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朋友聊天,本來是想鼓勵她低落的心情,沒想到一篇簡短而強烈的「靠夭理論」把她嚇了一跳,我不是故意的!

靠夭,台語,正解是「因為肚子餓所以哭」,跟所有常用的口語一樣,大家常常說,但沒人去求它真正的意思,而且幾乎人人都曾靠夭。 我老了,年紀大了,也靠夭了近三十年了,最近對靠夭的作為感到有點疲倦。 前陣子看了一個由六、七年級所組成的劇團新戲發表,原本想要在新人類身上找到光明的動力,沒想到那齣戲的主題是「新新人類在現今生活為生存掙扎、盲目中尋找方向」這種說來其實不算主題的主題,戲中充滿了演員們的喃喃自語,對生命的絕望、對前途的灰心,一個長達九十分鐘的戲,我看錶看了十八次,在結束時頓時感到生命難得的喜悅,因為終於可以擺脫這沉悶的劇情,希望永遠都不要再看到這樣的戲了。 回台灣之後的兩、三年,一直提不起勇氣掏錢去看國片,大多數的台灣電影似乎都沒有什麼「故事」,卻充滿了「意義」,這些意義來自於主角的內心的疑惑及掙扎,跟我的掙扎沒兩樣,加上沒故事,所以我在現實生活中掙扎完之後,還要掏錢進戲院掙扎,除了要感受主角的掙扎 (通常是我自己幫他詮釋出來的) ,還要感受影片冗長的掙扎,走出戲院簡直會雙倍沒力,因此現在絕對不看用五十個國字無法介紹完畢的國片,西片也一樣,除非我真的閒閒沒事,對生命充滿百分之百的希望,或是影片真的風格化到非看不可的地步,否則要我走進戲院看沒戲的戲,我情願留在家再看八次哈利波特。 我也是一個很會靠夭的人,自己對生活的抱怨,周遭的朋友不知聽了幾百遍,突然之間,我開始厭倦這種抱怨的生活,每抱怨一次,我的心情就更低落,每當我為我的未來感到掙扎時,之後就得為我浪費在掙扎的時間感到心痛,真是自己找罪受,我開始看到,那些成功的人,其實也是在掙扎,只是在掙扎的同時,他們也不停的在往前走,這條路不對,就馬上轉向,絕不浪費時間在靠夭上,靠夭,說真的,如果這並沒有帶來令人驚艷的結果,那真是浪費生命的最好途徑。 最近我把某些電影歸類成所謂的「靠夭片」,就是那種呢呢喃喃、探索生命、劇情無起伏、最後沒結局的影片,看的時候掉不出半滴眼淚、擠不出半個笑容,更糟的是偏偏有人愛在電影結束後討論這些靠夭的人生意義,內容不外乎是一些已經聽過說過討論過千萬遍的哀嚎。快三十了,在人生中開創不出一片天,可以是外在環境的錯,但是到現在還在討論人生意義,那真是自己的錯。電影在奇士勞斯基死後,大師景仰的時代就已經結束了,討論生命、探索人生的大師,只象徵了一個世代的經驗,他們的影片會繼續存在,但是後人如果在複製這些主題,只能說他太不關心現在的生活了!今天已經是2005年了,真搞不懂為什麼就是有人想把片子拍成1990年的樣子!現在的社會也許面臨到更多問題、年輕的世代也許有更多的煩惱,但是討論並不會解決問題,不管是在紙上、底片上、聲音上表現對這個世代的絕望,就是很令我煩躁的,如果這些討論、這些哭天喊地、大嘆人生難過的方式就是創作的話,小妹我願意貢獻個人日記 (不是你們現在看的這些),內容盡是對生命的靠夭,保證精采可期!(我媽不小心翻到之後還小心翼翼的跟我說:「妹,我知道你以前想死,你以後有心事可以跟我說!」一個混亂迷惘:「媽,我真的沒有想死,我只是在靠夭!」) 朋友,如果你還在靠夭,表示你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如果現在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你只有兩條路:認命平凡度日或是等待奇蹟。不然就認自己現在走的這條路就是你想做的,否則就轉行,總之,主題無奈的影片最好還是找出個還算光明的結局,別再靠夭了! 提醒我,我也是! PS 1. 看這篇文的朋友,我必須澄清,這是我對近來所有遭遇我抒發的感想,並非針對某特定人或事所作出的反應,大家千萬拜託不要自己對號入座! 2. 我現在改看書了,目標是一周一本,而且絕對不看靠夭小說。 KK200503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