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炸彈客  

口口聲聲說很忙,該寫的文章還是得寫。

今天不能算是說電影,應該是說,想藉著一部電影,去講一件事。

這部電影是《白米炸彈客》。



先說,這部電影,我有參加演出,演誰不重要。我曾經幫製片葉如芬跟導演卓立工作過兩年,所以你要說我立場偏頗我也接受,如果你看完文章還這樣說,那也不能多說什麼。

卓立導演說要拍《白米炸彈客》的那天,絕對想不到就在影片上映之前,台灣發生了這麼重大的事情。楊儒門在這部片裡並不是英雄,不過在當年事件發生的當年,也絕對不是英雄。他肯定被人當成了罪犯,甚至到多年後的今天,都還是有人認為他是罪犯,因為他製造了炸彈,危害了社會安全。

當時沒有很多人願意探究他製作炸彈的原因,即使他的訴求就明明白白地寫在炸彈上:「反對稻米進口」、「政府要照顧農民」。因為加入WTO,台灣的農民權益就硬生生被犧牲掉(事實上,WTO所犧牲掉的不只是農民,因為沒有保障門檻,我們連電影都被犧牲掉了!)炸彈,「哇,好可怕喔!」然後什麼訴求都消失了。媒體不報、人民不看,大家矇著眼摀著耳,對自己說:「他就是炸彈客炸彈客炸彈客炸彈客……」然後,他就只是炸彈客了。

你說我怎麼這麼清楚?因為我當初就是那樣的一個人啊!冷漠,不關心,人家說什麼都無所謂,反正沒炸到我就好。

直到後來,才聽到一些平反的聲音出來,那時候我還覺得:「為什麼有人這樣說,還不只一個人這樣說呢?」然後有人跟你說:「你不要聽他們亂講,他真的是壞人!」然後不求甚解的我,也就這樣硬生生把這問號給吞下去了。

一直到了卓立導演說他想拍白米炸彈客,才稍微去查了這件其實快被我遺忘的事。我有點後悔當年的我怎麼懶成這樣,明明覺得不太妥的說法,怎麼可以就照單全收?當然,這時候的我已經跟那時的我有很大的不同,人生經歷過一些事情,會改變自己很多的想法。而社會與國家狀態不斷的變遷,我們對大環境的不信任,也促成了一部分的人想要弄清楚很多事情的動機。煽動群眾追尋真相的,往往都是不公不義的那方。

要說《白米炸彈客》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是什麼?它沒有英雄化楊儒門這個人,因為所有的抗爭行動中,從來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的英雄,不過,至少它告訴你這些炸彈的成因。炸彈不會無中生有,一個平凡的人不會沒來由地就去學習如何製作炸彈,他要的是屬於農民的公平正義,可以被大家看見。因為新聞媒體從那時候,就沉迷於追逐虛浮的話題,而缺乏直搗核心的勇氣。炸彈引起恐慌,過激的方式也讓楊儒門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不過,當炸彈消失,卻鮮少有人願意去看那煙霧背後的議題,重點從來都是被拿來忽略,而非拿來重視。如今,楊儒門依然回到他的農業領域,當年所抗爭的一切並沒有成功,今日危機又一波一波地襲來。罪惡到底是屬於楊儒門?還是屬於那些做出莽撞抉擇,甚至是我們所有人?

台灣充滿了讓人匪夷所思的政治與社會事件,卻很少導演願意直接改編。我們常常自問這件事,最後回歸到的問題都是「市場有沒有辦法接受?」敢直接改變社會事件的人,真的是很有勇氣,因為他得承受的壓力,不但來自於社會,還來自於市場。畢竟台灣人很健忘,也很不喜歡重提往事,尤其是不太好的往事,大家寧可把自己往沒有根的小確幸裡埋葬,鴕鳥地跟自己說:「我這樣也很好也很好也很好也很好……」跟當初我們看著電視跟自己說:「他就是炸彈客炸彈客炸彈客……」或是今日「他們就是暴民暴民暴民暴民……」。

如果我們願意抬起頭來,看一下眼前的真相。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10年後,大家會怎麼看待2014年3月18日起的這段日子?如果事情過了就要忘,那我們又何必擁有一切的曾經?如果有人在多年以後,才去看清、認清,這些人會不會有懊悔?

不過,不管這事怎麼結束,可以肯定的是,他會不停出現在未來的創作之中……如果到時候我們還有言論與創作自由。

當我們幸福快樂時,要記得,這不是一個「我」的努力,我們的幸福與安穩,可能是踩著許多人的肩膀與身軀得來的,不要忘記那些人,我們要照顧那些人。

這才是真正的善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白米炸彈客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