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我對藝文活動是有死角的,對電影也許有比較多了解,對於音樂、文學 (近來開始積極探索)、戲劇,我幾乎都很少自己接觸,某一部分 (應該算是最主要) 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對於自行摸索的膽怯,電影可以一個人去看,小說本來就是只能一個人看,音樂的範圍廣大到不知從何下手,戲劇嘛...就是真的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了!

其實自己早就知道這個盲點,可是偏偏戲票就是比電影票貴,看一齣戲可以看兩三部電影,基於投資報酬率,我寧可選擇三部電影,風險也較小,因此第一次看戲,竟然是三年前跟著朋友去看朋友的一個實驗劇團的戲,當時記得一張票只要250元,想說小額投資姑且一試,沒想到看到的內容「實驗」倒還好 (看過幾年金馬影展的人,對於實驗門檻還算是滿高的),無聊倒是真的,戲長兩小時,看了半小時後時時刻刻想要離席,但心想這群還在唸大學的孩子們應該還是需要鼓勵的吧!只是留下來似乎是我最大的善心,結束的時候,我實在是很吝於給予掌聲,因為我真的是受夠了!

第一次糟糕的戲劇經驗,讓我對戲劇又卻步了一次!


三年後的今天,看到誠品信義店貼出了大大的「巴黎花街」看板,敦南誠品大電視下巴竟然也被這齣戲的廣告佔走,版位被搶說真的沒讓我心生怨恨,同樣做表演影視行銷的我,對於戲劇可以砸這麼多錢宣傳,感覺上像是看到同路人!廣告業務蘇菲雅一日問我想不想看「巴黎花街」,我大喊:「要!」其實倒不是對戲有多大的興趣,反倒是對於「什麼樣的戲敢砸這麼大的宣傳」感到好奇,因此,我得到了兩張超級VIP的票,感謝蘇菲雅,開啟了我的戲劇經驗第二春!


前天晚上,跟著同事到了國家戲劇院,老實說當天要不是同事提醒,我真的完完全全忘了這回事!匆促的關上電腦,即使中午沒吃午餐,也沒空補個小點心了,抓部計程車直奔國家戲劇院,一個餓!


老實說,我沒有想到一齣戲這麼長:上半場80分鐘,中場休息20分鐘,看完部出場外已經11點了,近三小時的長度,讓我十分的驚訝!簡直就是像在看一部寶來塢的電影一樣,這樣的長度加上國家戲劇院不甚舒適的座椅,對於坐骨神經實在是一種折磨!


故事其實很普通,像是好萊塢古典時期的影片,問題最後都會圓滿的迎刃而解,真愛戰勝一切!後來發現這是改編自比利懷德的影片「艾瑪姑娘」,這也難怪了,風格劇情難怪如此神似,倒是提醒我該去補補那時期的影片了!


演出的話,金士傑不用說了,他一上台就是戲,你就算知道他私底下長的何模何樣,當他戴上假髮、八字鬍,加上他的肢體、語言、眼神(坐的夠前面看的清楚),都足以讓人相信他就是戲中人,但是還是可惜了這個串場般的主要人物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發揮空間,但是少了他可就黯淡許多。另一個讓人不得不注意的是唐從聖,自從「悶鍋」看到他模仿阿扁以來,就覺得他是一個很好的諧星(能把阿扁演的如此欠揍的傳神也真是有他的),在戲中他還是活靈活現,能爬能跳,有點卓別林+基頓的架式(不過也沒真的就是這兩人的合體,不然就過譽了),只是怎麼看,都是無法擺脫本人的形象,看著他,會想著「唐從聖還滿厲害的」,只不過演員本人還是在角色之前,不似金士傑在舞台上就是角色代表一切!


啊!第一次看戲就批評人家,我真是一個要不得的觀眾。不過人總是有心得感想,就算業餘也算是一種活生生的感受啊!串場的「音樂」,該算是最能讓我整個跳躍出故事線的部分,可能之前對電影比較有興趣,很多表演形式都跟電影比較符合,對我而言,這幾段「串場」的演出,他們「唸詞」的方式,加上舞蹈,似乎用歌舞劇的方式來表現會更有說服力,然而奇怪的是,有節奏的台詞,竟然讓演員用「唸歌」的方式唸出來,說真的我有點難接受,心裡邊聽會邊想著:「如果這是用唱的出來應該會好很多吧!」可惜了!


不過說真的,久聞果陀劇團大名,加上自己老是覺得戲劇與電影比起來,藝術價值上應該要比電影來的更高,無奈這次經驗給我的感覺,總覺得劇場還是有所限制,心中總還是期待著更多一點、更突破一點的東西,單純的劇情順暢其實已經是所有優秀戲劇的根本,一個好的表演不能夠只滿足於劇情的順暢,如果要脫骨成為藝術,一定要發揮更多一點,發堀更多一點,戲劇電影音樂各門藝術都已經發展了好一段時間,後生晚輩總是背負著更多的包袱,但是如果能延用前人的突破,在自己加以組織構思,天才一定是做得到的!


我昨天又看了一次《駭人怪物》,導演如果在我面前,我可能會不小心膜拜他吧!


整體而言,這次給我的戲劇經驗算是ok的,至少只要票價再便宜一點,我會願意在走進劇院,再享受依次戲劇的魅力,不過,回家的時候我在想,戲劇每次演出,就是一個單獨的經驗,不似電影可以壓近拷貝裡多次重複播放,單次的票價高是正常的,也難怪電影能夠發展成流行文化,戲劇的話也許迫於經濟學原理,無法被太多人享有,搞劇場的應該比我們這些搞電影的辛苦多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