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天空部落格的官方分類裡,居然沒有「文學」一項,好像是天下人都不讀書的!因此也只好把這篇文章放在「社會/人文」類裡。

印度被某些人列為「30歲以前一定要去的國家」,但卻被我列為「就算是90歲也不會想去的地方」,印度對我是什麼?就好像中國之於外國人一般,一個很大很大、人很多很多、文化很神秘很神秘的地方......另外就是天氣很悶很悶、很熱很熱,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要去那裡!

不過文壇最近似乎興起了印度熱 (是說應該興起很久了才對!),然而要不是強尼戴普買下【項塔蘭】版權並宣布即將開拍,我應該也不會去接觸這類的文學。沒想到,在完成拼完【項塔蘭】這項創舉之後,緊接著我又在兩天內拼完另一部印度小說【白老虎】,兩部書,一部是澳洲人眼中十幾年前 (或是幾十年前?) 的印度,另一部是印度人眼中最近的印度,描述的是同一個地點,感覺上卻像一個在天堂,另一個在地獄。


【項塔蘭】在講澳洲逃犯在印度如何找回自己的靈魂,【白老虎】卻告訴大家印度的貧民如何以喪失靈魂的方式來爭取做為一個「人」的基本權利。在看【項塔蘭】時,我被作者引導著,那陣子 (我看了好長一陣子) 我不停想,如果我是生活在印度,恐怕我會是活在貧民窟裡一個快樂的傢伙,不知為什麼,印度的一切在【項塔蘭】裡都是好的、動人的,就算是罪惡,也是可以被原諒的,看到最後,價值觀會有點模糊,因為混黑幫的都是好人,跟住在貧民窟的人一樣,都是朋友、兄弟,人生存都有一個理由,那個理由也就只是「生存」簡單兩字。【項塔蘭】我看了三周快一個月,最後有腫如釋重負的感覺,結尾我有點弄不清,用一部小說來讓一個人解脫,是不是有點隨便?(不過話說這部小說也經歷了十幾二十年的歲月。)

【白老虎】沒有上下兩冊,作者不是越獄的逃犯,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在媒體圈有相當地位的男性,不過他的筆觸卻比項塔蘭的作者來得更尖銳、更反社會,一個原本應該在黑暗地區受人欺凌終其一生的人,藉由謀殺來完成自己成功的夢想,他說他的成功不只是金錢,而只是單純的想要擁有身為人的尊嚴......終究,生存的手段最後也只是為了生存,然而這名貧民在領悟的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煎熬,如同宗教經驗般的甦醒,卻是用謀殺的手段來達到提昇,怪的是沒人怪他,讀者完全可以理解,有錢人太壞,視下人如敝屣,死是他們應得的,但可惜的是,死的不是最該死的那個人!

如果要抱著一般的道德觀去看【白老虎】,可能會精神分裂,因此不建議。

我曾經眼睜睜看著一個人,為了追求他想追求的夢想,坐到自己想坐的位置,硬去扭曲自己的本性,把自己從單純的善良嘴賤,變成了所謂的壞人,他的信仰變成「人要變成壞人才能成功,因為成功的都是壞人」,讀【白老虎】,心裡面一直想到他,難道【白老虎】,這本讓我想在兩天內迅速讀完的書,是在認同他的行為嗎?看完之後,我想不是的,所有好的創作,不管是電影、音樂、文學,必定要奠基在良善的基礎上才能夠成立,【白老虎】看似兇狠,但也不過依循著基礎的道德觀,做人的權利,生存的基礎,主角巴蘭做的事情比較像是一場革命,一場只有自己參與的革命,因為就如他所言,雞籠裡只要有一支雞想逃出去,其他的雞就會把他拉回來!他是一個孤獨的革命者,而革命都會死人的,他的雇主於是成為這場革命裡唯一為革命而死的人!

想把自己變成壞人,來獲得私利的,他做的不是革命,這是兩回事!而他現在很痛苦,我知道。

七個章節,七個晚上,七封信,只有一個故事,是【白老虎】讓人容意一口氣看完的主因,書的文字裡提供了畫面,不是指有抽象的敘述,你可以看到、摸到、感受到那種悶熱窒息,主角領會神遊的魔幻境界,彷彿看了庫斯杜利卡的電影。看完別人的故事,我都會想到自己,我是否是雞籠裡的一隻雞?我是否因為太懦弱、太膽怯而不敢衝出雞籠?如果為了自己的小小革命而必須謀殺另一個人,我是否願意?

應該不需要謀殺吧!但是我必須承認,我本性太善良,就如一些朋友跟我說我是「誠懇型」,是否這種誠懇阻礙了我衝出雞籠的動力?

《貧民百萬富翁》讓全世界的人誤以為看見了真正的印度,在我看來,這部片後續的賣女新聞,或許更能夠代表今日印度的貧民景況,但相對的,也反駁了【項塔蘭】裡對貧民窟終極良善的描述,貧窮終究扭曲了某些人性,或是媒體終究為了銷售量而為人性的走向做出了規畫?問題太複雜,資訊越發達,我們的判斷力是越精準,還是越遲鈍,我們自己都不知道了!

但是【項塔蘭】跟【白老虎】就是真正的印度?他們不過是一部書,大家可別要求太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