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心》講的是寂寞,我們以為我們懼怕寂寞,但總有一天,或許需要感謝這檔寂寞。

就在不久以前,有個朋友介紹給我ㄧ個線上交友的網站,像我們這些介在30~40歲之間的女子,生活的圈子似乎已經太固定了,要認識什麼新對象簡直難如登天,我那朋友很認真的推薦我做網路交友,一回家立即把交友網站的網址給我,並且之後也時時關懷我到底加入了沒。

事實上,那個現在廣告打很兇的交友網站呢,我在收到朋友寄來的連結之後,還真的嚐試著去加入,不過後來想想,我現在的生活,上班在電腦前,娛樂在電腦前,已經夠虛擬了,難不成連交個朋友都得要在電腦前?我決心給我的生活在數位以外來點真實,因此放棄了加入網站的念頭。

在網路上尋愛,或許很多人很不以為然,我以前也是,尤其不懂現在的年輕人們,為什麼動不動就有辦法跟網友一起見面,還會討論網友見面如果發現對方是恐龍要如何閃躲。有人說:網路上都是在找炮友吧!以前我也會這樣認為,不過隨著年紀漸長,我發現這些人的行為背後,其實隱藏著更大的情感。

這是我看《霓虹心》時最大的感觸:要不是因為寂寞,誰會想要擁有虛擬的情感呢?

我覺得很妙的地方,是在看完片子之後,有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年近半百的女子,會如此相信網路上的愛情,還居然會傻到遠渡重洋來尋找那個虛擬的愛人?說這句話的人,可想而知不是一個太寂寞的傢伙。片中的奇奇小姐,年輕時意氣風發,想必是為風情萬種的女郎,與某個愛人生下了孩子,交由奶奶養大,沒想到等到青春消逝後,愛情變得不如以往信手拈來,但她依舊惦記著那種被愛的感覺,於是透過了虛擬的網路,以為找到了人生的知己─即使對方也是一名普通到不行的男子─因而決定遠渡重洋去尋找她自以為的真愛。

不分國籍、年紀,「尋求被愛的感覺」這個需求,是不會有所改變的,而面對愛情時的那份躊躇,也不會有所不同。奇妙的是,「被愛」的這種感覺,其實是容易被忽視,或是被其他感覺給填滿的。你問一個工作忙碌的單身男(女)子,為什麼不談戀愛,他第一個理由或許就是:「忙得要死,哪來的時間啊?」是的,人的感情或許可以這樣被形容,ㄧ個人能夠承受的感受就像是ㄧ個大碗,當這個大碗裡可以用忙碌與疲憊,友情與狂歡來填滿時,愛情自然可以退居一旁,不需留給他空間。怕的是,當這個大碗被掏空時:忙碌過後,疲憊猶存,與朋友歡笑過後,突然冷卻的情緒,這時人才會開始承認:假使,現在有愛情......。

愛情其實不是那麼必備,一切只是因為寂寞。

因為寂寞來的太突然,措手不及的情況下,我們選擇了簡便的方式去找到填滿那個情感大碗,虛擬...就讓他虛擬吧!總比空著好。但是虛擬到何時,我們會把這當成真實?當大碗已經空蕩太久,放在碗中央的那串0與1的數字,逐漸逐漸地,我們就把他當做真的,真的影響到我們的情緒,真的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不知不覺的,就像每天掛在網路上,我們真的就以為那就是社交了。

你不認同奇奇嗎?我們都是奇奇,在網路上建立所為的人際脈絡,然而這脈絡,只需電腦當機或是停電就沒了。

說真的很脆弱,但我們都這樣依附著,像寄生一樣,黏著在網路上。

或者,那種「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情感,謝天謝地,可能不必只存在網路上,但是我的老天爺,這就像半滿的碗裡,全裝進去會溢出來,所以乾脆裝一半的狀況嗎?

或許不必那麼憤世嫉俗吧!但這種試探的情感,與網路交友裡的寂寞有何不同?

因為寂寞,所以常陪伴在我身旁的你,逐漸的在我情感的碗裡有了一瓢小小的空間,只要我控制得宜,這一小瓢的空間,不要過度搖晃,就不會隨意擴大,然而中間總有不小心,當外界的事件搖晃了內心,你的部份就會侵入到其他領域,逐漸往戀人靠近,但在有什麼外界的刺激,不一會兒,那方才擴張的領土又被收回,所以我倆就在這一小瓢跟溢出去的空間裡徘盪著,有人稱為曖昧,事實上則是「進一步成愛人,退一步成朋友」的安全區域。我問:「為什麼我們不能勇敢一點呢?」因為失敗的反效果大過於成功的正面力量,我倆都暗暗的盤算著,怎麼往前?何時往前?何時後退?怎麼後退?好有心機的戀愛模式...如果這還能算成戀愛的話。

但,如果你我的心中沒有那一點空間給寂寞的話,就不會有那一瓢的空間給你跟我,就沒有這些計算與心機,你的位置就不會擴散,或不會位移,總之,一切要怪,就怪我倆的寂寞吧!

然而,再甜美、再酸澀,愛情可以被替代、被遞補的,反正他本來就是一個候補的位置,有空間的時候才輪得到他,沒有了愛情,如果我們發現了親情、友情,大碗內可以被填滿,我們心中就不會再空虛,我們依然享受到被愛,而愛情,當他逐漸在情感的大碗裡擴大擴大,最終成為的,也是另一種更深層而無法命名的情感,這時我們就不會叫他是寂寞的遞補品,那時候,我們會稱他為生命。

如果,寂寞可以領著我們找到最後的生命,那或許有時我們可以欣賞一下寂寞,感謝一下孤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