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一個人 (4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早上我在想,想到當年一個人到法國唸書,一個人無聊的時候,常會有一個念頭,或是說,是一種恐懼。




我走近狹小的浴室盥洗,出來之後,發現門後其實已經是另一個世界,可能是充滿鬼怪的靈界,可能是身處在沒人認識彼此的HOUSE PARTY,可能是突然回到台灣的家中,也有可能是,所有的景物仍然依舊,只是,所有的人都不存在了!街道上聲音靜止,收音機已經沒有節目,電視上只剩下不停輪播的電影,不知道能夠持續撥多少年。 


一個人,可以為所欲為,如果真的世界的人都消失了,只剩下一個人,他一開始會想要放縱,因為放縱的生活在充滿人的社會裡是很難做到的,當人可以自由的時候,第一件事情,會想要放自己自由。 


然後呢?這樣一個人的生活過久了,他會有什麼反應?我猜,他會開始找另一個人,或是另一個人的替代品。


人不會是願意孤獨的。如果真正的孤獨發生了,不會有藝術、也不會有文學,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了創造者而沒有欣賞者的話,那個創作的美就沒有了意義,因為除了創作者本身之外,沒有人能夠去欣賞、評價它,我無法重述當年老師跟我們說過、或是我曾在書本裡讀到的一句話,但是意思大概是這樣的:「藝術 (我當時讀的時候指的是電影) 要沒有了觀眾,那這們藝術就不存在!」人所做的一切,都在爭取其他人的評價,正面的評價,這些評價讓一個個體的人感覺到存在的必要,「存在感」、「成就感」,就是這個東西吧!


所以,當一個人能瀟灑的說出「我不在乎」時,不是因為他真的不在乎,而是他已經得到足夠的正面評價,足以讓他在個體存在上感受到完全的必要性,因此他可以開始拋棄;當一個人說「他寧可孤獨一人」時,是因為他已經感受過被包圍、被簇擁的美好,也許過多這樣的美好,早已成為一種負擔,所以在比較之後,他寧可選擇拋棄這樣的美好,轉而尋求另一個境界的平靜。 


我在想,我沒有什麼條件說「我不在乎」「我寧可孤獨一人」的話,我到今日都還在爭取正面評價,這些正面評價,如同電影期刊中的星星或大拇指,告訴大家一個人存在的意義有多少,這種負擔,只有小人物能夠了解,世界上百分之99的人都是這種小人物,但他們卻不一定彼此了解。 


我在想,如果今天我盥洗結束後走出浴室,也許到的是一個滿天星斗的湖邊、或是點綴著小花的遍地綠草,我可以躺在綠草上平靜的想幾天,這也許是一種美好,也許幾天,也許我無法一輩子待在那平靜的空間,否則會變成一種囚禁。 


如果哪一天我一覺睡醒,發現我所說的語言、我所身處世界,跟我之前所認知的完全不同,我還是同一個我,只是不同環境下不同外表、語言、國籍、身楚地的我,我是否會快樂? 


這不是改變嗎?這不是一種平靜嗎?這不是我這陣子想追求的嗎? 


這幾天開始懷念起一個人在東京的那段日子、那種自由的感覺,自由的美好,是在貧乏無趣的生活比較之下,才顯得出它的珍貴。 


我之所以會懷念東京的一切,是因為對現實生活無趣的一種對比下,產生的「希望做出的選擇」,至於我是否真的愛我在東京的一切,我無法理性的去評斷。 


但是,偶而,我還是希望打開門,門後的世界,會是一個充滿平靜與美好的境界。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第一次,覺得生命可以在此結束,反正也沒有差別。

 





一個人工作,沒有人會跟你交心;一個人吃飯,沒有人會與你同桌;一個人工作,沒有人會關心你現在心情如何;加班之後一個人下班,一個人回家煮飯,一個人吃飯,嚼著無味的麵食,即使已經連續三天都是同樣的食物了也無所謂,總之一個人吃飯,要能夠多有味?

 



生命果然是無聊的,人生果然是不必付出的,有的人燃燒生命、綻放個性會是引人的,有的人註定必須要綁在小小的格局裡,不准有任何一絲絲的情緒產生,這種人是規定要變成偉大的、無情的、無人性的。

 



生命果然是無味、無趣的,總之也不需要強求人家要來了解你,在你解釋之前,他們就已經用自己的既定形象去框住你了:「你,就是這樣!」這不需要辯解,總是有比你偉大的人在裁定你,你總之只能默默接受即可。

 



小時後大人會說:「小孩子有耳無嘴。」現在則是:「小人物有耳無嘴。」小人物是被規定成為某種人的,要你穿上制服,你就得穿上,要你幾點吃飯,你就得吃飯,要你看什麼樣的節目,你就得看,要你如何思考,你就得這樣思考。

 



世界是一個大型的機器,幫每個人都壓縮成某一個樣子,如果你不屈就,除非有人願意把你撿起來、或是有人肯幫你找個可以伸展的空間,不然的話,你就得成為你被壓縮的那個樣子:「你是渺小的、你是微弱的、你是順從的、你是不存在的。」

 



所以我是渺小的、我是微弱的、我是順從的、我是不存在的。

 



我是孤獨的。

 



也不需要哭了,那就孤獨吧!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剛剛在想,這一行似乎有很多人是一個人,為什麼會這樣呢?





稍稍綜合一下,其實也不是每個人,只是比例上而言,這行一個人的機率好像比別行來的高。





為什麼?再這行待很久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真的很愛這行的人,自然而然把自己全生奉獻給他最愛的志業,另一半所愛,當他感受到自己並不如志業來的重要時,自然就離開了;另一種可能性,也是因為很愛這行,因此就把全身奉獻給這個行業,最後就變得忘了還有其他的世界,忘了跟別人社交,忘了與朋友吃飯,忘了下班後得要開創自己的人生,久而久之,自己全部的世界,就成了工作與下班後一個人的自己,然後就一個人了。





我,應該是屬於第二種。




把自己關在想像的泡泡裡很有趣,自己成為想像世界中的演員,想像中的世界照自己的劇本走,比現實生活中來的有趣多了,不需要忍受主管沒來頭的責備、不需要了解下屬無法解釋的倦怠心情或古怪脾氣,不需要順從外界不合理的壓力,或是令人噁心的公關應對、人情事故,一切照著自己的想像去走,有時候,現實生活中笑不出來,想像空間裡卻裝滿了令人發噱的趣味,有時候我會一個人邊走邊笑,然而在面對真實的當下,我卻常常皺著眉頭,幻想的泡泡快要成為我的生活,當這個泡泡大到可以將真實包圍,應該我就是人人口中常說的瘋子吧!





如果瘋子真的是這樣,瘋子的生活真的會比正常人差嗎?





剛從東京回來的第一天,我破天荒的下班時忘了關電腦,走在路上還在家班的同事打電話來,問我到底要不要關電腦;在東京要回國的那天,坐在旅館到機場的shuttle bus上,下車時竟然差點把手邊兩大袋行李給忘在車上。我不知道這些,該歸咎於年紀大了之後記憶力逐漸衰退,還是我已經逐漸把自己退隱到我的幻想泡泡裡,對我而言,活在泡泡裡面時的我是幸福的,我眼中所見、口中所言,全部都是泡泡世界裡的景物對白,別人看不見的,在我眼前卻是如此的鮮明,讓我恨不得叫人實際演出,這就是導演嗎?這跟當導演無關吧!導演不能只管想像呈現,還得顧及週遭太多無趣的鎖事,不如用文字來敘述吧!雖然無法完整的全面呈現,但是至少停留在腦中的景象,不必讓無味的現實生活所破壞。





今天晚上,在網路上逛了一下部落格,我自己的部落格,自從決定出走東京後,感覺上每天都有那幾十個點閱律,是每天都有幾十個人在關心我嗎?這些人很少留言,他們是誰呢?有時候,留言的是一些我不認識的名字,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呢?他們之後會留下嗎?





人都是孤獨的,當你覺得自己是孤獨的時候,自己更是孤獨的,在網路上,點閱律代表了你被多少人所關心、所包圍,然而這些數字,並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孤獨。





我越來越不想講話了,既然說話沒有人想聽,不如噤口;我也越來越不想聽人家說話了,既然我說的話他們不聽,不如封耳;我恨自己的生活是充滿無止禁的抱怨,所以我再也不想講這些不快樂的事情;我不想有不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必須把自己的某些情感關上,把許多不平視為理所當然,然後,逐漸的,我會變得麻木,讓泡泡裡的快樂把我包圍。





這就是虛擬吧!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吃飯,看起來很孤單,豎起耳朶卻不一定無聊。





在東京吃蛋包飯,對面做了兩個OL,其中一個女生跟我點了相同的蛋包飯,就是電視上看到的那種半熟的蛋煎成蛋包放在番茄醬雞肉炒飯上,吃的時候得用刀子把蛋包從中間切開,在用湯匙把蛋包攤好在炒飯上那種。




之前就很想吃了,沒想到吃到了之後卻沒有想像中的美味,番茄醬的味道太重了,讓她想起所有的美國食物,我十分歧視番茄醬,這是一種搭配無趣、無營養、無味食物的佐醬,半熟的蛋包原味是十分香甜的,沒想到店家竟然端出了一碗番茄醬讓人淋著吃,我實在很不能接受,炒飯裡的番茄醬已經很搶味了,怎麼可以再添加番茄醬呢?這又不是肉汁!





每個人對吃的要求程度都不一樣,這對我而言,有點像人對電影體會的程度各有不同,有的人只吃炸雞薯條,連在法國餐廳都跟服務原要番茄醬,令人傻眼;有人只能看好萊塢片,不管是尼可拉斯凱吉禿頭闖關或是哈利波特變魔術或是恐怖凌虐,只要是美國的、講英文的,他都看,而且只看這個,還可以說出不少影片中的大到哩,這也算是一種程度。





當我不齒番茄醬的味道時,竟看到對面文靜優雅的日本女性,把所有的番茄醬全數淋在蛋包飯上,一邊吃還說著少數我聽的懂得日文 “OISHI。她真的覺得好吃嗎?頓時很想請她吃麥當勞的薯條,比較便宜味道一樣,或是下回可以推出番茄醬口味的牙膏或漱口水,讓她愛個夠!





一個人吃飯,還可以觀察到別人的私生活。





我一個人在新光三越樓下的阿官火鍋吧台吃著當然是火鍋,兩邊隔壁的個人毫不保留的談起他們的私生活!右手邊兩位看來像在財經界服務的女性,從無趣的衣著到死板的化妝,就看的出他們的工作是我不會想要從事的,從她們二位的對話中聽來,其中一個女性剛與男友分手,男友卻不停打電話來與她勾勾纏,因此她似乎好像很困擾 (真的嗎?),請他不要在打來了!另一名女子卻是有著正牌男友卻與其他人玩劈腿遊戲,還義正言辭的說反正她男友也這樣為什麼自己不行?原則上她想怎樣我都不反對,但是沒必要講這麼大聲,讓我不評斷都不行。





這兩個女人應該也是必須要用男女關係來證明自己的優越與存在感吧!
左邊的是一家三口,父母帶著應該只有國一的女兒來吃飯,父親似乎是懷著補償心態來的,從點餐開始,父親就不停的對服務員說:「她 (指女兒) 點什麼都給她!點什麼都好!」這點服務員當然是知道啦!不然店開來是做啥的!只是父親的態度似乎只是對難得帶出來吃飯 (雖然只是小吃街) 或是難得團聚的女兒做出補償:「你要什麼都沒問題!」可惜了不是高檔鐵板燒,只是百貨公司美食街,又有點沒誠意,或是父親其實也沒什麼錢吧!小吃街對每個人而言並不是都是很平價的消費。





點完菜之後,這家人就完全陷入飢餓的狀態,自此之後沒有聽到一句對話 (一開始父親還有只到女兒該怎麼煮,倒是沒聽到母親的任何一句話),應該也不是什麼溝通無阻、交流暢通的家庭吧!





一個人吃完飯,就是一個人去結帳,自己吃自己付,無拘無束,只是小吃街有時真的不便宜,這一餐要300啊!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怪的是,今天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卻因為誤觸鍵盤,整篇文章被全部洗掉兩次,這是我第三次寫這篇文章,之前兩次都是順手捻來,沒有草稿,每次寫文章,內容都不同。



 



一個人,沒錯,我是想說「一個人」,我本來想說,我似乎已經習慣了一個人,常常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吃東西、逛街、逛書店、看DVD,一個人做這些事情,其實很自由,沒有拘束,只是太常一個人做這些事情,有時多少會覺得孤單。



 



看電影的時候,如果身旁的人是自己來看,通常我都會仔細觀察:他長什麼樣子?為什麼會自己來看電影?自己看電影的人,電影開演前會做什麼?為什麼不找別人一起來看呢?然後我才發現,自己其實也是一個人來看電影的,也許,我們選擇一個人的原因,是相同的,也許只是很單純的想要一個人來看電影罷了。



 



之前在國外唸書,雖然不是一個人,今天想想,其實也常常有一個人的感覺,兩個人在一起,心靈沒有相通的感覺,也是會感到孤單,不如一個人,現在回想起來,之前那樣,不如也算是一個人。




怪的是,沒分手前,就算兩個人不在同一片土地,我還是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人,總覺得,自己還有另一邊,只是在另一個空間,直到現在分手了,就算身旁環境沒有改變太大,自己也不再為分開的事情傷心,感到的卻是更加純粹的「一個人」的感覺。



 



昨天,還是一個人去看電影,感覺上,似乎已經很久沒有一個人看電影了,昨天的感覺特別強烈,應該是恢復了大學時代常常一個人看電影的狀況,心靈上是一個人,個體上是一個人,真的是一個人了!



 



下個禮拜,我必須一個人去旅行!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一個人去旅行,目的地只有一個:東京,選擇東京,是因為近、沒有時差問題、機票便宜,不是為了追星、不是為了血拼,沒有目的、沒有計畫、沒有行程,想要把兩年內快要燃燒盡的靈魂給補回來,至於怎麼補回來,自己也不清楚,也許是年初開始一連串的不順利,讓我想暫時忘記一切,在異地當一個不會說話的陌生人。



 



既然是要一個人,而且是突如其來必須一個人 (本來有朋友要跟我一起去,不過她因為工作的關係而無法達成,沒關係的!),就得要事前做點功課,然後我才發現,即使日本就離我們不遠,我跟它之間竟是如此陌生!歐洲國家、美洲國家,只要是用拼音字母,表面上的理解似乎就不會這麼困難,在日本,無法理解的語言、用日文拼出的外來語、複雜 (卻沒有像巴黎那麼複雜) 的地鐵圖,竟能讓我如此恐懼!我順從朋友的建議,反正就搭車,然後隨意下車,隨意逛逛,說不定能夠探到什麼不同的東西。



 



也許吧!反正我也沒有什麼目的。



 



在決定這趟旅程前,原本我會寄望,這一趟旅行能夠給我帶來新的體會,只是這兩天我仔細整理了我所有的期望,及實現的比例,百分比幾乎是零,因此,我決定不給自己任何期望,也許這七天,會是一個修行,不說話、不工作,只有聽跟看,不知道回來之後,我是否會成為同一個人。



 



我不知道一個人是否是好的,重點是我現在也別無選擇,情感上、心靈上、還有很多我說不出的方面,我都是一個人的,在剛剛被洗掉的文章裡,我說,在一起不是指個體上的共存在同一個空間,而是心靈上的互相了解,不然,地球上人這麼多,為什麼還有這麼都孤獨的人?兩個人如果心靈相通,在一起即使不說話,也不會感到孤獨,一群人互相不了解,話不投機還是半句多。



 



自從分手以來,同事有人不停在為我物色對象,我個人倒是沒有這麼積極,一方面我自己很清楚,從小我就知道,我不是那種會受異性歡迎的女人,我個子大、脾氣大、能力強,男性即使不算避之唯恐不及,也是那種會被他們私底下形容成很恐怖的那種,然後外加在身材上開兩句玩笑,我也很清楚,我不會為了這些人做改變,即使有人曾經當著我的面跟我說「因為我的能力太強,所以會讓男人感到恐懼」,我也不會為了這些有閹割恐懼的人做任何的改變,我已經三十歲了,能力強可以獨立思考不是我的錯,更不是我的弱點,應該改變的是他們,但是說這麼多,只是證明了,我已經充分理解大部分的男性動物,可以打動我的人十分少數,就像好男人一樣難找,我不確定積極拼命的去找是否是正確的,所以目前並不想花這種心力去下這功夫。



 



然而,這樣子的孤獨會維持到什麼時候,說真的我也不了解,這陣子遇到了很多年輕人,領悟了自己已經成為三十多歲的年長派,十年很快就會過去,很快我就會變成四十歲、五十歲,我不想一輩子孤獨,但是更不願意遇到一個不好的人免強過一輩子,不過,這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嗎?



 



高中的時候,我媽帶我去算命,算命的說,我在大四的那年會遇到我的真命天子,他是出生在南方,然後我三十歲的時候要結婚生子,如果三十歲沒結婚,那就是錯過了。



 



之前還有對象時,我會用不同的解釋將他與這段預言結合,現在看來,如果他真的就是預言中的那位,那我就是錯過了,一個人的命運已經注定,然而,如果他不是的話,只有兩種可能:預言中的人還沒出現 (即使我大四已經過了八年),或是預言是錯的。



 



不管怎麼樣,這些都已經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下週的東京行,感覺上像Lost in Translation,不過人生不是電影,期待一個無聊的旅程,或是一個無趣的下半輩子,也許生命會更快樂一點。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