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_uykusu_ver4  

《冬日甦醒》這部片看了不知道幾次。可是之前都是看沒有字幕的screener,也沒辦法一次看完,於是厚著臉皮跟片商討了特映會,終於在大銀幕上完成這次完美的觀影經驗。對我而言,這部片就是2014年最棒的一部電影,沒有之一。

當然,這部三個多小時又充滿對白的電影,其實是需要一點專注力,才能好好領略這部片的威力。特映會的時候,相信許多人是衝著土耳其國家自然遺產的名號去觀賞的,然後看了半小時,就嚇得落荒而逃。因為這片與他們期待不符也就算了,還根本就是在諷刺那種以為看了一部電影就瞭解土耳其的觀眾。他們恐怕不是嚇得落荒而逃,而是氣得走出戲院吧?怎麼這片可以如此精準地掀開人的假面具?「見笑轉生氣」恐怕會是某些人的反應吧?(如,奧斯卡跟金球獎有投票權的人,兩個獎項都對這部片完全視若無睹,肯定是見笑轉生氣的緣故。)

到底什麼人有辦法去評斷這部電影?我想所有自稱「影評人」的人,應該多少都評論地戰戰兢兢,誰叫這部片其實也說中了我們的一部份,我們對我們不懂的部分擅加批評。你說我們或許懂電影,但我們是否懂人性?我們是否真的懂哲學?所謂哲學家是否就真的懂人?這是思考的無限迴圈,也是這部片最後引發出的作用。

這樣,就從一些個人感觸下手吧!

(以下有超過千字的個人旅行經驗分享,如有興趣可以慢慢看,沒有興趣可以跳過N段,其實影響也沒那麼大。倒是有些地方可能會有爆雷之嫌,但我個人是覺得這部片就算爆五個雷也不會影響觀影,請大家自行斟酌。)

冬日甦醒  

 

第一次看完這部片,其實是在九月。由於自己經常旅行,影片中的主人翁亞汀是在土耳其開民宿的專欄作家,自然就會接觸到許多旅行人。我們發現他民宿裡的旅人有兩種:一種是觀光客,他們一看就知道是來玩的,玩得不需要有人生哲理,不需有人生領悟,就是哪裡好玩去看看;另一種是「自稱冒險家」,騎著機車走到哪算哪的背包客,旅程對他而言就是一段人生的體悟,他(自以為)能從中領悟到很多事,每天寫下筆記,然後回家出書。他是旅行哲學家,感覺比較厲害。

我一開始也以為,旅行,尤其是所謂的「壯遊」,一定是會帶給人生什麼體悟,而這種體悟就跟宗教一樣,應該跟所有人分享。我一開始走的是日本這種簡單行程,然後進步到雲南。在雲南,你總是可以在民宿裡聽到一些旅客說:「我想去點原汁原味的地方,不要走觀光客行程。」於是,他就走了「比較原汁原味的觀光客行程」,因為說穿了,真正當地人的生活,我們這些旅客也體驗不起,因為實在是太刻苦了,這卻是對方的日常生活。身為旅人,不管是哪一種旅人,我們卻只是去體驗個一天,這跟Babyboss有何不同?那邊的人,你問他說:「你最想要看什麼?」他會說:「我希望能夠有跟你們台北一樣的一〇一大樓,我才不要這裡的生活,這裡的生活太苦太無聊了!」

你看看,你去體驗人家的生活是怎樣?

雲南那趟給了我一點衝擊,但說穿了我還是待在麗江束河大理這些有熱水、有沖水馬桶、給旅客待的地方,看得也是規劃過的景點,內心當然有點不甘心。「我都走了這麼遠,怎麼還是無法深入當地?」我當時把「深入當地」看得太輕易了。

然後,我又選擇去了泰北。去泰北,就是要去邊境。大家知道台灣其實是沒有邊境的,一條路走到底頂多就碰到海,沒有另一國,也從來不會知道什麼叫做隔了一條線,那兒就是別的人別的語文別的生活方式的感受。那時我帶了一個青少年小鬼,也就是我的姪兒,以為「當地艱苦生活」可以給他一點人生啟示。可是他居然在美斯樂租摩托車摔車了,搞得之後幾天都得租車請司機載著四處跑。於是我們只好走規劃行程。到了邊境城市美賽,你真的可以過個河就去了緬甸,而很多邊境的居民就是這樣天天來來往往,做生意討生活。但你一個觀光客,真的到了美賽,看見了,真的就瞭解了?你到了金三角,看見了那兒的博物館,看見了那兒的三河交流處,買了紀念品,然後呢?你看見了,但你有辦法瞭解了嗎?

回來之後,有個對邊境很有興趣的朋友,「請教」了我對邊境的觀察。我還是很坦承地跟她說:「我其實只是走了觀光客的路程,觀察到的,也只是觀光客的觀點罷了。」

不然我還能怎麼美化自己的觀察呢?我身邊那個青少年姪兒,都在美斯樂租摩托車玩到摔車了。短短幾天,你想他能觀察到什麼?我又能觀察到什麼?

之後,我去了西藏。西藏夠遠了吧!但是西藏就是「走到哪兒都有人跟著你」的地方。你的行程受到嚴密監控,你去了很棒的天然美景,見到的是觀光帶給人現實的醜惡;你去了純樸小村,人家為了你這個遠道而來的「貴客」,還特別搬出了平常不會有的料理。你說你人到了,看見了,但你瞭解了嗎?

從西藏回來之後,我唯一的領悟,就是我是徹頭徹尾的城市小孩,我不想載假裝什麼自己去旅行有什麼領悟了,我就是去觀光,我就是個觀光客。旅人跟觀光客有什麼差別呢?其實沒啥太大差別,頂多旅人不像觀光客那麼愛灑錢,然後旅人比較會講,比較會寫,如此而已。

接下來一年,我去旅行的國度都是「進步的城市」,是日本,日葡萄牙。我走的是觀光景點,當然,因為我只要一部小心走進了觀光客不會入侵的區域,居民就會以銳利的眼光告訴你:「你打擾到我們了!」

我不想這樣做。不管你是觀光客還是旅人,你的行為都是侵入生活的,都不是當地人該承受的。不如就做好自己的事。想要「深入當地」,想要「充分瞭解」,去那裡住上個一兩年再說吧!

 

WinterSleep-lmc03  

我還在說《冬日甦醒》這部片嗎?我是。而且我跟你保證前面完全沒有爆雷。但有了這幾段經歷與思考,影片中對旅行的討論,居然是第一個讓我最有感覺的部分。然而這部電影最有趣、也是最厲害的地方,是三個多小時的電影,他其實分成了好幾個清楚的段落,在剖析人的態度。有人說,這是在講述天龍人的高傲。可是,如果我們口中的「天龍人」是指高知識分子、或是生活品質較好的上流階級,但這部片同時也提出了所謂「下層階級」態度與思想的矛盾。原則上,這部片幾乎批評了身為人能有的各種盲點。但總體來看,他要講的主題很單一:人如何用各種手段去取得在別人面前的主導權。講白話點,就是「人為了踩在別人頭上,會幹出哪些蠢事」。

所謂的主導權,不只經濟、知識、社會地位上的外顯優勢。「上流人」以各種權貴思想去踐踏「下層人」:強制討債、寫專欄批評……。然而,那些下層人卻未必沒有反擊。他們利用自己的弱勢,並且將弱勢延展到極致,形成皮笑肉不笑般的尊敬與配合,或是自虐、自貶、自我羞辱,來引起對方的罪惡與不適感。這不是屈從,這是反抗。既然我無力對抗你的肉身,那我就羞辱你的精神,告訴你就是如此骯髒污穢,才會要我這樣骯髒污穢。在那一刻,上層人無言了,下層人踩上了他靈魂的頭頂,重重踐踏。然而自己卻也踐踏自己,讓自己無法從這主導權上拿到快活。

上層人一直是處於主導的地位。主人翁亞汀一直是這部片人際關係裡的金字塔頂端──男性、小有名氣的演員、地主、能言善道、一家之主。他擅長用自己的知識去批評他人,佯裝和善與關心去踐踏別人,一副「世界沒有我會很可惜,你們沒有我會很悽慘」的高傲。他當然許多地方都令人厭惡。只是,當他短暫地威風結束之後,也只能孤獨地坐在自己的書房裡,像是被全世界遺棄。他利用踐踏他人的方式,讓世界感受到他的存在,不然他就真的要消失了!他其實有方法讓自己真正地存在在這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說,寫那本他一直覺得很重要的「土耳其戲劇史」。但是他沒有。因為,其他短線的方法,可以更迅速地擁有虛榮感。這種作法讓他成了華而不實、虛有其表的討厭鬼。他的老婆討厭他、他的姐姐對他也滿腹怨言,而看似忠心耿耿的僕人,其實根本不想理老闆。他也知道大家都討厭他,所以他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踐踏別人。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一個他看見、討厭、卻不想面對解決的惡性循環。


但你說其他兩位──亞汀的姐姐奈霞與他老婆妮荷──就沒問題嗎?怎麼可能!他們的早餐餐桌上,討論著「如果你不反抗惡行」這種天知道什麼家庭會在吃早餐的時候討論如此高深的主題,看似很了不起,但他們卻都做著荒謬無比的事。奈霞的姐姐終日無所事事,自以為在「思考」,結果居然以為自己只要回去跟曾經傷害她的前夫認錯道歉,對方就能真心懺悔,好好做人。她為了讓自己感受到存在感,以無知的善意與犧牲,將自己神格化。當別人戳破她時,她又高傲地反過來責備對方。而亞汀的老婆妮荷,終日募款行善布施,但這些終究也是一種「沒事找事做」的心態,只是要讓自己有點事做,有點存在感。而「善意」總是能受人稱道的。她們的善意來自於對下層人的鄙夷,而非真心付出;她們的善意只是要擁有成就,而非真心奉獻。這些「上層人」的善意,鋪成了通往地獄的道路;「下層人」的惡意,帶自己與對方一起火速通往地獄一起焚燬。而無知的孩子,只能看著、順著大人的蠢行蠢意,逐漸把他變成了之後跟他們一樣的樣貌,就像那匹被馴服的野馬,野馬也許永遠都無法被馴服,只是被迫屈從,一旦你要牠走,牠能走得無牽無掛。

大人都在比虛偽、比兇狠。或許唯一的真誠,是那顆孩子砸出來的大石頭,那顆大人們一直要搞懂「哪裡不簡單,哪裡有問題」的大石頭,渾然不知問題其實是自己。看似沒啥料的日本觀光客或許更真誠,因為他們從頭到尾也沒打算跟亞汀有啥學術交流,討論哇沙米耍耍嘴皮子度過有趣的夜晚多好!亞汀的老友蘇維也許是真誠的,因為他能失去的都失去了,多少比別人看破的多。而只要你擁有、想擁有、恨對方不讓自己擁有,都是領往地獄的慾望。而我們在這上頭不停地鑽,老想著自己要怎麼踩在別人頭上,最好能狠狠踩痛對方,最好能不見血肉,否則自己良心不安。

 

Winter-Sleep-2014-Movie  

然而,真正與人相處的情感,是無法主導他人的。如愛情,在你所愛的人面前,你要的是對他的倚賴,你是完全低下,完全臣服。高傲、壓制、踐踏,那是保護自己的方法。我們其實看不起自己真正的情感。

《冬日甦醒》,有點像是一部哲學書。用不同的案例來引領你對人生的思考。你看越多,你想越多。但你知道,終究你想的都是一場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因無始貪嗔痴」,從小被我娘(強行)灌輸的佛教經典,到了今天在一部土耳其電影裡看見了,或許你還能從其他宗教的經典裡找到類似的句子,因為宗教、哲學,都是在解釋人生,讓人思考。而電影,厲害的電影,其實也有相同功能。


這部片真的需要在大銀幕上看,至少看一次,因為影片中太多細節,只能在大銀幕上的光影才有辦法呈現。然後看完一次之後你會覺得納悶:既然《冬日甦醒》是2014年坎城金棕櫚獎,那2013年怎麼會選出《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呢?當然不是說《藍》片不好,但這樣看下來,啪數的確差很大。評審不同、偏好不同、或是對手也不同吧!我想有人可以用這樣結果去思考一下所謂的「影展公正性」其實也是一個思想主題。

最後,字幕要專心看,因為很多很長用字又沒有那麼簡單,希望大家滿意因為我是真的盡力了,看電影前別喝太多水,因為你要真看進去了,這部片是沒有空檔給你上廁所的。然後別帶東西進去吃,這片沒講話的時候是很安靜的,人家燒地升煙美到要死,你在後面撕開紙袋(「唰啦唰啦唰啦」)、嚼著蘿蔔乾(「考考考考考」),實在很惱人啊。

arrow
arrow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