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個人時的注意力,怎會發現二条城地上的那字弱?

很多人常說我很勇敢,因為我都自己一個人出去旅行。其實我沒他們口中的那麼勇敢,2007年以前,我並無法一個人動身到任何地方,有一天,發現自己如果一直等待著旅伴,那很多地方可能永遠去不了了!因而下定決心,讓自己一個人出遠門。之後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一個人的時後,耳朵張得比較開,眼睛看得比較細,情緒不被她人左右,只有這種時候,自己才是自己的,只是,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恐怕沒人知道。

聽到要去北京,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是去工作嗎?」北京成了台灣人出差的固定地點,大家對北京有了刻板印象:去北京是要去工作,或是一定有朋友在那邊才會去,就好像去東京就是要去瞎拼,去北海道就是要去看雪,去巴里島就是要去按摩住Villa,去XXX的目的就是為了OOO......。旅行的目的被固定了,似乎沒甚麼其它的可能性。

我去北京是單純去玩、去散心的,而且還長達12天。許多人聽到了12天的計畫(其實沒有計畫,只是計畫待12天),又來個反射動作:「好久喔~」。而當他們聽到那個被北京打敗的目的地時,更是瞠目結舌,因為,北京打敗的地點,居然是北海道!


選擇北京這個地點的演變由來如下:其實一開始我是打算去雲南走昆大麗行程(就是昆明→大理→麗江(香格里拉)),作了好久的功課,孰料四川雲貴大旱災,外加通往梅里雪山的道路封路,掙扎了好久之後,決定放棄這個行程,而改去去年就想去的北海道。結果下定決心,買了兩本書,爬了好多文,就在三周前的星期六,我將所有的行程排出後抽了一根菸,在抽這根菸的同時,心裡面有個聲音告訴我:「不如去北京吧!」結果,行程就在五分鐘內,從北海道變成了北京,出發時間是同一天,只是回來的日子提前了。你問我這個轉變的動力是甚麼?首要的原因是,我實在不想在這個時候去走一個每天都計劃好的行程,去規定我幾號到幾號要到哪邊,幾點要搭甚麼車到哪裡,幾點以前要回來,要去吃甚麼餐廳,要拍甚麼照片......。我只想把自己放到一個地方,不規定每天幾點幾床,醒過來之後再決定要去哪裡吃早餐,要去哪裡閒晃......,就是一個漫無目的。

北京有很多景點,我也買了一本書來看看:故宮、胡同、頤和園、長城......當然我還是有做功課的 (我還是無法接受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只是這些地方有沒有去成,老實說都沒有很重要。所以到底這次北京行的目的是甚麼?我會得到甚麼?是跟上回去巴黎一樣,可以測試出自己是不是真的討厭這個城市嗎?(我不是第一次去北京,上回因公前往,只得到一個「大的驚人」的結論) 總之,我自己也不知道。

明天就要前往北京了,我現在知道的,只有手上的那張飛機票,還有未來12天要住的旅館地址,其它對我而言,都是一個未知數 (我連行李都是亂收)。這應該還不算是一種冒險 (昆大麗那趟才能算),只是在出發前幾天,身體所有的症狀都跑出來了:嘴破、閃到腰、喉嚨痛、眼睛痛......,老天是在考驗我嗎?

到了北京後,不能上網,遠離了每天脫不了的噗浪,無法把照片即時上傳,這樣的生活到底會如何呢?我怎知?等我12天之後跟大家報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