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我睇影 (16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不知道已經有多久沒有上過凱特溫絲蕾所主演的電影了,這陣子卻密集的一連上兩部,兩部以愛為名,內容卻遠遠出乎「愛情」的電影,兩部電影,都可算是凱特溫絲蕾演藝生涯中的另一個里程碑,讓她正式成為演技派巨星,如她領奧斯卡時所言「跟梅莉史翠普同等級」(但是史翠普算是化石級,溫絲蕾還有一段時間得努力,才能有史翠普的地位)。


《為愛朗讀》這次依然與上回的《真愛旅程》雷同,我的意思是,如果去看電影只是為了要看「愛」,那恐怕你會因此而失去太多!《為愛朗讀》說的不只是愛,裡面所談論到有關於法律與社會正義,與內心的道德判斷此等複雜而難以言喻的元素,是讓這部電影更為豐富的原因。當然,談納粹與集中營太無聊,加上對於絕大多數的台灣人而言,納粹與集中營實在是太遙遠,恐怕許多觀眾還會因此而減低走進戲院的動力,不過如果觀眾的心思如此狹隘,的確他們就錯失了太多,因為納粹與集中營的部分其實不難懂,這不是一部講述歷史的電影,只要觀眾了解了「集中營是恐怖的屠殺行為」這個前提,就可以比較沒有顧慮的繼續看下去。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不知道誰說過的,「人只有第一次戀愛是真的,其他都不一定」,如果還要自己討論回那個很多人覺得無意義的「愛」上面,我都不一定能認同,劇中的男主角麥克對於女主角漢娜是我們口中所謂的那種至死不渝的愛情。麥克的愛是如此的自私:從一開始對漢娜的關係,是一種肉體的迷戀,漢娜的消逝也許對他造成傷害,但這個傷害卻遠比不過她重現於他生命的方式來得震撼,他的女神挑戰了他對道德評斷的界線,也影響了對他自己的道德正義行為 (當他要鼓勵漢娜說出實情時,卻臨陣脫逃,並且隱藏這個祕密數十年,等於眼睜睜看著漢娜做了幾十年的冤獄)。漢娜當然也是自私的,但她有比這種凡人的自私更大的問題,是她的自卑,她是一個沒有學識,生活無趣,毫無理想,跟個日晷般的作息,僅把工作當成維持生活的經濟來源,被生活磨得沒有個性的人。對麥克而言,與漢娜的短暫戀情也許是一個美好的回憶,但對於漢娜而言,卻可能是她這一生唯一精采的火花,那株到她生命的最後依然維持著點點腥紅的火花,支撐著她無趣的生命繼續前進。

其實,做了這20年的牢對於漢娜而言,根本不是太大的問題,反正她的生命已經是一個牢檻,有沒有泥牆鐵柱她把攔住,根本只是個居住環境的問題。

說穿了,漢娜是個十足可悲的女性,麥克,就如他晚年時終於發現,自己是個十足自私的傢伙。

我不是甚麼影評家,實在很不想跟寫論文一樣一條一條的討論這部影片,這部影片可以討論的線索實在太多,我僅能以平凡觀眾的角度,去發表最俗氣的愛情觀點。然而,影片本身而言,在處理這些堅硬、重要的主題時,卻又能夠用愛去柔軟這些歷史與法律上的問題,只能再說,《貧民百萬富翁》能夠在本次奧斯卡獲得全勝,只能說是形勢比人強,或是美國人受夠了本國政治問題、國際歷史問題、同性戀議題,轉而想要發揮美國人寬容的胸襟去關注第三世界貧窮問題而得到的產物。

談到影片本身,很有趣的一點,片中幾乎所有演員都是德國演員,就連演年輕麥克的那位都是德國演員 (我一度把他認成《納尼亞傳奇》裡的哥哥,後來才發現他是德國人,並且演出本片時未成年,超齡演出還大膽全裸,實在是很驚人),而女主角凱特溫絲蕾與長大後的麥克瑞夫范恩斯卻是英國人,我不得不說,雖然溫絲蕾得獎實至名歸,但是在我心目中,溫絲蕾實在是沒有德國女性那種剛強的五官,在我心中的漢娜 (當然還沒有看過原著,只是看完片後一己之見),應該是臉部線條更剛硬,並且比溫絲蕾的演出還要在鄙俗一點,畢竟她沒有念過書,還會主動勾引一個高中生,這絕對不是一個在當時道德評判下所謂優雅的女性做得出來的。而瑞夫范恩斯的臉左看右看都像是英國人,演出德國人也只能說是一個怪,只能說進入好萊塢製作系統裡的影片,還是得要大明星的加持才行,否則弄出了個全部都是德國人的,那就是一部德國片了。

最後,依然得要讚許溫絲蕾的勇氣,溫絲蕾雖然在片中背部全裸,並且露兩點,但老實說,她的軀體並非絕美,只能說是一個「正常女人該有的身體」,身在演藝圈,她自己一定了解自己並沒有一般觀眾心中所想的唯美身材,可是要能夠面對這點,並且勇敢裸露,尤其是當年許多毒舌派的傢伙最愛批評她的身材 (有人愛叫她「肥溫」,偏偏那些人又沒多瘦),與其說這是一種「自信」,不如說是一種「自愛」,自己唯有自己一定得愛,才會得到世界的喝采!

《真愛朗讀》3月27日上映,片商宣傳上沒有甚麼噱頭,影片議題上也很難操作,但是誠心推薦,該周請務必看那片!

先看一下預告吧!










誰推薦這篇文章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陣子因為奧斯卡,真的有太多影片好看了,看來國片排在二月上,簡直是一個找死的行為啊!(這是在說我自己的那部片嗎?......YES)

今天晚上去看了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之前看過書,但不是原著,而是另一本改編自這部原著的另一本長篇小說,叫做「愛情的謎底」,已經是一個感動到唏哩嘩啦的程度。今天看電影時,三個小時的電影,嗯......要說好嗎?總覺得大衛芬奇變的越來越不銳利了,反而開始文藝腔了起來,三個小時的電影,感覺上沒有太大的驚喜,不過在看到越來越年輕的班傑明,還回頭去找她已經變成老太婆的愛人時,眼淚與鼻水依然難以控制的流了個滿面......。


這個雙水管齊開的場面並沒有維持太久,因為看著有著18歲臉孔的布萊德彼特,心裡頭那個「難怪這傢伙是越老越紅!」的想法不斷浮現,看著彼特先生脣紅齒白金髮臉孔,馬上讓我想到胖寶部落格上曾有一張布萊德彼特年輕時的蠢照,兩張臉簡直一模一樣!就是一個蠢蠢呆呆的樣子。雖然情感上是動人的,但是私人的記憶卻馬上把我拉回現實,在心裡哈哈大笑。

我還是比較能夠體會凱特布蘭琪所飾演角色的心情,當自己的愛人越顯年輕,自己卻益加年老,在面對愛人的同時,更是在面對自己的老去,那種情感與肉體對仗不起來的感覺,這樣的愛對於女人而言,簡直就是一種自卑。

最後,愛情與母愛幾乎合為一體。班傑明因為女人的母性而得以生存,也在自己愛人的母性保護之下離開世間,也許世間上所有的男人都是小孩,不管在哪個年紀,很多的男人,要的愛到最後是一種母性。不知道這是對於女人的幸,還是不幸?也許世界就是這樣運行的吧!

我對班傑明只有這一點點的感覺,我很高興最後奧斯卡最佳影片是頒給《貧民百萬富翁》,《百萬富翁》對我而言,雖然不是片商所言的「勵志」,但是流暢通俗,卻是這部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然而,我一直覺得,美國人似乎更應該將最佳影片頒給《自由大道》,畢竟在這麼硬的題材下,能夠這麼順暢地說完這個故事,並且完整表達出核心理念,並不容易。選擇頒給《百萬富翁》,或許更凸顯了奧斯卡的大美國主義,就如《百萬富翁》裡的一場戲,當美國人被搶光的同時,仍要保護那個被司機狠揍的印度小孩,「給你看看真正的美國,錢!」錢!還有權利!還有一種傲視全物種的性格,頒給《貧民百萬富翁》,也許讓美國人自以為又更關懷世界的邊緣,然而卻無法掩飾,他們依然很難面對自己的缺陷。

一年有這麼多好片,為什麼只搬給一部,只能說,每部片都有他的氣,有的片子就是會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就中了。但是大家如果再問要不要看《百萬富翁》,我還是會推薦;要不要看自由大道?我也會推薦;要不要看《誘惑》?我也會說不錯看;但是也是要看《陌生的孩子》、《黑暗騎士》、《我和我的小鬼們》、《禮儀師》......總之,獎項只能作為選擇的參考,而不是選擇的重心。

我想看《請問總統先生》,但看來本周再不看,下次再見到就是DVD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感覺:【崖上的波妞】絕對是開春以來最佳恐怖片!

我所謂的恐怖,不是電影不好的那種恐怖,而是看完簡直讓人不寒而慄的那種恐怖!波妞的確是個不討喜的生物,因為,這種生物照理來說不應該存在於大自然界,如果被發現應該也是被人當成怪談來看待,因此我之前對波妞的預告片有很強烈的恐懼感 (我根本不敢看),直到不知道為甚麼,有一天覺得這小女孩的歌聲很有趣,當成手機鈴聲比較不會讓人緊張,把鈴聲改成波妞,之後突然就打破了這個心結。

然而,看完之後,我依然要封他為近日來看到最恐怖的電影,原因如下:


一、波妞依然是不明生物

小時候聽過一個恐怖的故事,某人有天殺了人,把人丟到海底餵魚,後來釣魚來吃,居然發現魚的頭是人的臉!!! (或是類似的,總之故事結束在魚的臉=人的臉),感覺上波妞與她的姊妹們,正是這個故事裡恐怖來源千千萬萬個化身,你開開心心的買回一條金魚要養在魚缸裡,魚卻跑來跟你說:「波妞...宗介...Suki!!!」這是何等恐怖的事。然而,片子裡居然大家都把它當成「可愛的金魚」,真是個活脫脫的烏托邦,我在下面看的簡直全身汗毛直立!

二、宗介居然五歲就娶媳婦,母親居然開明到沒意見

宗介直呼他媽名諱「理莎」,可見他們母子之間應該有西洋人的開明態度,但是,五歲就讓兒子娶媳婦,這未免也太超過!!! 這讓我想到甚麼呢?古早年代的那種童養媳,先把女兒送給你家養,然後以後就嫁給你兒子。童養媳原本是一種可悲的化身,在這部片子裡卻成為了純真愛情的見證。波妞宗介兩家人應該攜手去看【真愛旅程】,保證波妞的爸媽會立即打消讓女兒變成人類的想法。

三、波妞你別傻了,你終究會變成一堆泡沫

波妞改編自人魚公主,所以就如片中她爸所擔心的,萬一宗介哪天不愛她,波妞就會變成泡沫,消失在海裡。她爸的擔心是對的,因為男人畢竟還是比較了解男人,宗介這傢伙現在才五歲,他上小學還好,等到他上國中就會開始把妹,這時波妞不必等到嫁人,就鐵定會變成一堆泡沫。但是如果宗介聰明的話,就必須了解這背後所存在的威脅,波妞的爹跟娘可是海中的男巫女巫,當初波妞擅自離家與情郎私奔,就搞的整個村子都毀了,如果宗介長大後要把妹前先喚起這段記憶,應該就會卻步。不過這樣宗介也慘,五歲的時候給了一個衝動的承諾,居然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還,波妞賠上生命更慘,你說爹娘把女兒交付給你,你沒好好照顧還把女兒弄成了堆泡泡,他爹娘不再翻一次才怪!更別提波妞那一大群還沒長大的姊妹們,他們可都是有魔法力量的!

恐怕還是得到波妞長大,不幸福的嫁給那個早已不愛她的宗介,然後看開,留下遺囑,交代父母姊妹千萬別復仇,然後走向大海,迎接自己的悲劇,但是波姐妹們依然無法放過宗介,讓宗介一人獨自應付全村的責備與魔法人面魚的折磨。誰叫你花心?自找的!

四、恐怕崖上的波妞,不久就變成了岸上的阿信

波妞有魔法時很厲害,宗介要他把傳變大就變大,發電機壞了就用魔法修。變成人之後,以為就可以解脫了嗎?要吃火腿可不是這麼簡單,不如每天照三餐拖地洗衣,再來燒飯煮菜 (偶而說不定還得烹條自己的姊妹給殘忍的人類解饞),你以為阿信的故事是怎麼開始的?說不定就是崖上的波妞變成的啊!

五、為了一對五歲男女的真情,整個村子都毀了

用這個故事來跟布希說,雙子星大廈其實不是恐怖份子所為,只是紐約市裡某個魚販的五歲兒子不小心跟一條五歲的人魚玩起來了,恐怕布希會氣到去跳樓。整個村子都淹了啊!大家還都開心的划船去。我應該是入世太深,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我們回歸到最單純的那一點,完全的童稚,與世無爭,因為小孩子不會在意家業的損失,只活在當下。這樣就更讓我們覺得自己的恐怖了。原來,我們已經變成了這麼恐怖的人啊!

以上是我列出的五個恐佈點。雖然恐怖,但是影片品質依舊,各位原本想看的人,可別因為我的觀點而卻步了。








誰推薦這篇文章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其實,在決定去看【真愛旅程】之前,我連這部片是甚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凱特溫絲蕾因本片獲得金球獎並且提名奧斯卡,這是她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暨【鐵達尼號】之後再度攜手合作,是【美國心玫瑰情】的導演、也就是溫絲蕾的老公山姆曼德斯的新作,如此而已。

原著小說在博客來宣傳做很大,昨天居然也躍上了蘋果日報,看著影視名人們不著邊際的推薦,對於電影與小說著實一點助益也沒有,不過卻提醒了我這部片今天上映。本來決定昨天練完瑜珈要直接去看波妞的,但由於波妞該等生物不存在於現實自然生命體系裡,本人一直對牠有所恐懼,因此決定乾脆先去看部有「人」演的,來解解許久沒進戲院 (其實也才一星期) 的癮。

不過,【真愛旅程】還真好看,好看的我真想把書也買回家看。


你會驚訝,原來這部影片讓【鐵達尼號】這對銀幕情侶來飾演,會是多麼的恰當!然而,選擇晚上10:25分的場次,被熱戀中並且拿著爆米花等著看一齣浪漫愛情劇的情侶們所團團圍住,會是多麼的危險!【真愛旅程】影片不如片名浪漫,它說的是一段走不出的關係、沒有出口的愛情、無法解決、卻所有愛侶總有一天會面臨到的問題:習慣、周而復始、日復一日、無聊、無趣......夢想的毀滅、現實的巨大。真愛走到那一步,都有被摧毀的危機。有人選擇面對它 (充耳不聞,或是乾脆視而不見)。【鐵達尼號】裡的傑克與羅絲之間的愛情之所以甜美,是因為這段感情在最美麗的時刻,讓死亡分離了他們。如果傑克與羅絲結了婚、有了小孩,結果就會變成【真愛旅程】裡的法蘭克與愛波,去面對現實,然後慢慢的被征服、侵蝕。在【真愛旅程】裡,並沒有去掩蓋男女主角的老態,李奧納多與溫絲蕾兩個大明星,在片中看盡了15年後的衰老,他們眼旁的皺紋,告訴著還有回憶的觀眾,再美麗愛情都會老、都會逝去,然後變成我們現在看到這個樣子。然後你會問自己,所謂的幸福是甚麼?人是必須要安於現狀、還是要勇於突破?

年代的改變,讓情感關係變得有所不同。法蘭克與愛波這對夫妻,如果是生活在今日,愛波絕對不必去黯然面對死神。以她強悍性格,必定是在職場上有所成就,最後應該會帶著孩子離開,過著沒有男人的生活。然而,那個年代不一樣,那個年代,女人必須在家裡相夫教子,與所謂的「好友」相聚,都無法吐露真實。所有人都必須活在必要的虛偽裡,因為說真話的人只有一種,叫做瘋子!

沒有人想當瘋子,所以,人人選擇繼續惺惺作態,這點跟今日多少有點雷同,只是今天,說真話的人沒人會當他瘋子,會當他是討厭鬼罷了!

我看電影的時候 (我是一個人看的),左右兩邊各坐著一對情侶,左邊那對的女生,前面半小時都在大嚼爆米花,右邊那對的女生眼神,還越過我白眼她,我深深的希望左邊那對平凡情侶可以不要看懂這部電影,因為看懂了,說不定對他們之間的關係完全沒有好處,或是,萬一他們看懂了,希望這算一劑280元的預防針 (不含可樂爆米花),讓他們了解他們20年後就只是這樣。也許我是對於愛情比較沒有信心的那種人,愛情是種有保存期限卻沒有保固期的產物,所謂的愛侶,想要永久相愛、長相廝守,就必須看破愛情中的不理性,然後在愛情的後半段,延伸出另一種互相倚賴的關係,這時,是否該稱之為「愛情」?或者是,我們對於愛情的定義也許必須再寬廣一點。

回到家之後,我再看了一遍水果日報上那三個名人的讀後心得,更強烈的懷疑,兩位男士究竟有沒有看完這本書,還是果真男生能夠看見的,跟我們女人看見的是完全不同層面。范逸臣所說的「人都會在工作場合中對其他異性有好感,差別只是在於他敢認」簡直與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八竿子打不著,反倒與他的個人新聞相呼應罷了!我懷疑他恐怕根本因為過於忙碌根本沒看這本書,所以才會有這麼皮毛的感想出來。而范植偉應該是有看完整本書,但是他的感想卻結束在自己追求夢想的那一塊,還引述尼采的話 (在我看來似乎沒有必要),恐怕兩位男士的想法,再呼應女士 (楊千霈) 的講法,更證實了男女之間思想上的差異,完全沒有交集的討論,恐怕只是間接呼應了作者對於男女之情發展的懷疑罷了。

最後,該結束在哪邊呢?【真愛旅程】是改編自知名小說的,原文片 (書) 名Revolutionary Road是傑克與羅絲......喔不,法蘭克與愛波最後定居的那條路,是他們的牢籠,也許我真的該買那本書回來看看,在李奧納多與溫絲蕾傳神精湛的演技下,將這段壓抑緊繃的夫妻關係詮釋的如此恰當,可證實這兩個演員雖然之前都貴為偶像,但也都是真材實料不是蓋的。

十分值得一看的電影,感情生活已經出問題的人,建議等你理性面對之後再去看,省得看到自殺去!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電影票房十分冷清,上周末甚至創下來十年來電影周末票房最低紀錄,所有上映影片,不論舊片新片,加起來的票房也只有少少的一千萬,等於一天做不到500萬,這種驚人的數字,似乎並沒有減緩每周影片「躍躍欲上」的情況,一周還是有8~10部片等著上大銀幕,低迷的票房水準,當然讓許多小片死的比以前更慘,似乎許多「有機會」的好電影,都成了電影市場裡的砲灰。而《海角七號》大成功之後,也沒有帶來所謂的「國片復興」,接下來幾部國片,除了《1895》因為有國家支持所以撐到2000萬之外,其他也只能以「死得很慘」四個字來形容,就當海角年底辦尾牙時,我都只能說「海角之後,我們都已經被卡車輾過兩次了!」來自嘲,不過當看到田中千繪時,心中想著還有一部被坦克車輾過的片,再見到范逸臣,想到他三月即將上映的新片會是被甚麼車給輾過去,心中不知該是要心酸,還是要寬心。

不過,以上的一大段話,都跟我今天要聊的主題沒甚麼關係,因為我想說的,是幾部影片很好,但票房欠佳的電影,而這陣子優秀的影片大多都是日本片,不是令人驚奇,就是令人開懷,跨年時有《魔幻時刻》,本周又去看了兩部:《嫌疑犯X的獻身》與《有頂天大飯店》。



《嫌疑犯X的獻身》是我所謂的「驚喜」。這部片原本是在我的DVD片單中,沒有打算進戲院看的,要不是因為某媒體朋友突然到訪本公司並且強加推薦,恐怕我是不會走進戲院看這部電影 (當身分恢復為一般觀眾的時候,就可以思考,為什麼我當初不會想要看這部片,又是為了甚麼想看這部片!)。而就如該媒體朋友所言,該片所為的男女主角:福山雅治與柴崎幸,在片中適當扮演了花瓶的角色,尤其是福山雅治那對讓人想「啾一下」的嘴唇,也讓這部說來不算太輕鬆的電影裡,帶上了幾分遐思。電影流暢無冷場,是一部優秀的商業電影所需要具備的最根本要素,這部片當然有,這裡就不贅述了。應該說,這部片最令人驚奇,也最扣著所有觀眾思緒、跟本就應該算成男主角的,是嫌疑犯堤真一。原本,給同事與朋友打過針,應該不會在該落淚的地方落淚,但是堤真一的演技,卻讓人最後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

那是在最後五分鐘吧!影片的最高潮。當你以為可以準備收拾心情走出戲院時,堤真一面臨了他默默愛了許多年的人─ 那個他所默默保護的女人。而當他以為一切都已經圓滿了,他可以死而無憾時,那個女人依然深深傷了他的心,她沒有做甚麼,她甚至只想要當面再面對一次那個曾經讓她害怕到發抖的男人,她只問了他「為甚麼指有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幸福?你為甚麼要這樣保護我?」堤真一的演技在這裡完全爆發,不是一般電視情結,哭訴著我愛你這種劇碼,而是痛苦的哀號:「為甚麼?為甚麼?」為什麼?為什麼你會這樣問我?難道還不明白,是為了愛嗎?

當人默默為愛做出一切,有人會很駱駝的說自己其實不求回報。不求回報的意義為何?是對方可以不必用同等的行動來付出。但是,並不代表對方可以不必懂。然而,有時候這種默默的愛,如果不說出口,又有誰會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愛呢?

你要說這種社會,其實是一個極度需要白話文的表達,又十分依賴隱喻法來逃避。用隱喻法來低調表現出自己的愛意,內心奇時期盼的是白話文清楚的告白,沒有清晰的答案,只能算是曖昧,或是說成關懷,不能成為「愛情」。所以,來了一堆默默付出的人,也衝出了一群嘴上不停說愛的男女,愛情的世界裡似乎也有兩個區塊,一片在清楚明白裡打鬥,另一片在灰暗裡糾纏。

片中嫌疑犯所犯下的罪,算是人所犯的罪,還是愛所犯的罪?愛情所讓人犯下的罪,通常都是引人入勝的,大家還記得那王水融屍案嗎?當犯案者假釋出獄時,有一陣子媒體還曾經緊追過,愛情所犯下的罪過,真實人生裡還真是不少。像電影般的情節,在現實中上演,肯定沒有電影中那麼精彩,恐怕只有痛是更多的,只是,我們這種活在白話文,也許真的無法去體會那片愛情的灰暗所帶給人的意志。

我還聽過周遭的人發生過這樣的案例,這種案例還不只一個,一對男女在一起,女生不知道為什麼,老是會懷疑男友周遭的女性都會勾搭上自己的男人,於是會不停以電話控制男友行蹤,甚至騷擾男友的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不但讓自己的男人煩不勝煩,也讓男友身旁的友人對這名女子產生反感。男人久了之後當然也會受不了,如果要提分手,女人又會祭出死給你看的戲碼,讓男人更無法接受,就只能拖著放著,無形間不但讓男人漸行漸遠,也浪費了女人的青春。

這究竟是為了甚麼?一個這麼不得信任的男人,居然會想要為他而死,愛情真的有這麼強大,強大到必須要玉石俱焚的地步嗎?

其實,我還挺同情這樣的女人,但同時也不了解,到底是甚麼樣的因子在做祟,讓她如此無法相信自己的男友,卻又不肯放手讓他走?愛情不就是一種信任嗎?當這種信任消失後,兩個人的感情難道還有辦法繼續維持?如果他的男友真的會跟周遭不管哪個女人很容易就勾搭上,那是否還有繼續與他交往的意義?愛情的目的,究竟是要讓自己快樂,還是要讓雙方都痛苦?可惜的是我的朋友都是簡潔明快的人,這樣的case我都只是聽說,沒有真正遇見,但我還有興趣聽聽這名女子動機為何?是什麼讓她如此執著?畢竟她也不是沒了他就會天崩地滅,或是從此之後找不到其他男人,到底她是對「愛情」這種不理性的關係執著?還是對這個男人全心全意呢?

或許,我會講這樣的話,是因為我真的如周遭友人所言「過於理性」吧!當我與我前男友也是唯一付出過的男人交往七年後分手時,我的生活除了大哭幾場,並且剪掉了留了多年的長髮之外,其他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我也沒有騷擾他,也沒有想念他,也許是距離太遠,所以可以很乾淨的一刀兩斷,不過說真的,自從有一天開始,我開始記不得他的手機號碼,也開始想不起他的長像,我甚至可以開始往好的地方想,畢竟還好有他,我在國外時可以安心得進急診室動手術,也可以在三年多的求學期間有辦法結交更多法國朋友,不過你問我,會不會想再見到他,會不會偶而想起他?老實說,還真的不會,都已經在他身上浪費了七年的青春,如果還有機會有另一段感情生活,我會希望是跟別人,而不是吃回頭草。

我算是一種絕情嗎?我承認我在愛情裡,是屬於白話文的那個區塊,我討厭曖昧,也無法做到為愛情而著迷的地步,但是,對於這種灰暗面,我卻十分著迷,所以,當堤真一在片中淒厲的哭嚎,問著松雪泰子「為什麼」的時候,我的眼淚噗哧噗哧的流下來,並且心中大讚:「堤桑,你真是太厲害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金馬影展開幕酒會上,跟一個英國記者聊到他對《停車》的看法,我覺得他說得很中肯:《停車》將會是《海角七號》票房奇蹟之後,對台灣觀眾的一個測試。

《海角七號》翻起了票房奇蹟,讓許多人「誤以為」台灣電影就此復甦,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海角七號》的確帶起了一小波國片風潮,讓許多同期上片的國片因此有受益,不過這股風潮能夠持續多久?其實最主要還是得看影片本身,還有,台灣觀眾對所謂「台灣電影」的創作要求到底是甚麼?


《停車》這部電影,恐怕是台灣電影有史以來「古怪度」榜上有名並且名列前茅的影片之ㄧ。之所以說「古怪」並不代表它不好,事實上,台灣電影裡能夠找到無論在演員演技、影片攝影、美術、燈光等技術品質都十分整齊的片子,恐怕真的沒幾部。而這種以單一主角來帶出許多支線人物的劇情鋪陳,在台灣電影裡更是少見。那次在政大座談的時候,陳儒修老師說得很對,這種以人為主的電影裡,演員的演技說真的十分重要。雖然張震曾經以「你是我的女人」一句驚人口白在觀眾腦海裡烙印下讓人恐慌的印象,不過這次在《停車》中,表現卻十分亮眼,擺在杜汶澤、戴立忍身邊,一點都沒有遜色掉。其他演員更別說,都是在水準之上。技術方面,當你知道片中的所有場景,一開始都只是一座廢墟,裡面所看到的每一塊磚,都是美術手工自己建立出來的時候,你真的會很吃驚台灣電影製作其實真的有這樣的水準。包括一個短短的長廊過景,導演都得在天花板上埋下一百支日光燈管,只會了要讓這場戲的光能夠自然。......還有許多許多的地方,其實都是精密設計下的結果。當我們跟導演聊完所謂的「幕後製作秘辛」後,我們才驚覺,怎麼連兩部電影導演都是瘋子,為了電影的品質毫不手軟的那種瘋。

即使如此,《停車》的宣傳上並沒有比較順利。即使他的出發點是每個城市人都會遭遇到的停車問題,但在這種幾乎是「西式」的結構套用在台灣電影裡,質感上也並沒有減弱、觀眾也不至於會看不懂、片中也有知名演員參與的情況下,台灣的觀眾是否就可以接受呢?

這必須回頭來問一個問題:台灣的觀眾們,現在看台灣電影,到底期待的是甚麼?

假設,《海角七號》的成功,真的是代表了觀眾對國片的信心,以及台灣電影的復甦,那理當也可以接受台灣電影在「海角型式」外的其他創作走向。因為,我們今天談的不是「海角七號」,也不是「國片」,而是「創作」。如果觀眾們真的支持所謂的「本土創作」,那也應該試著打開自己的視野,去接受其他類型的好片。因為基礎是在於這個創作「好」或「不好」,而不是這個東西「海角不海角」。如果大家只接受所謂的「海角型電影」,那就怪不得之後的導演只能拍「海角N號」,然後再把台灣電影拍死的狀況,因為,不是創作者不願意進步,而是觀眾們也不太能夠接受所謂不同類型的電影創作。

其實,當有的人跟我說到「看到海角這樣的片子真的很窩心,總算不必一天到晚看到像蔡明亮那種我們看不懂的爛片」時,我心中總會有一點悲哀,因為這樣的說法,真的不能算是所謂的「支持本土創作」,因為他們並不接受創作的多元性,反而只希望創作者們做出「他們想要的創作」。這樣何來創新?何來多元?何來復甦?何來榮景?

那位英國記者所說「《停車》是一部測試台灣電影市場是否真正復甦的試紙」意思就是如此。當像《停車》這樣一部甚麼方面都到位的電影上映後,如果可以獲得大家的支持,那表示台灣的觀眾的確開始對所謂的「本土創作」有信心,並且願意嚐試。但如果萬一失敗,可能也就代表著《海角七號》真的只是一個奇蹟,並且只是奇蹟。

當然,票房上,《停車》不可能超越《海角》,因為他的敘事的確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的;宣傳上,我自己承認,也不如海角ㄧ般甚麼都能炒,甚麼節目都能上,甚麼主題都能搭的通俗。當一部電影唯一能夠炒作的方向只有「這真的是一部好的電影」時,能在媒體上所掙得的版面說真的就小了。

導演似乎也很能接受不同觀眾給予的批評。今天在首映完畢後,鍾導跟我說,這樣冷tone的電影,要讓觀眾看完之後可以馬上說出甚麼,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的確,事後我們問魏導,看完是否願意推薦這部片,他說,他願意,但希望可以讓他沉澱一下想ㄧ想,因為看完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感覺。倒是千繪看完之後,馬上可以說出核心賅要,讓人不得不感覺到她的確有她的冰雪聰明。

影人願意互挺是一回事,說穿了,我們也是在用海角的舊招數,套用在《停車》上我們也清楚未必有效。只希望當從名人口中見證了本片的長處後,可以讓大家能夠相信,影片的確是優質的、值得看的,也許可以讓觀眾們願意多一點嚐試的勇氣,改變自己舊有的觀點,去看一部與眾不同的台灣電影,也許當《停車》也成功後,可以鼓勵創作者做更多元的嚐試,才能至少向日本電影市場一樣,可以拍出商業片,也可以拍出好質感的藝術片,或是蹦出更多鬼才,這樣台灣電影才能夠真的算是活絡,那些愛喊口號的官員們也才能夠扎實的喊出「國片起飛」的口號!

(不過說到那些官員啊!到現在還只會不停的說《海角七號》,只能說他們真是太不進步、太不敬業了!連自己業務範圍內所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識都不願意去關心,還冀望國片能夠趕快起飛,讓他們的官階能夠一路攀高,真只能說......唉,說到不想說......)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帶我娘去看《海角七號》,原本的目的,是想要讓她了解自己的女兒到底是在幹嘛的,沒想到娘跟其他的觀眾一樣,片子一結束就爬起來了,後面的credit連看都不看,當然也沒看見我的名字,也不會知道我在幹嘛......

總之,再看《海角七號》,有些新的發現,那就是.......

馬拉桑跟茂伯長的有點像說......




其實應該說,茂伯跟馬拉桑其實不太像,但是,現實生活中的馬念先,與影片中戴了眼鏡的茂伯,真的......還給他有點像......



唉,電影不好好看,盡想些有的沒的,只是,網路上竟然真的有人在討論......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歡迎下載轉寄

8/22晚上6:50那場,導演魏德聖,女主角田中千繪,絕色影城映後QA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赤壁》之「我真的花了好多錢」,也許對觀眾而言,一張電影票價對應多少值錢場面是重要的,不管這些鏡頭是否必要,這樣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看片方式,是否是現實的社會與教育教導下來的產物,我不知道。

我並沒有特別偏愛古裝類型的影片,我的歷史也從來不是特別好,然而一天之內看了兩部跟三國有關的影片,當然我不會說是巧合,但是絕對不是預謀,只能說在混亂的時代,人們或許特別偏好混亂年代的故事吧!總之,今天之內,我看了《赤壁》以及《三國之見龍卸甲》。




有趣的是,這兩部影片上映以前,我對他們一點都沒看好,所謂的看好,是知道票房會好,但是沒有想到會那麼好,只能說這樣的影片不吸引我,未必不吸引其他的老百姓。一樣的古裝大製作,同樣都是以三國為背景,《赤壁》講的是整個三國鼎立前的那段歷史,《三國》則是把重心放在一個角色趙子龍身上,相較之下,《赤壁》像是平面的大格局,《三國》則像是單點般的深入,然而,前者不但一集拍成兩集,第一集還長達145分鐘,看了我坐立難安,後者只在短短的100分鐘內,就簡潔有力的交代了歷史,並且將他所要闡述的主題: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人性思想傳達給觀眾。


說我比較偏好哪一部片,上面一段應該很清楚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說《赤壁》,因為這部影片中充滿了很多「我不清楚」的點。首先,從卡司,為什麼金城武是諸葛亮?為什麼梁朝偉是周瑜?為什麼張震是孫權?為什麼林志玲是小喬?話說一開始諸葛亮其實是周潤發來飾演,這樣的選角看來也比較恰當,畢竟周潤發在影壇的地位也不低,已經給人一種「老大」的感覺,加上年紀上也比較成熟,要扮演足智多謀,甚至有些狡猾的諸葛亮,其實十分適合,當然,換角的原因有許多,但是怎麼改會改成金城武,仍然是許多看《赤壁》的人不停提出的一個質疑,不要說演技上了,當他跟梁朝偉所飾演的周瑜擺在一起時,即使兩者都是配音,有落差的演技,也讓人不得不會去想,為什麼這兩個人會惺惺相惜?看起來,也沒有什麼惺惺相惜的感覺,像是兩個某個PARTY聊過天不小心認識的不熟人罷了,哪有惺惺相惜的情感?而周瑜是個什麼樣個性的人?老實說,當我這個對歷史不熟的人看完之後,對周瑜依然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不過是梁朝偉的臉加上他所說的對白,梁朝偉,眾所皆知是個好演員啊!在看完《色戒》之後,總覺得周瑜把他給糟蹋了,心理不得不想,如果他演太好的話,反而讓聰明過人的諸葛孔明給變笨了,演出總是要有個平衡好,但是……那是梁朝偉啊!


還有,《赤壁》最大的話題林志玲所扮演的小喬,看完之後,也不能怪某大報記者提出林志玲是花瓶的質疑了,因為,她真的是花瓶啊!在片中的功能只有兩種:一、很美:美美地替馬接生、美美地替周瑜包紮、但是有沒有美到讓人家體會「喔,原來曹操打仗是為了這個女人」的特別,怎麼說,美女沒有靈魂,要說迷戀她的人是聰明人?只能說人有失足馬有亂蹄了;二、貢獻她的身體為充滿特效金錢的影片帶來一點刺激,但是你要說「恰當」又不盡然,突然之間,就來一場床戲,突然之間,她就得要跟洗土耳其浴一般地替老公包紮傷口,突然之間,她就得要拉起衣服讓老公聽聽她的肚子 (她懷孕了嗎?),說實在,如果說她是花瓶,那還真是個「徹底的花瓶」,並且盡忠職守,毫無怨言,一路從影片裡到坎城紅地毯,我不是怪女人美是錯誤,只是真的有必要讓一個美女的價值就只有虛浮的存在於表面上嗎?小喬如果可以吸引周瑜這等聰明人,必定在美貌外有過人之處,否則怎麼吸引到他?還可以讓曹操為她瘋狂?我真的不懂歷史,也不了解小喬是個哪號人物,只是一個以女性觀眾的直覺,總覺得可以給美女多一點空間,我沒有覺得林志玲可惜了,但總覺得她可憐了,也許她一路上都聰明的知道自己的功用,卻只能在這種男性意識下用這樣的方式展開她的第一步,或許她能夠做的更多吧!不過這部片,實在是看不出來。


幾個令人質疑的卡司裡頭,比較令人感到安慰的反倒是張震,或許是之前《臥虎藏龍》裡的那句「你是我的女人~~~」讓大家受到太大的驚嚇,在看到這部片的時候難免心中有點緊張,不過還好,雖然他的臉沒有東吳主公的威嚴,但是口條卻是進步許多,一路以來的磨練,張震果真也證明了自己的成長,至少值得我們繼續期待,難不成哪一天也能成為另一個梁朝偉。


以上是卡司,大陸演員部分,演出上本來就是恰如其分,至於是否適合?至少看起來不尷尬,表演上這些映底子演員也沒啥瑕疵,我也不敢亂批評。只是,讓我痛苦的問題,卻不只是演員,而是那段冗長而無效的過程。我不同意裡面有什麼睿智風趣到可以讓金城武變成諸葛亮的橋段,更看不出周瑜與吹笛郎之間的互動可以再加深他的什麼性格,兩個多小時的第一集,前面的一個半小時似乎都在鋪陳,高潮還沒開始,影片就已經結束,這樣就算分成五集,也不能算是個藉口,一部影片就是一部影片,觀眾支付300元的票價就是要看「一部影片」,而「一部影片」的意思就是「一個故事」,有鋪陳、有高潮、有結局,《魔戒》分三集,每一集都有它的開始跟結束,《駭客任務》第二集就算許多人看完破口大罵,但是他還是把觀眾帶到一個高潮,只是影片結束在高潮點而沒有收尾,觀眾就火大了;而《赤壁》竟是另一個極端,因為,高潮竟在另一集裡頭!我聽見觀眾說「應該是中場休息吧!」,就知道他們期待的是一個收尾,而不是告訴我們「下集分曉」,那我的300元呢?(我是拿片商交換券,因此也一個還好) 電影不是連續劇,可以這樣去做分割的,不然的話他要想把它分成三集也行、五集也行,何必拘泥在這兩集呢?寶來塢電影每部長達四小時還加上中場休息,人家不還是算一張票的票錢,但是為了看諸葛孔明借東風打曹操,我們卻得花上兩倍價格,觀眾心理面應該很生氣吧!不過今天的觀眾十分寬容,或是已經知道了還是買他的帳,有時候觀眾的選擇的確很難理解,就好像我不懂為何我媽會跟我說這部電影很好看一樣,可能是我媽真的不太常看電影吧!


另外一個無效篇幅,是全部拿來交代這部片有「多壯觀」上,我們都知道《赤壁》花了很多錢,也有用很多特效,但是真的沒有必要用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鏡頭只是拿來交代「你看,我們花了好多錢!」「看的了嗎?好多船,這是特效做的喔!」特效的存在,是為了劇情需要,劇情不需要為了展現花了錢做的特效來加長篇幅,結果,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在銀幕上跳動,人物的感情卻薄弱了,五虎將之間的情誼,人民百姓對於曹操的不愛戴,總之要人物台詞提醒很多遍大家才記得起來,這樣算是成功嗎?說真的要不是我有交換券,我寧可去看隔壁廳打打殺殺沒大腦但有可能很爽的《刺客聯盟》,也不要一部片不停的展現他的大場面大製作大……,就好像片中講的「陣法再舊,使用的當就不過時」,特效再新,沒有一直存在的必要卻一直給人家看到就是失衡,人家《魔戒》更大,卻沒有用很多個鏡頭告訴大家他有多大,你說不是嗎?


是的,我不喜歡《赤壁》,單純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來批評。而我真的有喜歡《三國》?說真的,要不是接在《赤壁》之後,也許我也不會喜歡,《三國》最令我受不了的一點,是故事中很多橋段,竟是以旁白的方式交代,電影是影像的媒體,如果用旁白交代就如同廣播劇,魅力就不見了,然而想想,那段歷史這麼混亂,如果不用旁白交代,恐怕下場就是如同《赤壁》般的落落長,沒錯,就像《赤壁》裡頭的那句老話,敘事的方法再舊,只要適合就是好方法,《三國》將整段混亂的歷史、複雜的人物做了取捨,將重點擺在趙子龍身上,並且集中在他年老時最後一戰的心情上,趙子龍與五虎將的感情,對於戰爭的反省,對於成功的態度,以及影片對於「英雄」的詮釋,都盡力達到該有的感動,MAGGIE Q的選角也許有點奇怪,但是她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竟然把她內心的掙扎給表現了出來,《三國》裡對諸葛孔明的詮釋也更為有趣,因為他呈現出的是那個似乎是比較真實的諸葛亮:聰明,卻也不一定百分之百的良善;狡猾,但卻也必須與自己內心的良知掙扎。劉德華也許不是飾演年輕趙子龍的最佳人選,但是年老的那個部分卻也恰如其分,一個偶像在影片中自己服老,也顯示出劉德華真的是大明星的本質,人都會老,英雄是,明星也是,一個逐漸老邁的明星飾演一個即將打他人生中最後一場戰役的老將,的確是一個有趣的組合,而影片最後,趙子龍即使戰敗,仍是英雄,劉德華沒有損失明星的顏面,趙子龍也保住了「常勝將軍」的名號。


《三國》也是花錢的大片,也有大場面,特效的話我倒是看不出,不過卻也應用得宜,不必每個鏡頭都充滿了人人人,不必每場打鬥都必須要大大大,感覺上《三國》是一個遠比《赤壁》更有效率的電影:一百分鐘內感動觀眾,錢花的勢必也比《赤壁》少,即使《三國》票房上可能沒有赤壁來得好,但是我猜測,可能三國可以表裡皆贏,赤壁的話可能就會比較艱辛了,只是拍片都是艱辛的,製作的這塊,單純是觀眾的我,也只能說加油,因為即使是坐立難安、缺點明顯,但是卻不到沒有存在必要的地步,至少,如果我小時後有人放這樣的電影給我看,我的歷史或許就不會爛成這種地步了。


暑假的確是強片如林,這陣子我也真的卯起來看電影,一檔接一檔,從《黑暗騎士》到《瓦力》,在回頭看看《赤壁》,然後也不想錯過《刺客聯盟》,接下來的《神鬼傳奇》也是令人期待,等到我們的《海角七號》出來時,也許希望到時候觀眾會想要換換口味吃點好吃不膩、爽口又回甘的清粥小菜,市場上充斥著好多不同的選擇,每個人都想抓住那批在票口前徘徊的觀眾們,電影實在是難做,要拍起一部電影,也真是一段漫長艱辛的路,就連找錢……我的天還真是困難,要說服金主投資、為他分析影片損益,又要說服導演為市場觀眾修改、抓住進度,這幾天頭痛起來也不是沒道理的。


啊,要說這個,那可要開另外好幾篇文章來寫啦!



三國同樣也花了很多錢,但是有效率,個人來說是比較欣賞的。









誰推薦這篇文章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並不會向某些人說,《瓦力》是影史經典這樣的話,對我而言,如果要成為影史上重要的影片,上一檔的《黑暗騎士》覺得比《瓦力》來得夠格,然而這並不代表《瓦力》只是一部膚淺的娛樂片,如果只是因為它是一部卡通片就忽視他影片價值,只能說,這樣就會錯過太多好片了!

今天去看《瓦力》,在期待了很久之後,終於等到他上映這天,偏偏家人都是小朋友只看國語版,其他朋友不是有事就是……有事吧!因此今天我是孤家寡人獨自前往看這個在地球上孤獨執行任務七百年的宅男機器人的故事,諷刺吧!


故事嘛……應該大家都知道了吧!講出來也沒有什麼爆雷不爆雷的,畢竟是一部闔家觀賞的故事,就是簡單易懂:一個在地球執行了700年任務的機器人瓦力,每天就是清理人類製造的地球垃圾,唯一的溝通對象,是自己的好友兼寵物小強(就是那個小強)。某天,移居外太空的人類派遣了最新機器人依芙來地球偵測生命跡象,依芙強悍卻深具魅力,之前的七百年只知道執行任務的瓦力,在見到依芙的那一刻起了解:他戀愛了……。當然事情沒那麼簡單,這段戀愛要成功還得兼具著拯救全人類的任務,所以單純的宅男戀愛才可以成為100分鐘絕無冷場的影片。


那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線,大家都看的清楚有趣,甚至要是挑剔一點,那個因為一個「XX」(消音,因為這真的是雷了) 就可以喚醒人類的良知,這未免也太唬人了,不過這是一個給大人小孩看的電影,當你不想跟小朋友說聖誕老公公其實不存在,離我們做飛機沒幾個小時的國家充滿了戰火並且有許多人會餓死的事實,也許就可以對於影片這種簡單的選擇感到釋懷。而對於一些中上程度的影迷而言,《瓦力》就算……好吧,只是一部動畫片,但是許多角落都藏著許多小線索:對歌舞片的懷舊、對人類現代生活的諷刺、對於大型獨占廠商的批評……,不是說動畫片就一定是要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世界,但是《瓦力》在一開場就給大家看一個破敗到極點的地球,對於沒有做好準備的觀眾們,也許……真的是一種挑戰,對於一個大片廠而言,一開頭就有這樣的抉擇,雖然是簡單直接,卻也必須要有很大的勇氣才行。


是的,片頭字幕搭配著洋溢著愉悅的歌聲,會讓大家以為即將看到的是一個快樂鮮明的影像,然而……差的遠了,那段音樂來自於消逝已久的類型歌舞片,是瓦力在清垃圾時不小心發覺、被人類當成垃圾丟棄的一捲錄影帶中,所錄下樂曲,而這些樂曲與影像,卻成為了瓦力在孤獨的生活裡最大的支持動力 (當然那隻百毒不侵、百壓不死的小強也是其中一個),也是讓他發現愛情的主要來源。


我不是電影史專家,但是我知道,好萊塢黃金時期曾經為許多電影類型奠基,而幾個類型也已經隨著時代不停的更新轉變,幾個類型更是幾乎已經消失,西部片因為怎麼說都跟美國歷史息息相關,即使已經無法在票房上有優異表現,卻還是零星的存在著,甚至改頭換面依附在科幻片、冒險片、或是恐怖片的類型底下;而歌舞片呢?以前當迪士尼卡通還流行的時候 (我指的是2D的手繪卡通),歌舞片還會依附在動畫片的外衣之下繼續生存,然而當觀眾連公主王子動物仙女唱歌跳舞都不想看時,歌舞片才真正死透了,從此,我們要看到有人在銀幕上唱歌跳舞卻不感到奇怪,只有在老片子裡才看的到了。


即使歌舞片死了,有趣的是,對於許多愛看電影的人而言,即使沒有親身經歷過歌舞片輝煌的時代,卻無法否認,歌舞片是最能帶來歡笑、娛樂,並且提供我們最甜美的愛情故事的影片類型,畢竟,歌舞片是一個如此虛幻的類型,虛幻到裡面所有的人都是快樂的,都是正面的,因此他們即使突然唱起歌來,我們也不奇怪,甚至願意跟他們一起起舞。這樣說來,要說歌舞片才是最純正的電影類型也不為過,畢竟電影的本質是虛幻,但也唯有最虛幻的東西,才能將人類帶離這個充滿苦樂的世界,今天的觀眾即使放棄了歌舞片,卻在更形人工的科幻、動作、冒險、動畫等大製作影片找到另一個極度虛幻的世界,人性是逃避的,所以電影才能生存下來,不是嗎?


感覺上,皮克斯的創作者應該是有情的,否則不會在這部片子裡感覺上是追悼一下歌舞片,或是說,即使皮克斯的班底是搞動畫的,但是也是懂電影的,知道在最艱辛脆弱的時刻,其實只有歌舞片才能安撫生命 (這也是確實發生在美國歷史上的情況,歌舞片最發達盛行的時候,就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而今日印度歌舞片之所以興盛,也是得要對照當地居民的生活貧困),因此選擇讓瓦力看歌舞片做他的愛情大夢,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而瓦力跟依芙之後的共舞是否就像佛雷亞斯坦跟琴姐羅傑絲?琴姐跟依芙唯一的相似點,應該是他們外衣的顏色,除此之外……如果要這樣想,也許瓦力與依芙的愛情,會更有深度一點吧!


當然,《瓦力》提醒了我們,全宇宙最宅的人真的不是瓦力,而是那些每天只盯著電腦螢幕連走路都忘記的人類,人可宅,但是要宅的有品味,如果只是每天盯著電腦銀幕或是跟人家MSN、Skype,那才是真的沒救了!老實說,雖然瓦力的狀況的確很像我們常說的宅男,但是其實他只是被迫宅的 (阿地球上就只剩依他跟小強了,不然怎麼辦),人家也是很樂意四處交新朋友的。 (像阿抹不就是一個不「清」不相識嗎?)


所以我說,我自己一個人去看《瓦力》實在是很諷刺的,明明朋友再說怎麼樣,MSN上還是有一大掛,怎麼沒有大家一起去看呢?還有,當然沒人想要變成跟片中的人類一樣,每天賴在椅子上連動都不動,雖然這種狀況比較有可能只有在美國發生,但是,對於我這樣宅的人也是一個需要警惕,要出去走走……。


說的簡單,我都自己一個人走遍多國了,還不是一個人,以為交朋友容易的啊……。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萊塢電影真的很善於炒作話題,但是,要做到像《黑暗騎士》這樣有口皆碑的,真的是很少數。今年到目前為止,影評、口碑一致叫好,看過人沒有不喜歡的片,竟然就是這部「蝙蝠俠」……喔不,應該叫他《黑暗騎士》,也是我今年暑假一直很期待的電影。

跟好友蘇菲雅去看,她說我很愛看英雄片,或是好萊塢冒險動作片,我承認,我很受話題電影吸引,但也不是不挑食的,至少我沒去看海報要用假的長毛象作主視覺「史了一萬年」,證明我的腦袋還是夠清楚。不過,這類英雄片這幾年來,真的有越來越聰明的趨勢,尤其是一些赫赫有名的歷史英雄:超人、蜘蛛人、蝙蝠俠等,製作人員都有覺醒,這些英雄之所以能夠史上留名的最主要原因,絕對不是只有傻傻地每天去救人而已,大部分影片都大方顯露出這些英雄背後的複雜度,加上不減的特效與娛樂度,票房也都有不錯的成績,也就是說,這些影片創作人與製作團隊,也充分了解到了「不一定要把觀眾當白癡」的道理,畢竟,如果觀眾真的是白癡,那電影真的又有那麼了不起嗎?


說來「蝙蝠俠」也有一段辛酸血淚史,我印象中的第一部蝙蝠俠電影,是現在的鬼才導演提姆波頓拍出來的,還捧出了當時的性感美人金貝辛格,傑克尼克遜也開創出了小丑新風貌……我說這些都是馬後砲,因為當時的我根本還被媽媽禁止看電影,第一部蝙蝠俠大賣,讓提姆波頓的才華從此受矚目,也把他推向票房導演之列,之後,他拍了第二部蝙蝠俠Batman Return,最受矚目的丹尼狄維托的企鵝先生,以及性感到不得了蜜雪兒菲佛所飾演的貓女,第二部蝙蝠俠不論在票房與評論都十分好,只是,提姆波頓從此之後不拍蝙蝠俠了,沒有提姆波頓的蝙蝠俠,經歷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日子,出現了一堆怪里怪氣的反派,不但有現任加州市長阿諾,還有金凱利、最近剛當媽的陶瓷每人妮可基曼,甚至連羅賓都出來了!而蝙蝠俠在這段期間也換了不少人,原來的麥可基頓不演之後,換了方基墨跟喬治庫隆尼,蝙蝠俠好像多了肌肉跟帥勁,卻少了怪胎該有的複雜度,所有的反派也淪為表面化,這個時期的蝙蝠俠很不吸引人,就連後來電視上播我也不看,提姆波頓用他的幻想力,替高譚市創造一個詭異又吸引人的風格,這種風格卻單屬於提姆波頓一人,誰想拷貝都不可能,或許是因為這樣,中間幾集蝙蝠俠才成為真正的怪胎片吧!當時的我真的認為:「天啊!是什麼樣的笨蛋才看蝙蝠俠?」是啊,當時的蝙蝠俠,似乎真的都把觀眾當成白癡來耍,也還真的有觀眾買帳就是了。


沒特色的蝙蝠俠,果然讓這個英雄從此消失了一段沒有很長時間。要等到這個再度賦予蝙蝠俠新生命的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出現之後,蝙蝠俠才又起死回生!諾蘭的蝙蝠俠,比提姆波頓更黑暗、更深沉許多,除了該有的動作特效、影像風格外,諾蘭更在乎的,是每個人物的厚度,蝙蝠俠不是單純只會救人的傻蛋,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弱點、他的掙扎,壞人也不是只是因為「讓故事有反派」而存在,而是帶出壞人之所以會變成壞人的原因,總之,所有的人物,除了是英雄、是怪胎之外,最主要的重點,他們都是「人」,蝙蝠俠不像蜘蛛人跟超人,他並沒有超能力,沒有福克斯的發明,他也不會飛,更不是刀槍不入,即使是反派小丑,也是血肉之驅,平常人會選擇成為英雄、或是成為壞蛋,這條界線在哪裡?之前波頓的蝙蝠俠也有觸及這個主題,蝙蝠俠系列,除了中間幾集以外,正反兩派之間近乎於「惺惺相惜」的情感,讓這系列電影更多了一層深度。


沒錯,深度。敢在片子裡面搞深度的電影,很常被人冠上「不賣錢」的大帽子,這種非黑即白的分法,實在就是蝙蝠俠消沉時期打死這系列電影的元兇 (吧!我又沒在好萊塢工作過,當然都是用猜的),然而這種說法,近來在台灣的影壇,我也不是沒有聽過,真的有人說,觀眾都只看無腦電影、看三級片,或是血肉橫飛的恐怖片,或是販賣女性身體的喜劇片,所以我們應該要拍這種片來賺大錢。拍片想賺錢,說實在不是什麼錯誤的觀念,但是為了賺錢而拍片,卻忘了要拍好影片的基礎,這似乎是本末倒置。好萊塢真正賺大錢的片,就真的愚蠢嗎?《黑暗騎士》在美國開票創出佳績,在台灣也引起風潮,但是這並不是一部沒有大腦的影片,創作人在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誠心的與觀眾對話,不把觀眾當白癡,相信你的觀眾,當你用最通俗的方式敘述這個故事時,不同理解力的觀眾,可以看到不同層次的東西,享受到不同方向的娛樂,觀眾也跟我們一樣是人,也許他們被動,不會自己去找好東西,所以行銷宣傳是重要的,必須把東西帶到他們眼前,但是,片子不應只為宣傳而拍,而忽略了影片本身,不然世界上有很多比拍電影更容易賺錢的方法,有這種白痴觀念的人,真的不一定要做電影。


已經開始在批評別人了!但是這的確是我近來思考的一個主題,通俗不代表愚蠢,娛樂不一定膚淺,《黑暗騎士》激勵我的是這一點,好看的電影、賣錢的電影,真的不一定是笨片。


《開戰時刻》與《黑暗騎士》的導演諾蘭其實是個英國人,作品其實不算多,之前拍過了超級好看的《記憶拼圖》,在兩集蝙蝠俠中間,又是另一部好看到不行的《頂尖對決》,我想他應該是很愛克里斯汀貝爾,不過這個好演員因為蝙蝠俠大翻身,卻不會因此消減他其他角色在銀幕上的魅力。話再說回來一點,《黑暗騎士》一開頭,再《開戰時刻》出現過的基里恩墨非也有現身 (也就是那個頭戴麻布袋的Scarecrow),基里恩也是一個超級有魅力的演員,真希望下一集蝙蝠俠裡的反派角色就會是他。


後記:
1. 我不是漫畫迷,沒看過任何英雄漫畫,說實在也沒興趣,因此不知道原本人物到底是怎樣。
2. 中間幾集方基墨與喬治克隆尼版的蝙蝠俠我沒看過,兩集提姆波頓的蝙蝠俠也因為年代久遠而有點遺忘,如果有記錯的話,還請多多包涵。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要修太多的照片,還是最好看!


前陣子有則新聞,美國有位男性本來買票要看《鋼鐵人》,結果卻跑錯廳,看到了《慾望城市》,沒想到看完之後竟然大呼:「這是他此生中最痛苦的經驗!」

身為女人,我對《慾望城市》的影集一點興趣也沒有,四個女人,每天談論的就是「性、愛情、名牌」,似乎世界上沒有更深入的東西值得他們探索……,喔對,愛。不過愛,不必一個影集來講,《慾望城市》對我而言不過是一個各家名牌的活廣告,天底下所有的女人都該擁有名牌包,否則就是不愛自己,就不是一個女人。


我呸!


昨天晚上開完會,大家臨時起意去看《慾望城市電影版》,本來沒打算要第一天上映就去看的,其實我原本還比較想看《特務行不行》,但是難得大家一起去看電影,我也不好推託,反正都已經錯過了台北電影節的《血腥星期天》,那就去補一部電影也不賴。


OK,此時此刻不宜爆雷,總之爆雷也沒多大意義,劇情是流暢有趣,梗都是老到可以猜到了,該有的趣味都有點到,在場女性笑聲顯得比男性大聲,男性嘛……對不起我沒注意,但我有注意到所有的男性都是跟著自己的女朋友,或是找了一個女性朋友一起陪看 (我就是被找去陪看的那位女性),自己去看的男性,抱歉,沒有。


而且,兩個半小時的影片,我竟然看到哭耶……。


該說什麼,其實沒什麼好辯解的,的確,片子最後那段「貼標籤」的口白簡直是偽善,畢竟終究影片都是在賣名牌,也再貼標籤,片子裡面也能夠嗅到一點對亞洲人的歧視 (終究還是好萊塢),但是怎麼說,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女人的事啊!有的女人,就是會天真的以為世界上有白雪公主跟白馬王子的幸福快樂生活;有的女人,就是會成為一個工作狂,白天上班晚上帶小孩最後連生活的滋味都忘了;有的女人,就是膚淺虛無,成天講愛跟名牌(對,就是女主角,喔,我超討厭那個角色的!);不過,令人最感動的,竟然是以往最令我難以理解的超級性慾狂「莎曼莎」!因為她,讓我看《慾望城市》看到流淚,眾人紛紛不解,一個穿踢恤沒化妝的宅女,看《慾望城市》看到哭,難道是名牌征服了小人物?


不不不,絕對不是這樣,應該這樣說,片中的女人,都是40歲有,一般被人視為人老珠黃的老女,但是,她們卻散發出對自己的獨立自信,我不喜歡那個凱莉,因為她怎麼說都是四個女人裡面最懦弱的,崇尚名牌、被時尚牽著鼻子走、講的話都是愛情愛情愛情那種陳腔濫調,獨立的女人看了肯定煩,不過莎曼莎卻讓我感動了,不是別的,是為了她與好不容易建立起穩定關係的男友分別時所說的一句話:「我愛你,但我更愛我自己,我跟我的身體相處了49年,關係十分良好……」結尾我忘了,總之就是為了愛自己,即使她有多愛這個男人,她也無法拋棄自己,畢竟自己才是跟自己相處一輩子的人,為了他人改變,與為了自己而活,後者,顯然重要多了。


有太多女人,包括我,曾經為了自己喜歡的男人改變自己,有的人甚至忘了自己原本的樣貌,她得到的苦痛,遠高於自己的快樂;有太多女人,也包括我,因為年紀漸長,外貌開始走下坡,就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莎曼莎 (沒想到) 已經50歲了,還能夠勇敢在她的生日蛋糕上插上屬於自己的真實年紀。年齡、外表、樣貌,這些東西,長久以來人們加諸在女性身上的元素,不但已被所有男性視為理所當然,更早就被幾乎所有女性視為理所當然。女人可以愛美、女人可以整形、女人可以買名牌,但是前提是,女人是為了自己做這些事情,還是為了一種外界加諸的潮流?愛自己不能夠只是廣告產品的一個噱頭,而是要真正的愛自己,如果我們愛自己,不需要名牌也能高尚,不需要化妝品也能美麗,不需要整形手術也能年輕,但如果我就是愛整形 (這種應該比較少是自然吧!),我就是愛化妝,我就是愛買美麗的名牌,因為我想要,我喜歡,那又有何不可?


也許有人會說,《慾望城市》就是設下陷阱幫至入廠商找藉口,企圖讓所有女人接受,但是看完《慾望城市》,不買名牌的女人依然不會買名牌,不化妝的女性還是不會化妝,不過我們都可以體會到:是的,我要愛自己!而且我們都會因為,在經歷了這麼久的物化女性過程中,終於有一部片可以將男性物化,讓我們看著身材姣好的男性在陽光下脫光衣服淋浴,雖然物化的行為不值得推崇,但總算也可以讓男性了解被物化時的心理壓力,真的不要以為女人沒有思想,這是要命的想法。


所以,莎曼莎應該可以算是女性的神吧……在某些方面啦!不一定要學她變成性慾狂,也不必跟夏洛特一樣變成純情女,總之,自己的特色要自己去挖掘,有信心,是很重要的。很難做到,但我們都應該要朝這個方向努力。


後語:我後來還是看了《特務行不行》,低俗的笑料,白痴的情節,女特務就是男性愛看的女特務,穿著短裙露香肩讓男性幻想,但是,也滿好笑的,看完很娛樂,女人我可以享受《特務行不行》,男性們要享受《慾望城市》,恐怕有些困難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是的,我現在在做《海角七號》的媒體宣傳,所以才有這第一手片段。

導演魏德聖實在是有夠有種,《塞德克巴萊》借了兩百多萬,拍了五分鐘,為了募集兩千萬美金拍片,後來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這次又再度透過新聞局融資機制,借了三千多萬,加上輔導金跟廠商贊助,拍了這部五千萬預算的《海角七號》。

我只能說他有種,但我不敢鼓勵導演做這種事情,畢竟年紀輕輕就背債,我自己都不敢,只是小魏真的個人就是一個「追夢人」的代表,也就是《海角七號》的最佳代言人,《海角七號》講的是夢想,小魏也真的是為了夢想不惜一切,我不知道他的做法是不是值得所有人借鏡,但是,的確,他的精神,是很多做電影這航的人應該要學習的。

想到我現在的薪水都是小魏借錢來付給我的,就覺得應該替他好好宣傳,以下張貼海角七號的劇情簡介,請大家多多支持,影片8月29日上映,全省喔! 






跨越六十年的七封情書  追尋一輩子的音樂夢想
《海角七號》
Cape No. 7
2008台灣電影年度最大製作
最有種的追夢導演  魏德聖  首部劇情長片
創作歌手 范逸臣    日本歌手 中孝介
日本新人 田中千繪   星光幫 梁文音
領銜演出


創作歌手 范逸臣    日本歌手 中孝介日本新人 田中千繪   星光幫 梁文音領銜演出

60多年前,台灣光復,一名日籍老師隨著日軍撤退,留下心愛的女人在港口遙望,含著淚搜尋著情郎的身影……。


60多年後在恆春,日本來的公關友子得要在三天內組成一個超強搖滾樂團,好為日本超級巨星演唱會暖場,經過鎮長施壓,友子被迫用當地人組成樂團,然而鎮長找來的組合很兩光,六個團員年紀從13到83歲都有,來自各行各業,除了樂團主唱阿嘉有專業經驗之外,其他根本沒上過台,不過他們都超想上台表演的,只是這樣不可能的組合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大家的頭都大了……。


在此同時,表面兼差送信其實都把信堆在房間的主唱阿嘉,收到了一個來自日本,寫著「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的郵包,他好奇打開,裡面全是日文,於是又把他都回床底下,直到友子發現這個郵包是當年一名日本籍男老師寫給台灣愛人的情書,情牽六十年後終於寄出,於是要阿嘉一定要將這個郵包送到,只是,六十年的時代變遷,「海角七號」這個地址也早已不存在……。


樂團演出的時間漸漸逼近,遲到了六十年的情書主人也不知從何下手找起,而阿嘉與友子之間的也情愫漸生,在這關鍵的三天內,這群小人物要如何實現自己跟他人的音樂、愛情、與夢想?


這是他們放手一搏的時候了!……
8月29日  全省同步上映
電影官方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cape7










誰推薦這篇文章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看《九降風》的時候,我腦子不停的想,我在他們這個年紀時,到底在做什麼?


我的童年及青少年時期,一直以來在我記憶裡都只有很模糊的印象,因為我只是個公課不好不壞、成績不上不下;不是特別優秀、卻又不能最叛逆,不是老師最疼愛,卻又不是老師不記得的那種學生;說玩樂嘛……青春電影裡所提到的一切刺激的事情:夜遊、聯誼、談戀愛……等等,全部都沒有發生過,甚至連電影,都因為父母親反對而很少看。因此到現在,我腦中隱約記得的青春記憶,只記得國小參加過合唱團,小一的時候有個路上遇到女孩子每天陪我上下學,小六時有個小男生因為住我家附近所以每天一起放學;國中的時候參加合唱團,國一、二無所事事,老是跟一群女生批鬥班上某個可憐人 (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可真壞),國二升國三那年,班導師為了要我考上公立高中,用自己的力量把我弄到所謂的A段班,而國三高壓的生活,曾經因為數學講義不會寫而早上嚎啕大哭著不要去上課,弄得當時在台大唸書的姊姊只好自己翹課在家幫我補數學,還有,國三有個英文老師,某次英文小考所有音標五提錯三提以上的,頭都會被他抓去撞牆,我因為只有錯兩提而逃過一劫……。




高中,大家最容易懷念的青春年少時期,我卻是最模糊的,除了自己曾經參過過管樂隊,還莫名其妙因為沒有選上指揮而當了隊長之外,沒有任何具體的記憶,就好像睡午覺時做的那種短短的夢,在作夢的當時很真實,醒過來後卻遺忘的很快,後來跟高中同學聚會時,大家要是聊起了當時的點點滴滴,我都只能聽不能說,因為我什麼都記不得了!


很可惜嗎?我不知道。


《九降風》,講的是一群高中生在校園裡一年的生活,比起我的高中生涯,他們顯得有趣許多,有愛情、有冒險、有年輕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只有關在房間裡,或是在講義前度過,如果跟別人推薦說「故事是關於一群高中生在校園裡的生活點滴」,或許聽起來真的很沒有吸引力,我承認,一開始,對於一部叫做《九降風》的校園電影,我感到很沒興趣,要不是朋友發行加上眾人推薦,我恐怕也不會去看,我承認,還好當初沒有因為片名的關係而捨棄了這部片,雖然我到影片結束都還不知道「九降風」的真正意義,但是這部片卻能夠打動我,原因?恐怕說出來讓人家見笑,因為我到看電影的那一刻才知道,原來青春期本來就是一連串的無聊所組織而成,我有幸不必經歷好友離世、記過退學、打群架偷機車這種事,當然,有這種事會讓自己的青春年少有更深刻的印記,但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會喜歡負面的經歷吧!但是,青春,或是任何一段生命,要少了重大事件作印記,或許都會變得平板、模糊、容易遺忘,就像我的青春記憶一樣吧!


人隨著年紀,會經歷不同的事情,年紀越大所遭遇到的事情越多,因此比起一般而言什麼都不會發生的青春年少,的確要說出的事件豐富多了。所以在看《九降風》時我了解了,原來青春就是這樣,每一刻都是如此的平淡,但是我們卻都試圖在平淡之中,想要找點樂子、創造出一點不平凡、留下一點「什麼」,結果是,青春期時沒有留下「什麼」,反而留下了很多「追求什麼的過程」,而通常都像是很淡很淡,像是美式咖啡,如果糖跟奶加多了,就只有奶跟糖的味道了。


要說《九降風》為什麼讓我感動,恐怕又會變成另一篇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做作文章了,而要稱讚他的敘事流暢、演員演出恰到好處、或許還是多少有一點點小缺陷,那專業的影評比我厲害多了,只能說,去看了以後,在看了之後,才能夠了解,那兩個小時不只是一部電影,而是一段過程,可能我們的過程沒有那麼事件,但是卻有差不多的感覺。


只是,那是一群男生的故事啊!我反而不了解起那些女生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伯真的老了,老到連第四集的海報都不想遮掩他的老

週末去看了印第安那瓊斯4,這部片,原本要帶我媽跟我家的小朋友 (我哥的小孩,其實已經要上國一了,算是大朋友了) 一起去看的,後來還是跟蘇菲亞一起去看了這部片,把家中一老一小拋在家中,其實有點不好意思。


不過看完之後,那種不好意思的罪惡感沒了,只因為影片內容,真的很怕一老一小會看不懂。




印第安那瓊斯4,或許應該稱他叫做《法櫃奇兵第四集》吧!《法櫃奇兵》系列對我們這群中年人來說,算是經典系列,就連我這種電影知識比較晚熟的,也都看過錄影帶或是電視重播,對我們而言,印第安那瓊斯是神啊!那種怎麼樣都死不了、怎麼打都不會受傷的神人啊!而且不管他再髒、脾氣再爛,總是有個死心踏地又愛跟他鬥嘴的美女陪著他出生入死,他不只是神人啊!還是什麼都得的到、又絕對不為非作歹的「道德神人」啊!


不過,事過境遷。如今已是2008年,飾演印第安那瓊斯的哈里遜福特,恐怕在這部片之後,會從「福伯」升等成為「福公」,即使他現實生活中娶了一個幼齒當老婆,還是隱藏不住他的老態。不知道史匹柏大師是否是故意的,在《法》片裡,一開始並沒有讓大家正面看到福伯身影,反而先讓我們看到印地形象:高帥的身材加上招牌的帽子……的影子,讓我們有所期待,然後,等我們這群殷殷期盼印地帥勁的觀眾真的看到他的時候,心理面齊聲嘆氣:「唉,好老!」


是的,印地老了!哈里遜福特當然也老了。在片中每一個打鬥鏡頭,我都害怕印地的骨頭會被摔斷 (當然是不必擔心福伯的,反正有替身,年輕的),對於他還能跑的動、爬的高,真的已經可以延續「印地是神人」的神話了。有趣的是,影片並不掩飾印地已經老了的事實,片中印地的年紀不斷的被拿出來討論,由於當年出生入死的同袍也都老了,所以「當年勇」被一直拿出來提也是理所當然的事,而一群老人主演的動作片,要不是有《變形金剛》的男主角西亞李畢福撐著,恐怕根本是一部老人版的《神鬼傳奇》吧!


剛剛逛了一下雅虎奇摩的電影討論區,有人批評《法4》太老,網友的回覆很妙,直接稱批評者為「小朋友」,並且回覆他「第一集上映的時候你都不知道在哪裡咧!」的確,我自己都沒進過戲院看過第一集了,現在這群七字頭的小朋友,說不定還會以為《法櫃奇兵》是黑白片,他們的等級說不定只比《萬花嬉春》好一點,總之都是「很老的片子」。但要說他老,也真是沒錯,這也是為什麼我看完之後反而覺得不應該帶我家一老一小來看的原因。探探影片背景:1950年代,二次大戰後的冷戰時期,史匹柏也很大膽,明明知道這就是一個過時的話題,但他還是映要把背景設為CIA、FBI與KGB之間的鬥爭、當時全美反共的氣氛,還有一個更冷門、幾乎只有教科書上會提到的「麥卡錫主義」所帶來的白色恐怖。我當時邊看邊想,現場的這些小朋友們,我看光提到「共產黨」三個字,他們應該只想的到「中共」或是「中國大陸」吧!(以現在流通的程度,恐怕還聯想不到),更遑論什麼KGB跟白色恐怖了。我要是帶我家的一老一小,怕的是老的也不是博學多聞,小的更是什麼都不知道,要解釋起來得開一堂課,我歷史又差又怕說錯,因此沒帶他們來看真的是正確的。


歷史的部分少年的看不懂,那其他畫面剪輯美術場面調度這些電影因子,應該還OK吧!這裡我就還是得要很佩服史匹柏了,明明就是一個這麼敏銳、走在尖端的導演,但這部片他似乎就是要帶出懷舊的感覺,美術的話跟時代背景有關,怎麼作都還是要做成50年代的樣子,然而有趣的是,一開始的影片畫質,似乎也是特意要做成「老老黃黃」的樣子,似乎不要讓大家忘記「這真的是一個已經很老的系列了」;還有,一場戲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也就是福伯與少年的西亞在咖啡廳拿可樂跟啤酒那段,西亞不停的利用隔壁桌的飲料,在神不知鬼不覺得情況下偷拿他們所點的啤酒,福伯再巧妙的還回去那段,如此聰明有趣 (或是有效)、又可以馬上呈現出兩人思想差異的調度,老實說在今日已經不復見。在逃離現場時,馬上又分出飆車族與大學橄欖球隊對立的場面,也是屬於老式但是經典的調度方式,就連今日的年輕觀眾見到也會產生認同,史匹柏怎麼說都是一個足以代表美國電影某一段歷史的導演,即使今日他仍然可以拍攝出所謂「符合時代潮流」的影片,也許利用這部影片的拍攝,以及這些老電影才看的到的場面調度因子,他也表達了創作者本身對於電影還不是那麼花俏之前那種「純粹」(名詞) 的懷念。


所以,那位批評《法4》老的網友其實沒錯,這個系列真的老了,老到大家未來應該只能夠懷念他,不能再重拍他 (史匹柏沒說西亞可以變成另一個印地,因為他沒有接收到哈里遜福特的帽子)。不過史匹柏還是證明了自己仍然是深受觀眾歡迎的導演,因為即使「老」的元素充斥全片,他還是成功的讓那些近戲院的年輕觀眾享受了兩個半小時的聲光娛樂 (即使如此,他仍然是利用偏向傳統的調度方式,來成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就連好久沒人成功利用的螞蟻雄兵的恐怖驚悚片常用的「積少成多」元素,都在此都成功的提供觀眾緊張的氛圍)。至於影片中外星人的因子,也許是全片最接近現代潮流的部分,然而對我而言 (希望也是對很多人而言) 也可以說是最不重要的部分,畢竟看到1/2,大家都知道那是外星人了,而古馬雅文化是由外星人建立的傳聞也是流傳許久,算是老掉牙的話題,原則上不算是能夠吸引人的地方,因此吸引人的是什麼呢?


我想,我的答案是:《法櫃奇兵》這個系列的「經典」,以及導演寶刀未老的功力吧!


註:有關於我上面說的那個「好久沒人成功利用的螞蟻雄兵的恐怖驚悚片長用的『積少成多」元素」,其實唸電影的時候談到恐怖驚悚片時都會唸到的一個「課題」(你看看都可以當教材了!) 很多以動物為主要恐怖來源的驚悚片,動物被呈現的樣貌來說,「醜」是共同的,因為要把他們的「人」味去掉,宣示與人類的不同,此外還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很大」,如哥吉拉、大蜘蛛、大蟒蛇等等 (還有人拍大螃蟹,怕肉老了點就是了),另一種是「很多」,最經典的是希區考克的《鳥》,即使單一的鳥很可愛,可被當成寵物,當很多鳥巨集的時候,就會被當成恐怖的來源,還有就是螞蟻這種小小的昆蟲,平時單隻的時候很輕易就可以置牠於死地,但是數量大並且巨集的時候,就會馬上變成另人類恐懼的怪獸。這種恐怖因子現在不是沒有人用,是很少人成功的呈現,很多怪獸片拍到最後都不免變得愚蠢,感覺上片中的人反而比較不像人,被殺死也是應該的。看到《法4》中又巧妙的利用了螞蟻雄兵來製造主角們旅程中的困難以及正邪雙方鬥爭的阻礙,的確是很令人興奮的。


註二:剛查了片名,原來真的片名叫做《印第安那瓊斯4:水晶骷髏王國》,一直叫人家法櫃奇兵,靠我真的老了。



看到這種老人大團員的照片,除了溫馨之外,感覺上要給最左邊那個少年的包個紅包才對。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特意把這部片的心得放在上片後,
應該對於同業的票房影響比較小吧!
即使同在這一行,大家都在爭票房
但我也不希望來陰的去傷害別人
以下純屬我個人感想,喜歡不喜歡都是個人啦!


前陣子迷戀讓爺時,曾經去找了這部《彩虹老人院》(上院線竟然變成了《彩虹下的幸福》不懂為什麼要改個俗名來) 來看,不能說喜歡,除了平之外,有一種不知道該怎麼說的詭異感,好像這部片大家最想看的,並不是同志議題。

我不是同志,也不是同志權利鬥士,老實說,我高中時,一度很不能認同同志,曾跟我的死黨說:「你要是去搞同性戀,我們就不是朋友了!」只是,上大學後猛然有一天,發現原來我週遭的死黨大部分都是同志,才恍若大夢初醒般,發現其實同志不過只是愛的對象是同性,而只要志趣相投,這並不會造成相處上的任何困擾,怪的是從那刻起,我只要聽到反同志的言論,或是有人開同志的笑話,我都會十分不爽快,因為我受不了有人批評我的好朋友,我覺得那些人不但管太多,而且根本就是駱駝 (他週遭一定也有一堆同志,只是假裝沒看到,或是告訴自己這不是真的),我曾經因為有人開同志玩笑跟人家大吵過,把對方嚇了一大跳,直說不過是一個玩笑,幹麻這麼認真,我只是覺得,如果這個玩笑開在你身上,你應該不會覺得有多好笑!


即使這樣,我依然要重申,我真的不是什麼同志權的激進份子,也從來沒有參加過同志大遊行,對於同志片,不管是男同志或是女同志,也通常不會太熱衷,對我而言,那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方式,我認同他們、不打擾他們,並不代表我真的想要藉由沉悶的電影來了解他們痛苦的生活,因為我認識到的同志們,其實解脫之後都十分快樂,很少有像電影裡那種痛苦到死的,這都什麼年代了,多少Happy Gay,我們生活中必定有幾個。


同志電影,很有趣,今年金馬影展看了一部講同志電影的紀錄片,片中提到,不少同志片都十分痛苦、悲哀,描述同志受到了多少的折磨、苦難,內心有多大的創傷、他們是如何的不快樂,結果給大眾一個同志的既定形象:同性戀真的是一個痛苦的族群!然而近幾年來,藉由旅遊生活頻道的【酷男的異想世界】,大眾對於同志又有另一個印象:他們都是快樂、活潑、三八、並且創造力十足,你要改造型、換裝潢,趕快找個同志準沒錯!這些同志電影人哭笑不得,同志在發言上有了空間,但是各種影劇現象卻賜給了同志另一個枷鎖,也許不是不好的形象,但是他們跟我們一樣生活,對於這種刻板印象不免也會感到困擾。


台灣的同志片,如果不提到《十七歲的天空》絕對不公平,因為它不但在票房上首度讓萎靡多時的台灣電影終於有了好一點的票房,更是台灣首部HAPPY GAY的影片,片中沒有半個女人,更沒有半個異性戀,全片的角色都是男同性戀,並且還是那種快樂的同性戀,台灣電影不但一下子擺脫了悲情的形象,連同性戀都快樂了起來,只能說了不起,然而HAPPY GAY的取向,卻是這部片在新加坡至今無法上映的主要原因,因為同志不能快樂,不能推廣同性戀 (真是我的天!)。更妙的是,因本片走紅的兩個男主角,根本不是同性戀!確切的說,支持這部片大部分的觀眾,其實是近戲院看帥哥的年輕美眉,大家都忘了,男同志片中有俊男,女粉絲最愛,如果再包裝成喜劇,那就更沒有距離了!演完之後,楊祐寧大紅,成為新一代台灣偶像,更由於他是異性戀,女粉絲看完同志片之後仍然可以繼續愛他,同志片開發了新的市場,當初許多人應該也始料未及。


再回頭看這部《彩虹老人院》(我還是喜歡舊名稱),既然是兩年前的片了,即使影片沒上映,許多人應該都已藉由各種管道看到過了。然而這部片很有趣,雖然講的是同志,然而他最廣受人討論的,並不是同志的那個部分,片中的賣點,其實是「小田切讓穿白西裝的樣子真的很帥」、「柴崎幸扮醜真的很有勇氣」、以及「小田切讓與柴崎幸那段嘖嘖作響卻沒啥感覺的吻戲」,如果還要多一點,頂多就是「小田切讓在片中有跟男人接吻喔!」,至於同志老人的那個部分,就埋沒在劇情簡介中了。


這是宣傳的部分,一開始我覺得奇怪,在日本這樣一個保守的國家,怎麼兩個主流演員會去主演同志片?其實嚴格說起來,這不能算是一部同志片,講白了應該算是親情片,只是爸爸碰巧都是同志罷了!真正同志的議題並沒有被討論到多少,而且,當我看完之後,最不解的是,為什麼這群老人還是得待在離群索居的同志老人院裡,繼續受旁人白眼,即使有人了解,也不過是一個小孩,以及女主角本人罷了,同志依然要被隔離,他們的依然必須過著無法跟我們一樣的生活,怎麼都沒人會替他們到外面說說話呢?


影片看了一遍我就沒有興趣在重看了,即使讓爺穿白西裝的確很帥,但是我寧可多看幾遍《天堂失格》,也無法再接觸《彩虹老人院》,也許是我太催毛求疵,但是在這個年代裡,如果還有人影片結尾是「老人還是待在同志老人院裡終結他們一生也沒什麼不好」這種消極的理念的話,我看完的心情,的確除了疑惑,還有不認同吧!


所以《彩虹老人院》,不是不好看,只是里程碑沒有,說穿了是一部給粉絲看跟給男主角以為自己很有突破的同志片罷了,這跟影片拍的好不好無關,只是心中悠悠有一種沒進步的失落感。

後記:
小田切讓雖然演技不錯,但是發覺他演來演去都是在演小田切讓,這個同志角色說穿了跟東京鐵塔裡的乖兒子沒有太大分別,也跟吊橋上的秘密裡面的弟弟沒有太大差異,而看完本片,在知道小田切讓真的不是同志之後,也很難認同小田切讓在片中演個GAY,因為一、他看男人眼中不會充滿慾望 (怪的是對女人也不太會,可能在山椒魚大夫中,對香椎由宇有透露出一點吧!─ 在車上小田切做勢要咬香椎的那場戲,是有火花的);二、我遇到的GAY再木訥對於對GAY不尊敬的狀況發生時,很少先動手的,多半是先用 (十分惡毒的) 言語羞辱,如果不聽再用暴力解決,像小田切讓那種一句惡毒的話都不會說的GAY,老實說,我還真的沒遇過!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的好久,沒有看完一部電影後,整個有感覺到通體舒暢的感覺了!

《漂丿男子漢》,是一部講漫畫改編的電影,是一部講高校幫派鬥爭的電影,是一部有日本偶像演出的電影,很多愛電影的知青,可能因為前面三個元素,就把他踢入冷宮,列入「不符合我高尚素質的電影」之流,殊不知這樣他可就大錯特錯,可能跑去看了無趣又冗長的《美人心機》,卻錯過了《漂丿男子漢》這樣一部好片。

為什麼知青一定要看《漂丿男子漢》? 



(一) 因為這是日本鬼才導演三池崇史的新作


六年級愛看影展的朋友,一定不會對三池崇史感到陌生,金馬影展放過他執導的《殺手阿一》,因為是被列為超限級,所以即使在三更半夜播放,仍不少人捧著銀子並且忍辱負重出賣人格簽下新聞局規定保證自己「看完本片如果有任何噁心嘔吐心理變態絕對自己負責」的切結書進去觀賞 (拜託誰會因為看完一部片就變成心理變態,我們的國家想免責手段也未免太童稚),當然,也是一片好評,(可惜的是我自己倒是沒看過),之後他的影片,除了《鬼來電》之外,應該就只有《三更2之盒葬》台灣看的到之外,其他應該沒有人敢引進。


很多人以為三池導演應該是個型男,這應該是大家從影片類型幻想出來的,因為他的外表據我所看到照片,根本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歐吉桑,理個黑道小平頭外加雷朋款太陽眼鏡,頗具江湖味,不過這位導演就是可以拍出瘋子才想的到的電影,如去年參加威尼斯影展的《Sukiyaki Western: Django》,竟然破天荒的讓所有日本演員在日本的背景下「全部用英文」演出一部西部片,不但昆丁塔倫提諾自己都出來參一角,影片最後以「原來Spagetti Western的背景是從日本來的啊!」瘋狂的結果結束,大家看完除了認同他的瘋狂外,也不會有其他意見,可見大家多愛瘋子加天才的合體了。


好了,如果以上幾點還不足以讓一個愛看電影的知青進戲院看這部片,那我只能說,瘋影展都是假的,因為當這種影片以商業包裝上映時就會被知青否定的話,那就別撐個招牌說自己多愛電影,因為那根本就是被大拜拜心態與影展光環所驅使,與大甲鎮瀾宮媽祖出巡時的觀光客是同等級的。

(圖為三池導演,覺不覺得...他像...嗯...侯導+王家衛?)


(二) 因為如果你愛提什麼暴力美學,這部片更是厲害


到底什麼是「暴力美學」?老實說,我自己也沒搞很清楚,總之應該就是「很暴力又拍的很美」的總稱吧!當然應該更深度才對,但是如果拍攝暴力還可以讓人看完不舒服並大家讚揚的話,我們都說他是暴力美學應該也沒人會反對吧。


《漂丿男子漢》究竟暴不暴力?老實說,還真的是有那麼一點,即使他的分級只有輔導級,但是我這個老人在看完之後才真的會有點擔心小孩子沒看到精髓還真的會去校園打群架。不過,那些打架的場面雖然充滿鮮血,動作也是一拳一腳讓人感覺十分真實,看完卻只讓我拼命讚嘆「好厲害啊!」,打架,其實真的不是那麼好拍,要拍到讓人覺得痛,更是難拍,當然我不會拍電影,很難跟大家說到底是怎麼難拍,不過每一個小細節、小動作,音效、特效、適度的鏡頭剪接,都讓觀眾可以完全沉浸在這些戰鬥裡,難怪很多然看完說很想去「定孤支」(據說是蓋布袋的意思,我也不懂這種江湖語),因為那些打鬥實在是太精采了,加上幽默的演出與笑料,就算你是只愛上流名牌拘瑾到假仙的名流貴婦,都可以在戲院裡盡情解放 (心情就好,拜託),看完就是一字「爽」啦!


可別小看這個「爽」字,世界上可沒有幾部片可以讓觀眾看完覺得「爽」的!(至少我已經很多年沒有看到了。)


(三) 因為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男性細膩情誼


我只能說,三池導演真的是一個「愛男人的男人」啊!如果你有很強烈的女權傾向,無法接受任何女性花瓶的角色,又無法因應影片的型態去調整自己的心態的話,那你可能是被歸類成不適合觀賞本片的可憐觀眾了,因為,這部片裡面女性角色得主要功能,就是被綁架與唱歌,唱歌那段又可以整段刪掉,真的,女性在片子裡面就是很沒用啦!但是這本來就是一部講男性的影片,與其讓不懂女人的男人錯誤詮釋女性想法,看這樣的角色還比較不讓我坐立難安。


我說「男性情誼」,雖然這是一部男性為主的電影,但是裡面可不是粗枝大葉,打架的場景下面有許多層次:父子情誼、兄弟情誼、義氣、友情、還有理想、青春與年老的對比……種種種種,如果你真的是一個會仔細品味電影的人,當你看到這麼豐富的元素精采的呈現在你眼前,我說真的還他X的佩服他。


也因此,那個女性角色的部分,就原諒他了!


(四) 因為這部片整整充滿了暗諭


嗨嗨據說很愛研讀電影史的知青們,一定都知道古典好萊塢時期很多最優秀的導演,因為在片場制度下工作,為了顧及商業與自己的安全,又不想隱藏自己的想法,因此就用了其他電影語言的方式如剪接,或是曖昧的對白,來隱喻自己想說的事。或是說,有很多陽剛類型的影片,如西部片、武俠片,裡面其實都充滿了陽具的表徵,西部片大家都愛拿大槍、比槍大,到後來惺惺相惜的兩牛仔會互相交換槍玩玩,或是武俠片大家老愛爭奪寶刀寶劍,其實說穿了就是爭個屌啦!


古典好萊塢……哇很大喔!好萊塢金色時期呢!好多大明星、大導演、好電影都是在那時拍出來的呢!即使現在知青們如何唾棄商業踐踏好萊塢不屑買票觀賞美國片,對那個時期的電影仍是又敬又畏,別生氣別生氣,我以前也是這樣的,所以我才敢大聲說,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唉唷那個電影史都提到過,很多理論學者都說好啊!大部分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所以先把那種欣賞教科書上好電影的方法拿來看這部電影吧!


這部片呢……大家都是用棍棒打群架,這個我們就不多論了,自行想像。這個年代大家受到的訓練比較好,很多原本很隱晦的台詞都很容易理解背後的涵義了。我看的那一場全部都是國、高中生,針對裡面芹澤與時生之間的感情,大家都十分了解,偏偏偏偏,這就是以陽剛的男性為主的故事,那個什麼同志議題是真的不該被搬上檯面大聲說的,因此,導演選擇了一種很清楚但是很不直接的方式來傳遞這兩人之間的情愫,有趣的是,現場觀眾裡,女孩子們都看懂了,或是貼切的說,都想像到了,女孩子們不停的在竊笑低語,男性觀眾好像還沉浸在打鬥當中,少有的文戲一來就趕緊跑去上廁所,以便回來繼續打,這個,男生女生的差異,也不便在這裡討論,只能說,導演真的很會拍,劇本真的很會寫,大家不管有看懂沒看懂都可以各取所需,真是一部好片說。


(五) 因為裡面的偶像其實都很會演啊!


很多知青不看這部電影的另一個原因,應該就是這部片是由偶像擔綱主演。偶像是誰呢?最近紅到不行、不同的被各種少女雜誌票選為最佳情人最想做巧克力送他的人最想跟他約會的人總之就是潛台詞最想跟他上床的的小栗旬,以及之前把人家肚子搞大還死不承認的山田孝之。是沒錯,去看電影的時候,我遇到一個困擾,就是不停的有觀眾說:「哇,好帥喔!」「被打成這樣還這麼帥」此類驚嘆突然在我的臨座爆出,老實說有點不勝其擾,但是這部片可不是一部單純由偶像撐起來的電影,之前說的四點應該就已經足以證明了吧!


而且,裡面還有很多很厲害的演員啊!如演源治流氓好友片桐拳的矢部享祐,還有演出兩個幫派老大的 (應該其中一個是岸古五郎,但我對日本演員還沒有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認不出是哪個),這些都超會演的。更別說,你說小栗旬,他雖然是個偶像,演技方面卻也十分精湛,完全不像某些偶像演戲就是做做動作唸台詞罷了!小栗旬之前看他在《如月》演出那個三八阿花影迷,真是活活把我嚇了一大跳,首先那個又傻又花癡的形象,貴為偶像,這應該算是犧牲了;再來,他在這部片裡的演出,雖然外表很酷,私底下那種不善交際所帶來的不適,所產生的對比,也演出的很好,雖然讓他得什麼影評大賞最佳男主角是有點誇張 (因為我們的加瀨桑怎麼說都還是演得比較好),但是他的演出依然十分的「適度、適當」,連我之前其實不太喜歡小栗旬 (我討厭嘴唇薄的男人),看完本片都能部討厭他了,真的,演得不錯!


再說那個山田孝之,可憐他身材比較腫年紀比較長外表又沒有小栗旬討喜,導演自然就沒有給他很多的帥帥特寫,不過他對芹澤這個瘋狂的角色,卻也演出十分得宜,從一個小小的表情、動作,就可以顯示出芹澤這個角色的瘋狂,一個不會演的演員,真的是無法做到的。


上列幾種原因,真的,我不是私心自用,而是誠心推薦,真的,請不要把他拿來跟極道鮮師放在一起,因為那電視劇根本沒得比,更不是什麼鬥牛要不要,算我拜託你,一部好片,在日本可以引起轟動,台灣的電影市場只吃好萊塢電影,日本片通常都需要偶像為主或是比較藝術類型才會獲得重視,這種比較商業的日本電影很容易遭受忽略,真的,你買票賺錢也賺不到我,但是沒看到這部片,真是可惜啊!


馬後砲:
1/ 當初看《漂丿男子漢》的時候,因為錯過了市場的放映,因此第一次看就是看國外片商所提供的試看帶,雖然看得仍然很過癮,但是英文翻譯畢竟還是無法全然傳達出影片中的趣味,這次上片,特別又跑去戲院裡看了一次,雖然影片長達兩個多小時,卻完全沒有感到時間的存在,整個就很流暢過癮得度過了,看完整身很快活,我有朋友看完之後有想要踹電線杆的衝動,我想他們應該是沒有成功,因為我發現,台北市好像是沒有電線杆了!


2/ 小栗旬真的已經是變成三池崇史的新歡了啊!之前壽喜燒裡怎麼樣都要讓他染金髮演一個純情的混血兒,這部片就馬上升格為第一男主角,並且充滿了他帥帥帥的特寫,導演真的是愛他吧!(這也是隱喻嗎?……竊笑中)


3/ 電影看到一半,一群穿同樣黑色T恤的高中生大聲笑鬧著跑來跑去,到底是現在的孩子都不知道其實在電影院裡面部能夠說話的禮貌 (因為全場大家都講個不停,跟教室一樣),還是我其實遇到的也是一群現實世界中的流氓,一度讓我緊張了一下。


4/ 不得不讚嘆,裡面的笑點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導演雖然是個歐吉桑,會被人誤以為是型男,也是因為這些前衛的笑料吧!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週,走進睽違已久的戲院,去看《靈異孤兒院》。


之前,同事之間總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不進戲院看與自家影片同檔上片的電影,至少,不要在前兩週看。


今天,我完全不想理會這個約定,我想要進戲院,看一部我想看的電影,想要再度感受那種在黑暗中將自己拋棄,完全把靈魂交付給前方那個白色布幕上所投射的影像,把自己丟到那個不存在卻真實的世界,把「自己」暫時先給忘了。


看完電影,走出戲院,跟自己說:「嗯,算是好看吧!」是啊!算是好看吧!只是,沒有感受到以往那種看完一部好電影,全身顫抖的激動。


熱情不見了嗎?或許吧!




之前作學生的時候,會在筆記本上紀錄下看過電影的片名,甚至,會把票根留起來,那時沒有所謂的電腦售票系統,所有的票跟都是人工劃位,那種用顏色區分「全票」「學生票」「早場優惠票」的時代,每次我會將影片票跟貼在筆記本上,寫下這部影片的片名,甚至記下這部影片的觀影心得,自認為偉大的以為這將會是我人生當中一個重要紀錄。年終,同學們會集中在社辦裡,比較著今年看過幾部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幾年我看到三百部片,每週上映新片,社團所放映的老片,電資管放映的影片,影展時看到的影片,加起來零零總總,竟然可以累積到兩百多部。看完電影,大家集合在泡沫紅茶店,聊著對影片的批評與讚嘆,然後,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收集的票根,記下的片名,沒有成為人生中的重要紀錄,可笑的是,在十數載之後,新的記憶逐漸取代舊的記憶,許多影片,也被一一遺忘。


「啊,對啊!我應該看過那部片。但是,那部片在說什麼呢?」


我忘了。


我跟我自己說,如果自己真心喜歡的,就不會忘記,哪怕只是一個片段,一個鏡頭,一個看完當下的感覺,不會忘記的。


也許吧!有人說年紀大了之後,記得的是舊的事情,忘記的,反而是新的事。


所以,說過的事情,竟然會完全沒印象,做過的事,該不會也突然有一天突然被移除,忘了吧?


今天,同樣一群電影朋友,聚集在一起,聊的一樣是電影,卻不再是電影,是電影的背後,那些令人討厭、重要且現實的問題、八卦、小道消息、存在且重要卻吞噬著我們電影熱情的現實。


我發現,我看的電影少了。每週都有八部上映新片,卻常常我一部都不想看,DVD出租店裡堆滿了上千片的影片,仔細挑選近一個小時,空手而返,沒有什麼非看不可的片,沒有什麼沒看到會死的片。


上映新片,可能會想看的,喔!在影展看過了。嗯,看過片商寄來的試看片了。唉,這種片似乎無法在下班後觀賞啊!我忘了,電影是在電影院放映的。原來,悄悄的,我變成DVD一族。


是熱情不見了嗎?還是如同大家所說的,能夠拍的題材都拍完了,電影一百多歲,所有有趣的實驗都被那些做古的大師給做完了,那些後輩們,只能重複那些大師的技巧,好的話擦撞出更有趣的東西,更好的話,跟王家衛以前一樣,自己成立一種特別的敘事方式,然後再逐漸自己把自己消費完、淘汰掉,不好的話……就算拍完,也看不到市場,找不到觀眾。


還是熱情不見了吧!熱血是年輕人的事,那種腎上腺素極度上升,指使著身體心靈要去爭取、要去接觸、要去深入什麼事物,那種要求自己把靈魂完全投入在某個境界,那種動力,那種快感,消失了吧!


人老了,付出之外,開始自私的要求回報,我投入了,還給我什麼吧!當我們看不到時,失望、失落?人把自己喜愛的東西隱遁在一個角落,大部分的空間,留給自己為生命生活掙一個立足之地。


要愛的吧!不只是電影,人心理都是不要臉的渴求世界給我們關愛,「愛我吧!」各種消費性媒體上,為人們大聲呼喊,人只能把這句話悄悄的放在心理說,愛我吧!心理時時刻刻在吶喊,裝作聽不見,說不出,不在乎,哎呀真是拿水泥把心中那雙看自己的眼給糊了起來,雙眼看外面,卻拒絕看自己,看自己很清楚,很痛苦,別看了生活過的好些。


所以年輕時的那種熱情,叫做盲目?喔不,絕對不是不求回報。當時的我們,以為五年後、十年後,光明就會在那處,十年的光景到了,光明是否在那處?或許我們所站的地方,是現在這群年輕人所想像中的光明,而我們,卻把這兒當成好不容易掙著的立足地,天啊我們竟然如此看輕自己的境地,別人看來可偉大的呢!只有我們心理知道,錯錯錯,不過是個無名小卒,更偉大的人在上頭,他們給你們夢幻,給我們現實,讓你們有作夢的空間,讓我們有生存的餘地,再過十年,你們或許也會站在這個地方,我們則會移動到別處,然後,我們遠遠望著別人的背,是如此的遙不可及。


想關上外頭的那雙眼,管他的總之在我前面的人就在前面了,打開我心中的這雙眼,別顧別人顧顧自己吧!把自己當作那個十幾歲的自己,以為夢在十年後就會成真。我想找回自己的熱情,那種驅使我想達成某個程度的動力,讓我不會瞻前顧後,只願意拼命向前的熱情,那種願意大叫「愛我吧!」的純真。


「愛我吧!」


「愛我吧!」


如果別人不能愛,那也只能叫自己愛我自己了。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批評很多年輕人得了公主病,
殊不知其實很多人,搞不好還夢想得公主病...或是王子病!


之前聽過不知哪個朋友的主管說過:「女孩子從小一定都幻想過自己是公主,然後會遇上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如果以上真的是女孩子的定義,那我肯定不是她所認定的女孩子,因為我就是從來沒有幻想過我是公主然後遇上王子,當然吵著我媽要過玩具皇冠跟權杖,不過我以為那是仙女的魔法權杖,跟什麼公主沒關係!


老實說,你印象中的「公主」一般而言都在幹麻?(我是指真的「公主」,不是坐檯的那種),以下列出我對公主的想像,不知與各位是否有吻合?




- 造型:每天要梳大捲頭,戴皇冠,穿著色彩過於繽紛的大洋裝,而且只能穿裙子,褲子對公主而言,是不存在的!

- 個性:單純、善良、光明、溫柔……到接近白痴的地步!

- 知識:從小到大應該只有接受過裁縫、插花、打掃、唱歌、以及學習「如何嫁給一位王子」,母語英文,第一外國語應該是動物語。

- 日常生活:裁縫、插花、打掃、唱歌、與動物說話、並且思考「我的王子在哪裡?」此類命題 (很深奧,感覺與紫微斗數有拼),還有…給巫婆陷害。

- 優點:善良、純真、聽得懂動物語 (可以在動物園上班,或是管理歐美各大廣場之害禽:鴿子)

- 缺點:太愛唱歌、太好騙、太花痴


綜合以上種種,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那位仁兄會覺得只要是女孩子,從小一定想要當公主?難道他覺得,所有的女孩子,出生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變成一個只會做家事、跟動物聊天、等著王子來救的花痴嗎?


第一次看到《史瑞克》時,夢工廠對於童話故事 (也可以說是動畫始祖迪士尼) 的諷刺,看的讓我龍心大悅 (因為我屬龍),我家從小沒有唸枕邊故事的習慣,爸媽也不懂要給我看什麼童話故事,所以我是看楚留香、天龍八部、百戰天龍長大的,對於什麼白雪公主睡美人的,我只覺得跟七個小矮人在一起、以及被關在冰冷的古堡裡睡覺很可怕,其他沒特別的感覺,反而覺得小紅帽最後可以趁大野狼睡著時剪開肚子並且改裝石頭進去再縫起來都不會痛感到十分神奇,那時我媽就跟我說:「因為那是假的!」啊!好不浪漫啊!妳起碼也跟我說什麼因為小紅帽阿媽有魔法或是大野狼肚皮其實是橡皮做的之類,可見我的成長環境是如何的無想像力!


我想童年的生活對一個人的性格必定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我也可能是因為如此,所以「真的從來沒想當公主,只想當有魔法的人 (看來就是巫婆了吧!)」我有一個朋友,男生,法國人,散盡千金收集全套迪士尼童話故事VHS,每當朋友來訪總是驕傲的介紹,讓我當下不知該怎麼回答,他不是GAY,不過年紀一把聽說還是處男,看到他的全套收藏也不想像原因 (如果跟某男搞完然後他跟你說:「喔!親愛的,剛剛好棒……來!我們來看白雪公主吧!」你看你會不會倒盡胃口)。


今天去看了《曼哈頓情緣》,原本以為是一部對童話故事極盡諷刺,會讓我笑到忘形的影片,不過,我應該是太久沒有看迪士尼開頭的影片了!保守的迪士尼,怎麼會傻到去諷刺自己的老本呢?是我傻到以為美國人都受到了史瑞克影響,完全拋棄保守派,改成反骨性格;加上竟然有媽媽帶著小孩來看這部片!電影院裡有小孩通常是觀影的惡夢,我不只一次跟電影院裡的媽媽吵架,原因只是希望他家的孩子不要再說話了,看見天真的孩子,看電影的防衛心整個武裝起來。


也許電影一開始,的確有對「童話故事裡的公主王子」本質加以諷刺:公主的天真無邪在現實世界裡是完全沒用的;比公主更嚴重的王子當然在片中儼然是個笑話;勇敢的花粟鼠的確是全片最精采的,可惜王子白痴到什麼都猜不出來;現實生活裡的男主角原本是不相信童話故事的,他一個人扶養女兒,並且準備跟認識五年的女友結婚……,原本可以是一個諷刺又聰明的故事的,可惜的是,前頭誤導了大家一圈,最後還是又回到那個保守的圈圈裡。不相信童話的男主角,還是會被公主的天真善良所吸引,即使她是如此的白目;看似女強人的女友結果是一個無可救藥的童話浪漫主義者,寧可拋下現實的一切去童話故事理當個沒靈沒肉公主,整天跟自戀的王子與超級聰明的動物一起生活;而那個巫婆呢?我就是搞不懂,人家最後公主都不想回去了,那她的心腹大患不就消滅了嗎?結果她還是要大費周章殺死所有人,搞個金剛的reference來個讓公主拯救自己的最愛 (結果是聰明的花粟鼠救了他);在我看來,最聰明的是那個原本愛皇后愛得沒道理的隨從,最後還知道留在現實世界出書,名利雙收,美女相隨。搞了半天,還是在歌誦童話故事,似乎真愛就是如同童話故事般,傻傻愛的那種才是最高……哎呀!這會害死多少人啊?


真愛是什麼?人人都在問,人人都在尋找。經過了這些年歲,看過了這麼多人的經驗,我們都有共識,真愛絕對不像電影或童話中所形容的一樣隨手可得。電影裡,也許讓公主解放了一點,讓她體會到憤怒與性慾,不過卻全是點到為止,公主即使有蟑螂老鼠鴿子替她作工當傭人,然而最後她還是得要為生活的大小瑣事給煩心,夫妻還是會吵架,小孩長大還是會面臨青春期的叛逆,以為是真愛的老公說不定還會搞個外遇什麼的,還有,公主在現實世界裡,得面對自己的衰老與死亡,這些現實生命裡的必經歷程,當她一步步面臨後,難保她後來不會反悔為何當初沒跟王子會去故事書裡。


而那個男主角,感覺上像是相處之後才認定公主是真愛……喔,別傻了!人家要沒有公主的傻氣,怎麼會愛上她呢?到頭來,女人還是要當那個「傻傻愛的公主」,才能夠贏得男人的芳心,應證了朋友主管的想法:男人的眼裡,女人都要當公主才是女人。


這樣說來,大家不難理解為什麼社會上對女性有這麼多不平等的想法了!而說不定,真的有人想要當公主呢?不然怎麼會有所謂「公主課」的想法產生呢?(要當公主,先學會不吃東西不放屁不拉屎吧!)


不過電影裡倒是有一句話說對了,而且是巫婆說對的:現實世界裡,HAPPY HERE AFTER是不存在的!


原來,我是比較想當巫婆的,誰叫巫婆總是看的比較透呢?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真是的,赫然發現,短短幾天的網誌上,我已經寫了三篇關於加瀨先生的文章了
台灣的影迷人數如果夠組成影迷會的話,我去當會長好了!

昨天晚上,看了日本熊切和嘉導演的《感應》,想到當年金馬影展邀這部影片的那年,正好是我在影展服務的期間,工作忙碌,根本一部片也沒看到,沒想到事隔多年,因為喜愛加瀨先生的緣故,特別找了這部聽說驚世駭俗,當初在影展放映反應兩極的這部影片來看。


怎麼看到的,大家可千萬別問我,有時候很多好片子,因為市場緣故,無法引進,影迷們想看就得發揮廣大神通,昨晚,當我在搜尋熊切和嘉導演的資料時,竟然讓我找到了這部影片,當時晚上凌晨12點,白天已經在辦公室工作超過12小時的我,頂著疲憊,決心一口氣把這部影片看完。


雖然看完精神很累,不過,是值得的。


看完只有一句話:「加瀨先生,你有朝一日要是沒有拿到個日本什麼大獎的影帝,日本影壇對不起你啊!」




還有一句話,很早以前就感受到,看完這部片之後,感受更深,那就是「演員真不是人幹的工作!」


我從小到大都沒有做過演員夢,我有熱愛戲劇的朋友,十分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專業的演員,但我總是搞不透為什麼,演員在舞台上、鏡頭前詮釋別人的人生,不是只有擺擺樣子、走走位、說說台詞,要成為一名好的演員,得要在眾人的注目下,成為另一個人,以前小時候,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困難,長大後,看了不少電影,對於一個演員能夠自由的轉變成另外一個樣貌,越來越感到驚訝,我驚訝的是在那個轉變的過程,「自我」這個東西必須完全拋開,猶如變身一樣,從頭到腳,從靈魂到身體,都必須要完全放棄,在演出的那一刻,「自己」必須消失在時空裡,直到演出結束,回歸現實,那個「自己」才能夠回復到本位,這個猶如靈魂出竅的過程,弄個不好,會造成多少精神上的苦痛,我實在不願意去體會,不過聽過這麼多演員入戲太深、無法自拔的傳聞,以前都以為是炒作新聞,現在真的能夠體會這種感覺。


如果詮釋的角色是喜樂的,也還好,不就是讓自己感受到快樂的部分;但如果必須要演出的角色是痛苦的,是否自己,至少在鑽研及演出的時刻,必須也得要去切身了解、感受這種痛苦,才能夠演出呢?我猜想是這樣的,但是我不是演員,這個問題也許必須要一名好的專業演員才能夠回答。


《感應》是一部十分痛苦的片,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多少陷入一種痛苦的情境,加瀨先生當年應該只有24歲左右 (我猜),所扮演的角色,簡直是精神與肉體苦痛的交織,當然,肉體上的虐待演出,並不需要真正的去實踐,不過演員內心是否得要感受到那種折磨,我實在是很難想像。在《感應》裡,我才發現,原來加瀨先生簡直是瘦到一種骨瘦磷縭的地步,光從外表,先不論表情,就已經充分的呈現出角色的痛苦 (這樣說好像算是對加瀨先生的個人批評,不過看了這部片,的確很難不同意,加瀨先生簡直是瘦到驚人,網路上有人說他是受到一種可憐的地步,是啊!你怎麼猜的到他大學時代可是玩帆船、搞沖浪的呢!→這是網路查來的消息),更不要說他的演出了,加瀨先生沒有驚人的外表,相反的,他擁有一張極端平凡的臉,不過這張臉下面,當他面無表情時,卻又可以帶給觀眾一種猜不透、摸不著的迷惑,反道令人害怕起來,而就在整個SM過程中,他臉上所呈現的恐懼 (不是SM所帶來的恐懼,而是SM過程中讓他面對自己時所看到那個更深層的恐懼) 當我們看到的時候,不會是同情,而是害怕,好巨大的痛苦,巨大到足以包圍整個銀幕,透射出來,就瓶這個表情,原本那平版的臉、削瘦的身型所展現出的表情與肢體就夠了,我不想誇張加瀨先生,但是,這真的不是一般演員做得到的。


再說犧牲,全裸是不是犧牲?很多演員只要一脫,就說是為藝術犧牲,這算什麼?《感應》裡的加瀨先生不要說是全裸,露出那副說真的不是很養眼的身軀,而是連男性的尊嚴都豁出去了。日本男性一向大男人,只要有接觸到日本藝術文化的人都感覺的到,男性似乎在那個社會是尊貴的、霸氣的、勇猛的、主管一切的、無法抵抗的,即使身體上不會是勇猛威武,但是社會階級與生活上,的確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地位,但是在《感應》裡那段SM時痛苦的手淫,簡直是把我嚇死了,真是慶幸自己看的不是大銀幕,否則我一定會奪門而出,我在想,這樣的景象呈現在日本保守的社會裡,看到的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演員的父母在見到自己的子女做出這樣的演出,是否能夠如我們一樣讚賞他的演出?我的想法,當然是個人的猜測,這傢伙根本就是豁出去了!為了演出,什麼也不顧,完全的就是把自己拋在腦後,演出為先,如果不是看到加瀨先生後來比較正常的扮相,我恐怕會直接覺得這傢伙鐵定是個神經病,我真的很想知道,他對自己的身體、靈魂的看法是什麼?怎麼有辦法如此的拋開,將自己丟向戲劇?怎麼有辦法在回歸現實?我受到這場戲太多驚嚇了,我有滿肚子的疑問想要問這個演員,在這個極端追求「自我」的時代,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把「自己」視為無物?


還是,我想太多了,其實沒有這麼艱澀。


日本影壇說真的也沒有對不起加瀨先生,他的新作《正義之裁》簡直讓他橫掃所有日本電影獎項的提名項目,我真切的希望,他可以囊括所有的影帝 (即使《正義之裁》裡過多的法律名詞,看的讓我頭痛半天),被影壇視為役所廣司等級的優秀演員,即使《蜂蜜與幸運草》裡的角色對他而言只算是牛刀小試,或是接下來幾個配角角色並無法全力發揮他的演技 (畢竟長的比較不帥還是比較吃虧),但我還是由衷希望,至少可以向香川照之一樣,讓他成為一名什麼都能演的演員,不是偶像,不是明星,而是「演員」。


嗯,我想他已經是了。


馬後炮:


1. 寫完這篇簡直可以被取名為「讓我們歌誦加瀨先生吧!」的文章後,對加瀨先生的佩服又更進一步,真的是很純粹的一名演員啊!祈禱他千萬不要去跟什麼女明星亂傳緋聞,低調的談談戀愛結結婚就好 (做影迷的實在是管太多)、接一些有的沒的日劇等等,這樣他應該有機會成為強哥之後我另一個不敗偶像……不過這也沒什麼好了不起就是了,不就是我的偶像罷了!
2. 至於我對《感應》這部影片是否真的喜歡?老實說,我還真的很喜歡,應該是可以買DVD收藏的等級,不只是演員表演,我尤其喜歡最後那個結局,現實與夢境交錯的表達方式,想必導演熊切和嘉也是另一個神經病,突然之間,光聽就讓我恐懼的不敢看的《鬼畜大宴會》似乎也得要來看看,不過還真怕買了DVD,自己嚇到看不完啊!(……我是個愛看怪片的人,但是不是所有的怪片都愛喔!)





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