態也跟《我想念我自己》有點類似(當然整個製作上比《我想念我自己》稍微複雜且優秀)──故事結構完整血肉兼具,所有的製作細節包括美術燈光服裝音響攝影導演八拉八拉一切都恰如其份,因為整部片就是跟著男主角走,所以男主角的演出必須相當突出,否則這部電影,就算不會因此就打成DVD片,但所受到的關注也會少非常多。因此,這是一部「如果沒有班尼迪克康伯曲整個效果就會減半」的電影,而製片跟導演在挑選演員時也做了一個非常明智的抉擇,造就了這部片的成績──四平八穩,講了個好故事,感動了很多人,男主角優秀的演技也讓他提名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其實他一點也不比任何人差卻敵不過一個飾演漸凍人的年輕人,不過奧斯卡本來就很走疾病掛,這只能說班尼迪克蛋本次運還沒到,而且麥可基頓都沒拿獎了我想他應該也沒啥好抱怨的,不是演技的問題一切都是運的問題,但是有得了最佳改編劇本大家應該很開心了以上。

IG_05692  
(模仿遊戲劇照:甲上娛樂提供)

關於《模仿遊戲》,其實批評該片的文章也很多,大多是針對史實的糾正,說片中的圖寧與真實不符。其實我們都應該要知道一件事:電影是假的,再真實的電影都不會全是真的。《模仿遊戲》最大的意義,就是讓許多被這部片感動得半死的人,想要更進一步去瞭解圖寧這個人(因為有人指出誤謬,在網路上發表指正文章,所以他們獲得資訊也就更容易了!)電影的歷史與社會意義往往不是在故事本身,而是在它上映之後所引發的效應。賣不好的電影,得再多獎也只能引發一小部份的關注,然而一部能製作成功並能引起話題的商業電影,能夠掀起的巨浪,比我們想像中還厲害。

所以,何必歧視淺薄、正常、古典的商業呢?世人本來就大多是淺薄、正常,你不先餵他好入口的東西,怎麼可能改變他呢?

arrow
arrow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