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程正式海報-Jok  

 

《大稻埕》上映後票房雖然好,必須坦承,觀眾對這部電影似乎褒貶不一。我不敢說這是一部讓我熱血沸騰的一百分好片,但台灣電影如果做出了一點不一樣東西,我們都應該不能忽略它挑戰成功的那一塊。以下幾個個人想法,並不是盲目推崇,而是看完《大稻埕》之後,內心油然而生的那一點點激動,希望能夠表達出來,讓大家去看到這部片的好。

 

(以下微雷,個人認為不影響觀影,大家可以自行斟酌)

 

台灣終於有人敢挑戰超越寫實的主題

 

常會有人看了一部很好看的洋片,然後搖搖頭說:「唉,台灣為什麼都不拍這種片呢?」其實電影很像農作,必須吸收這片土地的生活與文化,才能滋長出這片土地上電影的模樣。台灣人很愛看好萊塢片,特別喜歡那些充滿特效動作的大製作,不可否認,好萊塢電影的確有其厲害之處,至少他們能夠強勢進入世界每一個角落,讓全世界的觀眾所喜愛。不過,好萊塢之所以可以成為好萊塢,是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淬鍊,才能夠鍊出今日龐大的商業與製作體系,這絕對不是任何國家所能輕易拷貝複製的。

 

DSC_0175  

 

我們常說的「類型」,其實大多指的也是好萊塢所發展出的類型。同樣的類型到了不同的國度,也會生長出不同的樣貌,好萊塢的偵探片跟法國的偵探片絕對不同,到了香港更是兩回事。而美國人會拍的西部片,因為華人根本沒有所謂西部開墾的歷史,因此能找到最類似的類型,其實反而是我們的「武俠片」。因為影片的模樣,也必須符合觀眾對一片土地的想像,以及一片土地上的歷史文化。我們都愛看偵探片、警匪片、動作片、科幻片,當觀眾看著美國拍的偵探片、警匪片、動作片、科幻片時,完全能夠被說服這個故事的確能夠發生在那片土地上,但我們是否可以接受、甚至想像,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能夠發生這些故事?

 

有時候會很感慨,台灣人似乎對台灣這片土地缺乏許多想像。或許這跟我們的文化有關,畢竟我們欣賞水牛般的腳踏實地,很少鼓勵人不切實際的天馬行空。也有可能是我們看了太多的新聞,把新聞當娛樂,導致於我們對於這片土地只會平板地接收一切報導,卻少了積極的幻想。唯一的超現實,恐怕只有鬼魅的存在,我們無法移動到平行空間,也走不進自己的夢境,更遑論穿越時空。

 

穿越時空,你說簡單,其實好難。電影想要穿越到另一個時空,如果是到未來,得要有所想像,才能夠建立出一個能說服人的空間;如果要回到過去,就得對當時的歷史背景有相當的了解。而不論電影是回到過去還是直搗未來,都牽扯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錢。要建立起那時的空間,不管是搭景或是動畫,都得要一大筆錢做後盾,才能夠做得出來。還有,歷史背景的研究,也是需要花錢的,你不能要求編劇跟導演本身也得是歷史專家,對故事的研究與準備,一定也得花上一比預算,而這筆預算,常常是被人給忽略,有人甚至是認為怎麼連蒐集資料也要花錢(台灣人對文化的「重視」可見一斑)。總之,相信台灣肯定有不少創作者,都會想過時空穿梭的這個點,但種種原因讓他們遲疑躊躇,一方面害怕觀眾的想像力未達(的確不少人連電影裡回憶的戲都沒辦法了,時空穿梭對他們簡直是智力大挑戰);也有可能怕台灣的時空穿梭對觀眾沒有說服力(因為台灣人壓根無法相信台灣人怎麼可能穿梭,但看人家中國人穿梭到清朝倒是看得開心);還有可能就是怕台灣產業不夠成熟到可以支持到整個製作,或是根本找不到該有的預算。

 

《大稻埕》預算兩億(也就是我們國家拆除一個高速公路收費站的預算)。對台灣製作而言,是個大預算的製作,但對時空穿梭這樣題材的電影,相信是相當吃緊的。但是製作團隊在這樣「有限」的預算中,講了一個簡單易懂、又能帶動情緒的故事。如果你有去大稻埕那地方走動走動,仔細看看那個地方,就會發現那一帶的新舊交錯,彷如兩個時空的交疊。導演利用了那個地區的特性,去著手一個時空穿梭的故事,企圖去還原那個地方百年前的樣貌,雖說相當合切,但也是一項極大的挑戰。光是願意挑戰時空穿梭這樣的主題,就是一項相當大的突破與冒險。當有一個創作者願意挑戰自己與整個大環境,去做一個大家都想、卻不敢跨出的那一步,就應該給予鼓勵。至少,《大稻埕》若是在票房上成功,將來如果有人還想說「哎呀,這種東西在台灣不會有人買單的啦!」就會站不住腳,因為《大稻埕》已經為我們踏出了第一步,我們在電影題材上,又多了很多可能性。

 

光是這點我就想拜託大家去支持這部電影。

 

用清楚明瞭易懂的方式講了一段台灣歷史

 

DSC_0095   

不知道大家在念了這麼多年書、考了這麼多次試之後,對於台灣的歷史記得了多少?至少我是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原來我們的新版十元銅板上的那傢伙叫做蔣渭水,而蔣渭水是台灣第一個搞街頭抗議的人。

 

我相信我的情況並非例外,大多數的人其實對於台灣百年前的歷史都模模糊糊,甚至一無所知。就算是有了一個導遊帶著你邊走大稻埕邊介紹,都未必能夠清楚了解那時候的歷史。而《大稻埕》卻在兩個小時之內,讓人清楚記得蔣渭水的故事,並且印象深刻。

 

教育的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過「說教」其實很容易讓人疲憊,劈哩啪啦講了一堆,得到了一群在台下睡著的學生,老師失望,學生看不見希望。大家都同意「寓教於樂」是最有效的,然而寓教於樂卻是最困難的,你又如何保證這個承載著教育目的的「樂」會多有趣呢?想必大家都看過不少奇奇怪怪的錄影帶,用詭異簡陋的影片來演出歷史故事,如果有人喜歡看,那還真是鬧鬼了!

 

蔣渭水這段歷史,其實只是《大稻埕》故事中的一個旁支,他利用一個無用學生與兩光歷史教授穿越時空的搞笑故事,來搭載這樣一段歷史。我們看著、笑著、或許對某些小細節還是會罵著,但是你該笑的笑、該哭的哭完之後,你絕對會知道「蔣渭水」這個人,並且至少記得他的基本資訊(他是醫生、宜蘭人、抗日、搞民眾運動、愛台灣、還有李李仁除了帥演得還真不賴)。我有朋友在臉書上說,他在電影院附近的麥當勞,聽見剛看完《大稻埕》的學生在討論蔣渭水,還說要去找資料多了解一下;也有朋友看完這部片,覺得想挑戰這段歷史在電影中的正確性,於是上網孤狗。這不正是電影後續的效應嗎?要不是《大稻埕》,這些人恐怕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蔣渭水,也恐怕一輩子都不會想要在google上打入「蔣渭水」三個字,甚至看著新的十元銅板時還納悶著:「阿這傢伙不是國父嗎?」學校教書再久、中央銀行換新硬幣發新聞稿,都沒能讓我們知道這些消息,一部電影用兩小時就全部做到了。我不是想說這部片多厲害,但是如果你不服他,是否可以問一下這教育方式跟新聞稿的效益在哪裡?(央行有發新聞稿嗎?還是只有發硬幣?)

 

你看看,教歷史不一定要拿著鞭子念著讓人昏昏欲睡的課文,也不是無止盡的考試測驗,一部電影就能夠讓人記得、並且激發大家繼續學習。你覺得這很簡單嗎?當你看完《大稻埕》之後,請你留在位子上看完所有的字幕,你會發現到他們研究的參考書目,創作者並非信手拈來,而是經過研究、設計,才有辦法把這段歷史放進去。人人常說愛台灣,電影裡面也有很多愛台灣的劇情橋段(可能是我最不喜歡的部份,但我還是很反射性地眼眶一濕),但我個人認為,真正的「愛台灣」是在這個部分,如果不愛台灣,怎麼會去了解台灣歷史,並且想用電影把它傳達出去呢?

 

歷史,是很重要的。我忘了李安在哪裡曾經說過,我們要說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根本,就是歷史。為什麼豬教授是歷史教授?為什麼宥勝飾演的祐熙沒有學會歷史前,就是無錄用?導演或許不想說教,但是他沒有不想告訴你歷史有多重要,因為歷史就是我們的根本,沒有歷史,就無法穿梭時空,沒有辦法創造類型,沒有辦法了解我們的土地,沒有辦法找到我們自己……我說的是台灣歷史。

 

(而我的台灣歷史好弱啊…….

  

隋棠跟豬哥亮演得真好

(楊烈、李易、李李仁也演得很好,吳朋奉等演技派更不用說)

DSC_0090   

一部電影如果可以讓兩個不可能談戀愛的演員在大銀幕上有化學反應,那就不該說它沒成功。一個是名模演員,另一個是搞笑藝人,兩個怎麼湊都難被湊成一對。然而,《大稻埕》裡的隋棠與豬哥亮,卻意外地相當有火花,讓人邊看邊希望「就讓他們倆在一起吧!」即使電影結束,離開戲院,當你仔細想想,好像這倆人如果戲外真在一起,似乎有點令人背脊發涼的違和。

 

其實在葉天倫的前作《雞排英雄》裡,豬哥亮就證明了他不只是個搞笑藝人,即使大多數觀眾喜歡他的依然是他那種餐廳秀式的搞笑方式,葉天倫總有辦法讓豬哥亮在他的電影裡,搞笑之外還有靈魂。《雞排英雄》裡豬哥亮吃四神湯,吃得觀眾眼眶含淚;《大稻埕》裡豬哥亮對隋棠的感情,也讓人相當動容。豬哥亮在其他地方,也許是餐廳秀之王,本土搞笑之王,甚至對某些「上等人」而言,是低俗的代名詞。不過,在葉天倫的電影裡,豬哥亮都是「人」:有感情、有厚度、還能搞笑。其實特別這樣說,是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導演對自己演員的珍惜,葉天倫對豬哥亮的期待,並非只是利用他的搞笑來搏取票房,而是給他一個實實在在的角色,讓他能夠發揮。這是一個創作者的情與義,在現在這個只求虛表的世界裡,的確是很值得珍惜。

 

而隋棠,從《命運化妝師》開始,她就證明了自己是有演技的,電視劇版的《犀利人妻》也讓人對她驚艷;然而,到了《大稻埕》裡,她簡直就成了會發光的明星。有她出現的戲,銀幕上每個分子都會跳動,整個銀幕都活躍了起來。這已經不只是驚艷,已經是驚呼了!看完電影,大家一定都會說「隋棠演得真好!」或許之後,隋棠就會是台灣演技派女明星的代表,還真希望她能好好地為臺灣拍電影,否則現在所有的演員一好起來就去了大陸,台灣就只能留下一聲嘆息。

DSC_0263   

 

因為我就是偏心

 

我必須很坦承地說,雖然寫了幾千字來推《大稻埕》,但我絕對不能說這是我近年來看過最好看的國片,它的確有其缺點,甚至相當明顯。不過台灣電影之前幾乎停滯了十幾年,是從這幾年開始才漸漸比較有機會。要求創作者從題材創新之後,馬上從十馬上跳到一百,只能說是強人所難。或許敘事上,我們還沒有韓國流暢;技術上,或許也沒有泰國的前進(我堅決不想拿來跟好萊塢比)。但沒有一,哪有一百?如果我們努力地贏得了六十分,觀眾卻因為沒有一百分而拿著竹籐猛鞭,那一百分簡直就是遙遙無期。對於誠心誠意、認真製作的本土電影,我總是偏心,並且祈求所有的台灣人都跟著我一起偏心。唯有我們的支持,台灣電影才能不斷進步。

 

(當然我不是說所有的台灣電影都要盲目的支持,有的電影一看就知道是拷貝抄襲、或是拍電影只為了沽名釣譽,那種別說要人掏出錢,挪出時間去看都還怕浪費生命。相信我們都是能夠理智判斷的,別的不說你光看宣傳跟海報就知道這部片有沒有在認真了!)

 

台灣電影目前遇到最大的困境,就是不夠多元。本土、小清新當道,似乎少了本土,就毫無機會。雖然不能說是完美,但我相信導演本人相當清楚哪些地方還可以再改進,並且如果有機會會願意再改進。我們台灣的電影就像一個從學爬到學走的孩子,觀眾們可得伸出手(掏出錢)扶著他們,讓他們不會倒,才有可能未來走得順暢,跑得迅速。否則有一天,如果台灣好電影消失,我們就只能看中國跟香港的華語片了。這時候,你會甘心嗎?

 

(最後還想再問另一個問題:你們看了《甜蜜殺機》了嗎?那也是另一部打破台灣電影傳統思維的好電影啊!如果台灣以後都沒有這樣的電影了,那真的很可惜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